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试题命制的一点思考 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多种教学评价方式,笔试是目前通用的最能客观反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集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评价方式。试题承载如此繁复的重任,其命制便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研究试题的命制,思考怎样的试题才是有效的,也成为一线教师必需的研究课题。下面,结合2014年部分中考语文试题谈谈关于现代文阅读试题命制的一点思考。
一、语文性
《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专家学者也说:“任何民族、任何社会、任何国家的语文教育,究其实质都是为了让下一代掌握本国、本民族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国的语言文字。”因此,语文学科试题也迫切呼唤“语文性”,即立足于言语形式,培养学生“读”的吸收能力和“写”的表达能力。基于此,我们可试着比较2014年中考兰州卷与广州卷。
2014兰州卷《皮影戏》:
19.文章开头写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中的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0.文章②~⑤段介绍了“皮影戏”哪几方面的知识?(4分)
(答案:制作材料,唱腔流派,表演技艺,演出优势。)
21.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举例子,具体说明了皮影戏吸收地方音乐精华,形成了众多流派。)
22.文章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答案:不能去掉,有“之一”一词,说明这只是众多原因中的一种,去掉后就变成了唯一的原因,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出兰州皮影戏的特点。(4分)
略
这篇说明文阅读共设置五道题,除了20与23题需要学生们阅读文本,提取一望而知的重要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外,其余各题,基本能无视文本,按“江湖套路”答题。如此设题,陈旧老套,不能有效地引导考生们由表及里、对文本的“言语表达式”进行深入咀嚼,离“语文性”相距甚远,定然不能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相比之下,重庆卷说明文阅读《生气的成本有多高》就显得语文味浓郁多了。请看归纳概括题和语言品味题:
20.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2)为了应激,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
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品读能力是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能力,与兰州卷此类试题相比,重庆卷让学生体会说明文的逻辑美、语言的准确生动美,切合说明文的精要所在。重庆卷18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条理性强的特点,并用精准的语言归纳概括,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比之下,兰州卷此类试题显得零散,对学生读写能力养成的作用不大。兰州卷22题与重庆卷20题虽同为让学生品味语言,可兰州卷22题按套路答题痕迹太明显,一见此类试题,学生的大脑便第一时间蹦出说明文知识如“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等,而这些“走江湖”式的答题方式却也能得高分,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品析能力非但得不到切实的提升,反而会陷入思维僵化的困境;与兰州卷不同,重庆卷旨在引领学生“在文字里走一个来回”,提醒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的重要,如20题“当然”的作用:“当然,指没有疑问的意思,说明生气会引起血糖升高,而血糖升高毫无疑问会引起糖尿病。“当然”一词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用词精准,发人深省。唯有从文字中来,才能到文字中去,唯有不断地咀嚼,学生的语言敏感才能得到培养。因此,语文学科试题迫切需要坚定堡垒——“语文性”,在各类阅读试题的考察中落实学生言语形式的训练,该成为出题教师的应然及已然追求。
二、逻辑性
“文章本有路,循路识斯真。”(原文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要作注。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页。)面对一篇文章,读懂“写了什么——表达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是正常的阅读顺序,也是读者阅读的常态。同样,对现代文阅读题的考察,先让学生理清全文的思路和主旨,读懂一篇文章写了什么,想要表现什么,再来理解言语表达形式的妙用,即为什么这样写,才符合读者的思维逻辑。基于这样的考量,我认为安徽卷现代文阅读《红书包》出题顺序应做一番调整。
2014安徽卷《红书包》:
5.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3分)
6.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捂着眼凑近着退远点B.凑近着捂着眼退远点
C.凑近着退远点捂着眼D.退远点捂着眼凑近着
7.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6分)
→我找到卖红书包的文具店→→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
8.文中画线句子是作者修改后的,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具体分析修改后的好处。(4分)
修改前:晚上,妈妈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修改后: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9.从全文看,篇末的“启示录”包含了那些内容?(答出三点即可)(6分)
这篇现代文阅读共设置五道题,其中,第5和第9题意在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据言识意”的能力,第5题是对文章细部情感的探寻,第9题是对通篇主旨的把握;第6和第8题力求培养学生“以言达意”的能力,第6题让学生不得不回到文本中思考,为了最好地展现“我”对红书包的痴迷,该如何表达,而第8题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之所以这样修改,是为了更好地与前后相关情节照应,更好地凸显父母对“我”的爱,有利于培养前瞻后顾的良好写作习惯。第7题考查意图明显,即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要点、寻绎文章思路。窃以为,若将出题顺序做一番调整,会更符合逻辑思维习惯。应将第7题放置题首,接着是第5题、第9题、第6题、第8题,目的在于先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再分析情感体验,最后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这样一来,或许更能培养学生“据言识意”、“由意识言”、清晰流畅的思维习惯。否则,学生在缺少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股脑儿便扎进对主人公情感的探寻,在对文章的言语内容缺乏较好把握的情况下,草率进行言语形式的探究,不仅容易导致答题肤浅仓促,也容易引发畏难、排斥情绪。题目设置顺序看着事小,实则关乎逻辑、意义重大。
三、简约性
众所周知,审题极其重要,题干中除了明确的要求之外,还常常暗含一些有效信息,抓住这些有效信息能给我们准确有效地答题以积极的帮助。然而,题干中往往还充斥着更多的无效信息,这些信息,会混淆学生的视听,干扰考生的思维。如湖北黄冈卷《长在心上的眼睛》第34题:请你站在父母亲应承担的家庭责任的角度,给小驴的父母发一条短信,劝说他们多关心子女,关照家庭。或者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为电视台拟一条公益广告。(2分)本题设置指向人文关怀,旨在让考生用独具个人特色的“言语表达式”来传递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意,可题干中的“站在父母亲应承担的家庭责任的角度及劝说他们多关心子女,关照家庭”这些信息,无疑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引诱部分惰于思考的学生直接套用题干信息答题,若将题目改为“基于关爱留守儿童的考虑,请给小驴的父母发一条短信进行劝说,或为电视台拟一条公益广告进行呼吁。”不仅会更简约,也更能促进学生有效地思考和自如地表情达意。综观2014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发现复杂繁琐的题干颇多,湖南襄阳卷《出售欲望的孩子》第21题也存在干扰学生思维的情况,“选文最后说:‘欲望是可以出售的,但亲情和尊严永远不能。’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选文给了你什么启示?(4分)”乍一看,让人以为本题得回答两个问题,一要回答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得联系生活实际并结合选文谈谈给自己的启示,可看完试卷的参后,人们才惊觉自己的认识有误,“21.一个人身上的贪欲是可以出卖的,是可通过别人的教育和自己的努力改正的,但亲情和人格尊严是不能出卖的,也就是说师长与亲人的关爱、自己的人格尊严无论如何不能丢(理解2分,联系实际2分)”,参明确暴露了出题老师“联系实际谈理解”的出卷意图,其实,考生们在谈理解的同时往往也就得到了启示,既然如此,若将题干简化为“选文最后说:‘欲望是可以出售的,但亲情和尊严永远不能。’请结合生活实际与选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会不会更恰切呢?
简约不是简单,更不是简陋,而是经过提炼形成的精约简省。基于语文课程立足学生言语学习的考虑,语文试题不仅是考察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抓手,更应成为学生言语表达的良好示范。因此,设置简约明确的题干,简洁明了的功力,广大教师们势在必行。
四、现实性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应注明出处)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生活处处有语文,也处处需要应用语文,因此,语文试题的命制,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接轨,定能减少学生对试题的恐惧,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兴趣。2014年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选文多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充满时代气息,如四川凉山卷《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四川眉山卷《注意雾霾别忽略烟霾》、泉州卷《时间都去哪儿了》、浙江台州卷《钓虾》、哈尔滨卷《哈尔滨老火车站》等。这些试题,有的是社会生活热点;有的与学生学过的课文产生联系,诸如台州卷《钓虾》第7题:比较鲁彦《钓虾》与下面四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根据要求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表格第一栏仅填写一项字母序号)(4分)A.《安塞腰鼓》(刘成章)B.《端午的鸭蛋》(汪曾祺)C.《海燕》(高尔基)D.《那树》(王鼎钧);还有的从时间、空间上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试题与学生们天然相亲,读到试题,学生们往往油然而生“他乡遇故知”之感,考试的紧张情绪定能减轻不少。反之,泉州卷另一篇阅读《怀旧集》第14题品析语言“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从加点词语角度)”和湖北咸宁卷《细菌发电前景广阔》就显得与学生的生活时空有些疏离。“造化小儿”虽为成语,但在今天人们似乎对它知之甚少,更不要说运用了,《细菌发电前景广阔》的确对人类未来的探索有极重要的意义,莘莘学子是国家的栋梁,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担负着“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开科学探索之先河”的伟大重任,但是,“继往开来”使命的培养应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试题多与学生当下生活接轨,或许能让学生戴着应试的镣铐跳舞亦舞到最好。因此,与时俱进,命制与学生的生活合拍,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试题,方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适应现实生活的言语生命能力。
总之,若能综合考虑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语文性、逻辑性、简约性、现实性”,试题的有效命制便能得以保障,教师们根据试题来反观并改进自身的教学,学生们言语能力的培养定可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