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民事案件伪证怎么追究”。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民事案件中伪证的追究方式为:人民可根据情节轻重对行为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说明如下:
伪证的定义:伪证指行为人在诉讼过程中,对与案件有关的重要情节,故意作虚伪证明,意图歪曲事实、以假乱真的行为。其核心特征是“故意”和“虚假性”,目的是通过虚假陈述影响案件事实认定或审判结果。
伪证的影响:伪证会严重干扰案件事实的查明,导致对证据的判断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审判质量。例如,虚假陈述可能使作出错误判决,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破坏司法公正。
追究方式:行政处罚:若伪证行为尚未构成犯罪,人民可根据情节轻重对行为人处以罚款或拘留。罚款金额通常根据行为性质、后果及行为人经济状况综合确定;拘留期限一般为15日以下,适用于情节较严重的情形。
刑事责任:若伪证行为构成犯罪(如《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的“伪证罪”),则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需注意,民事诉讼中的伪证一般不直接适用“伪证罪”(该罪名主要针对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等),但若行为同时触犯其他罪名(如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则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注意事项:追究伪证责任时,需严格区分“故意”与“过失”。若行为人因疏忽或记忆错误提供不实陈述,一般不认定为伪证,但可能需承担其他责任(如民事赔偿中的过错责任)。
在处理伪证时,会综合考量行为动机、手段、后果及社会影响等因素。例如,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伪造关键证据的,通常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从重处罚。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