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科期终考试试卷
《新时期文学》试卷答案(A)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D 5、C 6、B 7、D 8、D 9、D 10、A
11、A 12、C 13、D 14、B 15、D 16、C 17、B 18、D 19、A 20、A
二、多项选择题21、B,C,D 22、ACD 23、A,C,D 24、A,D 25、ACD
三、填空题:
1、《哥德猜想》 2、刘心武 《班主任》 蒋子龙
3、陆文婷 4、苏童、余华、马原 5、《怀念萧珊》《随想录》
四、名词解释
1、主流文化:又称"主体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也即社会主义文化。它偏重于意识形态部分,主要功能是对社会稳定起维护作用,对社会延续起精神支柱的作用,培养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
2、寻根文学:旨在"文学寻根",是指一批作家们从历史反思向文化反思进发,从而创作出的一批寻找民族文化的生命之根和病态之根,以播扬传统文化、消除民族劣根性对社会进步的影响,重铸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的作品。
(1984年以后,一大批年轻作家加盟,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且在理论上正式提出"文学寻根"的主张,寻根文学的大潮终于形成,并在1985年间达到了辉煌的顶峰。这些作品中富于代表性的有:李杭育的颇得吴越文化神韵的"葛川江"系列小说,贾平凹的富有浓厚秦汉文化色彩的"商州"系列小说,张承志的独具"草原文化"特征的系列小说,韩少功的体现楚文化意蕴的《归去来》、《蓝盖子》、《爸爸爸》,的具有晋文化特点的《老井》、《远村》,阿城的表现历史文化精神的《棋王》、《树王》、《孩子王》,冯骥才的深得津门文化精髓的《三寸金莲》、《神鞭》,以及王安忆的《小鲍庄》等。)
3、学者散文:指由学者创作的且以才学、理趣等学术文化内涵的表现见长的散文作品。
4、顽主系列:是王朔创作的展示生活在当今都市中的各色人物的生活和心态的系列小说。(作者以调侃的态度既嘲弄、挖苦了知识分子的迂腐清高、自我膨胀等弱点,也对一切美好、庄严的东西进行了反讽,其中贯穿着一种被称为“游戏人生”的基调,而作品所使用的熟练的市井口语和粗鄙轻松的文风更使之得以强化和凸现。代表作品有《过把瘾就死》《我是你爸爸》《玩的就是心跳》《顽主》等。
五、简答题
1、A、文学走向的世俗化,B、文学的个人化倾向,C、文学走向多样化
2、A、个性的张扬与失落 B、生命欲望的肯定与放纵 C、现实关怀的深入与逃离
3、A.参与的广泛性与质量的参差性并存 B.生产的规模性与趣味的从众性
C.生产和消费的双向互动性 D.艺术的拼贴与艺术的创生同步
4、A.新的历史观念 B.新的价值取向 C.新的表现方法 D.新的历史叙述方法
5、A从外部因素看,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先锋文学的生存环境极为不利 B.从内部因素看,先锋文学的前卫性、创新性及形式实验的极端化倾向,注定了它在现实中的发展是脆弱和艰难的
六、搭配题(3分,全对得分):
刘恒 《伏羲伏羲》 贾平凹 《商州初录》 毕飞宇 《青衣》
七、论述题(10分)简述新写实文学在叙述态度与叙述方式上发生的新变化。
解答::1、新写实作家在书写生活时,摈弃了现实主义的"启蒙话语"和先锋的"个人话语",不再以某种政治激情、某种思想观念为先导,去俯视、分析、解释、评判生活,而是隐匿"主体性",采用"民间话语",担当民间话语的转述者,以民间意识去感悟、体味、咀嚼生活,让生存本身的艰难困苦浮出海面。
换言之,在叙述态度上采取的是一种"非人格化叙述",追求一种冷静、中立式的叙述风格,这种叙述方式是对现代西方小说叙述理论的成功借鉴。具体而言,创作主体尽量将主体性、个人性的东西隐匿与遮蔽,尽量不对所描写与反映的对象进行外在的、直接的价值评判,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对生活本相的呈现与展示。
传统现实主义的叙述者无论是某种权力话语的传递者,还是知识分子启蒙话语的表述者,对大众而言都是一个"贤哲"与"导师"的形象,对生活是一种"俯视";新写实对生活则是一种"平视",注重从个人的立场来理解生活。新写实的个人化明确地抑制个人特色在作品中的流露,他充当的是大众话语转述者的角色,表达、传递的是大众的情感愿望,这种叙述态度是冷静而非冷漠,是温和有加而非冷若冰霜,更非所谓的"情感的零度"。
2、现代小说的叙述视角大致有如下三种方式:叙述者﹥人物,叙述者=人物,叙述者﹤人物,一些研究者也把前者称为全知视角,后两者称为视角,或称外视角与内视角。从新时期文学来看,伤痕、反思文学等多采用全知视角;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80年代中后期的诸多作品多尝试采用视角。新写实文学绝大多数采用内外视角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这是新写实对新时期文学的贡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