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一、2013年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二、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三、2013年福建卷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四、2013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五、2013年湖南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1)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六、2013年四川卷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七、2013年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八、2013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7分)

秦中吟 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 ”一脉相承。(2分)

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分)

九、2013全国I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十、2013年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古风(其十)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十一、全国大纲版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客从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

十二、2013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十三、2013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十四、2013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

十五、2013年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酬孝峙① []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3分)

十六、2013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十七、2013年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十八 2013年高考 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