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半导体的掺杂是什么意思啊?”。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掺杂是将少量杂原子(掺杂剂)引入半导体中,以改变其电学性质的一种方法。常见的掺杂方式有四种:
离子注入:使用加速器将高能离子注入半导体晶片中;
扩散法:将含有所需杂原子的气体或液体在高温下与半导体反应,使杂原子扩散到半导体内部形成浓度分布;
气相外延法:将所需杂原子的气体混合在载气中,通过热解反应使杂原子沉积在半导体表面上形成薄膜;
分子束外延法:使用分子束而非气体来沉积杂原子。
常用的掺杂元素有五种:硼、磷、锑、铝和镓,它们的掺杂可使半导体形成P型或N型半导体。掺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因具体情况而异,但通常会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载流子浓度、电导率等重要参数,从而影响半导体器件的电特性。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