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七月七月独木桥”。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的鹊桥会日,相传,牛郎和织女每年的这一天通过各地飞来的喜鹊搭桥才能跨越天河相见。这天,被现代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独木桥与鹊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慨念。独木桥有各走各路的意思,而鹊桥则有千方百计搭线让其更好地结合的意思。七月七日,人们首先想到的鹊桥会,当相恋的两个分手时,常常说,我走我的独木桥。以上是我的回答,不足之处请指正。
解决方案2:
七月七是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一天所有的喜鹊和燕子为他们搭桥去了,因此也叫鹊桥相会。这一天人们传说在葡萄树下能听见他们说话的声音。
解决方案3:
又是一年高考时,难耐的光阴已经在酷暑中煎熬了许久。近几天,似火的骄阳有了一些低落的情绪,甚至还会期期艾艾的流下泪来;我祈祷着天公垂怜,能为即将踏上人生十字路口的孩子们降下些许清凉,播撒一片仁慈。
前些年的高考都是安排在7月7日开始的,那正是一年最为炎热的时节;可奇怪的是,每年的这一天,很多地方的天空都会突然变了颜色,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这样的雨水颇为诡异,不紧不慢,不大不小,与夏季有些格格不入。
于是,在那个年代的考生心里,都收藏着一帧“高考时节雨纷纷”的凄美画卷。在那样的日子里,天空中的阴霾让我们百感交集:片片乌云笼罩着未知的前路,让每一座城市都为自己的孩子陷入窒息;一阵阵凉风拂过,带给了我们丝丝清爽,一滴滴雨水落下,洗刷着我们的灵魂。
一九九六年,我怀揣着沉重的梦想踏入了高考考场:那时候的高考被形容为“万人争过独木桥”。生于七零年代的一茬学生,大概都有过类似的体会;那是真正的命运转折点,尤其是生在农村的学生,金榜题名几乎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在那样的峥嵘年月里,谁家有孩子将要参加高考,都会让整个家庭在一两年内成为全村的焦点;因为这家有着一个占卜命运的契机:或者接过父辈手里的镢头,或从此改换门庭光宗耀祖。
我也是农民的孩子,当年在嘉祥一中念书;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以就流传着一个关于“布鞋和皮鞋”的形象比喻。在那个年代,农村还很贫穷和落后,几乎所有的班主任老师都会在高考前对着自己的学生们说:同学们,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路可以穿着皮鞋走向城市,另一条路,你们只能穿着布鞋回到自己的农村家里。
在不公平的残酷命运面前,这番不伦不类的动员让人感到很是凄凉和无奈,而在说起这段话的时候,那位两鬓斑白的班主任老师正泪湿了眼眶。当时我突然走神了,想起了战争年代边区的一句口号:乡亲们,土豪劣绅,咱吃红薯!然后我又在心里默默的念叨:同学们,命运,咱穿皮鞋!
上世纪十年代,年幼的我在家乡那个小村庄里看过了太多的高考悲喜剧。一字不识的母亲也会跟着长吁短叹,但是叹息过后又会指着村外的荒山和薄田对我说:考不上大学,你一辈子也走不出这个地方!
一九九六年,我算是勉强赶上了“高考改变命运”时代的尾巴,因为在那一年以后,高考的沉重气息与悲壮色彩被淡化了许多;有幸体味到搏斗命运的豪情,也算是我们那一代人可以“忆往昔,痛说家史”的资本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大学校园比当年气派了很多,高楼林立,景致绰约,设施先进,生活舒适;现在的大学生们也比当年活跃了很多,衣着光鲜,思想开放,谈吐非凡,追求时尚。我偶尔会到临近的一座大学校园里散步,却再也难以发现象牙塔的印记。庄严的高考,神圣的大学,如一则远去的童话,了无痕迹。
一路走来,我们已经忘记了背后的家乡,模糊了前行的方向;失去的刻骨铭心,得到的恍然如梦。偶尔回首,才猛然惊醒:我们本应该珍惜的;因为在那一年,我们曾经闯过了独木桥;因为在那一年,我们曾经穿上了皮鞋!
解决方案4:
因为今天是辛卯年七月初七,
七夕这一天,
星汉银河鹊桥再次飞跃南北,
这世界上最牢固的桥,承载了所有离散的人,所有分别的人,
所有天各一方的人,
所有被阻挡的人,
所有爱恨情仇的人,
所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相爱的人。
低碳时代的牛郎织女,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牛郎织女,
人鬼情未了的牛郎织女,
在七孔桥上看明月的牛郎织女,
互联网上织围脖的牛郎织女,
都在这一天相会了。
解决方案5: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上古时代,古人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牛郎织女星象分野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东汉时期牛郎织女星象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因七夕赋予了人格化的牛郎织女美丽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1][2][3]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