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后判断题及选择题第一章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D)
A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B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C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D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2、如果两个国家在商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机会成本,那么他们能够从专业化与交换中(D)A都受损B一人受益,一人受损
C既不受益,也不受损D都受益
3、一个国家(C),能够在生产可能边界之外的点进行消费。
A没有任何时候B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
C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D所有生产要素全部投入生产的时候
4、供给曲线除了表示不同的价格水平所提供的商品数量外,还可以被认为是(D)
A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曲线B边际收益曲线
C供给的最高价格曲线D供给的最低价格曲线
5、对于两国贸易模型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C)
A最低相对价格水平之下B最高相对价格水平之上
C相对价格水平之间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章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正确)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正确)
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正确)
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错误)
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错误)
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正确)
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
B、个人
C、
D、国家
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A)A、有益B、有害
C、不变
D、不能判断
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C)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判断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D)
A、生产达到均衡
B、消费达到均衡
C、市场出清
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B)
A、绝对价格
B、相对价格
C、不变价格
D、以上三种都不是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 商品上具有(B)
A、绝对优势
B、比较优势
C、没有优势
D、以上三种都不是
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D)
A、市场占有率
B、技术优势
C、竞争优势
D、贸易条件
1、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可以使所有贸易国的消费超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
2、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
易中获益,国际分工也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3、技术的绝对差异会导致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
4、技术的相对差异是各国形成比较成本的基础。绝对技术差异是相对技术差异的特例或
特殊形式。(√)
5、在古典国际贸易中,生产要素指的是劳动和资本。(×)
1、甲国生产手表需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乙国生产手表需12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 A、甲国生产和出口自行车,生产和出口手表 B、乙国进口手表,进口自行车
C、甲国生产出口手表,乙国生产出口自行车
D、甲国生产出口自行车,乙国生产出口手表
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D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4、在绝对利益理论与比较利益理论中,机会成本假定是D
A、递增
B、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
5、当两国之间存在国际贸易时A
A、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超出了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
C、生产与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D、生产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但消费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6、假定有两个国家A与B,生产两种产品X与Y。A国生产X产品有比较优势的条件是A
A、生产1单位X物品所放弃的Y物品比B国少
B、生产1单位X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投入比B国少
C、生产1单位X物品所需要的资本投入比B国少
D、生产1单位X物品所需要的一切投入都比B国少
7、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主张是A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战略性贸易
D、保护幼稚产业
8、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俄林
D、魁奈
9、亚当·斯密关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学说的观点是A A、绝对优势论 B、比较优势论
C、要素禀赋论
D、人力资本论
10、在绝对利益理论与比较利益理论中,经济资源能够A
A、可以从一个部门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部门
B、可以从一个国家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
C、不能从一个国家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
D、不能从一个部门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部门第三章
1、如果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他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则其要素相对价格比他国同种要素的价格相对要()
A、高
B、低
C、不一定
D、取决于其他因素
2、赫-俄模型研究的是()
A、贸易的作用
B、贸易的利益分配
C、贸易的模式
D、贸易对收入的影响
3、俄林认为,贸易的流向应该是(ABE)
A、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该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B、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C、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D、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E、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4、根据H-O-S定理,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在国际上有均等化趋势的有()
A、要素价格
B、要素数量
C、要素丰裕度
D、商品价格
E、关税水平
5、根据S-S定理,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劳动力的实际报酬将()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上述说法都不准确
6、根据H-O-S定理,国际贸易对相对要素价格和绝对要素价格的影响是(B)
A、都无影响
B、都均衡化
C、绝对价格均等,相对价格不确定
D、相对要素价格均等,绝对价格不确定
E、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第四章
经济学中划分长期和短期的标准是(D)
A 看时间的长短
B 看要素供给量的变化
C 看要素价格的变化
D 看要素的流动性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一国经济在贸易后达到新的均衡应满足(C)
A wx=PXMPLX 且WY=PYMPLY
B rx=PxMPKX且rY=PYMPKY
C W=PXMPLX=PYMPLY
D r=PxMPKX=PYMPK
下述哪个因素会造成劳动以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收入均提高(B)
A 劳动供给量增加
B 某部门特定要素量增加
C 出口部门产品价格上升
D 由于关税导致进口部门产品价格上升
如果X、Y商品价格上升同样的幅度,则名义工资和劳动力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情况是(C)
A 名义工资上升,劳动从X流向Y
B 名义工资上升,劳动从Y流向X
C 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分配不变
D名义工资下降,劳动力分配不变
下述哪个因素会造成两部门的产出水平同时提高(D)
A 某部门特定要素量增加
B 某部门特定要素量减少
C 某部门产品价格上升
D 劳动供给量增加
假设劳动力是部门特定要素,而资本可以再两部门间流动,那么实际收入水平取决于消费结构的是(C)
A 进口部门劳动力
B 出口部门劳动力
C 资本家D进出口部门的劳动力
如果一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短期内进口部门和出口部门分别使用特定资本,则贸易开始后在短期实际收入低而长期实际收入逐渐提高的是(B)
A 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
B 进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
C 出口部门劳动力
D 进口部门劳动力
首先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知识,我们很容易得出两种产品生产满足下式:X=K1/3=L1 Y=K2/5=L2
由此可得:K1=3X,L1=X,K2=5Y,L2=Y
封闭条件下充分就业我们可得:3X+5Y=400,X+Y=100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封闭状态下的产量:X=Y=50
根据消费者最优化原则,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
PXX=0.4M,PYY=0.6M,两式相比可得PX/PY=2/3$在新的国际比价下,我们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易得,在这种国际比价下该国会专业化生产X产品,在这种情况下:X=100,Y=0
假设该国消费者的消费量分别为XD,YD,
首先该国的总消费等于总收入,因此100×PX+0×PY=PXXD+PYYD,
其次两种产品的消费满足:PXXD/PYYD=2/3,
最后给定价格比为:PX/PY=1,
由上面的三个等式我们可以得XD=40,YD=60,
因此在该种情况下,该国出口X商品60,进口Y商品60。$为了比较开放前后,国民福利的改变,我们比较一下开放前后总效用的大小即可:
U=X0.4Y0.6
开放前:U=500.4×500.6=50
开放后:U=400.4×600.6=4.3734×11.6651=51.0170
显然开放后的国民福利要大于开放前的国民福利。
首先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知识,我们很容易得出两种产品生产满足下式:X=K1/3=L1 Y=K2/5=L2
由此可得:K1=3X,L1=X,K2=5Y,L2=Y
封闭条件下充分就业我们可得:3X+5Y=400,X+Y=100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封闭状态下的产量:X=Y=50
根据消费者最优化原则,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
PXX=0.4M,PYY=0.6M,两式相比可得PX/PY=2/3$在新的国际比价下,我们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易得,在这种国际比价下该国会专业化生产X产品,在这种情况下:X=100,Y=0
假设该国消费者的消费量分别为XD,YD,
首先该国的总消费等于总收入,因此100×PX+0×PY=PXXD+PYYD,
其次两种产品的消费满足:PXXD/PYYD=2/3,
最后给定价格比为:PX/PY=1,
由上面的三个等式我们可以得XD=40,YD=60,
因此在该种情况下,该国出口X商品60,进口Y商品60。$为了比较开放前后,国民福利的改变,我们比较一下开放前后总效用的大小即可:
U=X0.4Y0.6
开放前:U=500.4×500.6=50
开放后:U=400.4×600.6=4.3734×11.6651=51.0170
显然开放后的国民福利要大于开放前的国民福利。
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是从(C)的角度出发来解释现实中存在的贸易保护现象的。
A 外部经济
B 不完全竞争市场
C 收入分配
D 完全竞争市场
进口国所确定的最佳关税水平,与出口国厂商向进口国提供产品的供给弹性成(),与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成(B)
A 反比;反比
B 反比;正比
C 正比;反比
D 正比;正比
若一大国对进口征收关税,可能导致贸易条件的(D)和贸易量的()
A 不变;不变
B 改善;不变
C 恶化;增加
D 改善;减少
若一小国对进口征收关税,可能导致贸易条件的(D)和贸易量的()
A 不变;减少
B 改善;不变
C 恶化;增加
D 改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