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语文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 百度搜索,自行搜集查阅古代姓和氏的不同特点。
2)、 利用百度搜索,查出自己姓氏的来源,以便课上交流。
3)、 搜集自己姓氏的历史文化名人。
二、教学课题
本课旨在通过姓氏的对古代姓氏文化的探究,寻根问祖,培养学生身为炎黄
子孙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以及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1、梳理梳理姓氏分途时各自的特点。
2、梳理现在的姓氏产生的途径。
3、通过资料的梳理,探究姓氏合一时间以及原因。
4、培养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以及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5、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及通过讨论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从姓氏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对姓氏文化与寻根问祖现象进行思考。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要想了解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的文化背景;要想研究一个民族,也必须研究这个民族的文化。本课从姓氏入手,引导学生寻根问祖,热爱祖国的文化。本课属于梳理探究性学习课型。教师在本课中只是引导,不必给学生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自己梳理知识,探究内涵。
教学重点:
1、梳理姓与氏源起特点及作用。
2、梳理探究姓氏合一时间以及原因。
教学难点:
1、同姓为什么不可以通婚。
2、通过探讨炎黄子孙,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百家姓图腾”的相关影像和“黄帝炎帝的祭祀大典”的影像。在百度中搜索《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2、学生课前查阅有古代姓和氏的资料。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姓氏的形成、特点以及来源。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一个“黄帝炎帝的祭祀大典”视频,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让同学们对寻根文化产生切身体验。还下载了几个PPT课件重新设计制作适用的课件。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
四、 教学方法
以问题引领教学;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创设情景,以解决环环相扣的问题作为课堂进行的主要方式。教学中学生结合小组讨论,自主探究,自主展示为主,最后教师进行梳理,提升课堂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百家姓图腾》的视频【百度视频】http://v.ku6.com/show/lltmkhLpaQ8LSHux.html
一段意境深远的古典乐曲,一个个优美而神秘的图腾文字,相信已经将我们的思绪带入了那个遥远的年代,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回顾几个历史典故。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回答:
(1)、下列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是谁?
(2)、他们姓什么?
2、老师在百度中曾经搜到过这样一些内容,是关于他们的姓氏的(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根据这些资料总结古代“姓氏”在使用时的特点。
学生说,教师板书(副板书:姓氏分途 一人一姓多氏 男称姓女称氏 姓氏合一 )
二、新课
(一)梳理姓氏分途时各自的特点
1、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你得知了关于“姓”的哪些相关知识。
教师总结:
(1)姓的产生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9472162.html
(2)姓的作用http://www.zhjd.org/news_show.asp?Cid=267&ID=3559&Page=1
2、请同学们分小组整理自己搜集的关于“氏”的内容,请组长代表发言,其他组可以
进行补充:
(一组)氏是如何产生的?
(二组)氏在社会存在中表现为哪些特点?
(三组)氏的作用是社么?
教师总结: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加深对“氏”的理解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88&rn=20&pn=0&db=0&s=25&word=%D0%D5%D3%EB%CA%CF%B5%C4%C7%F8%B1%F0
3、请同学们概括姓、氏有哪些区别?
(二)探究姓氏合一
1、请同学们阅读一段材料,根据材料结合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探究问题:
(1)姓氏合一与什么时期?
(2)姓氏合一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展示http://www.westtimes.com/2010/1028/2OMDAwMDAyNjQ2OA.html
2、请同学们练习生活实际,谈一谈“姓氏合一”的后世影响。
(三)梳理姓氏产生的途径
因为姓氏的合一,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姓氏,大都是过去的“氏”,而他们是怎么来的,都有哪些途径呢?
1、同学们展示自己姓氏的来源
2、根据其他同学的发言,总结姓氏产生的主要途径
3、教师梳理:http://www.nongli.com/Doc/0409/1819746.htm
(四)、寻根问祖
1、知道了自己血脉的来源,那你能说说自己家族血脉中令人骄傲的历史文化名人嘛?
学生自主发言。
2、从同学们积极踊跃的表现中,老师看到了大家对自己家族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自豪感,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大家庭,因为我们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3、你知道为什么吗?
同学讨论后发言(主要是从文化和民族形成的角度)
4、教师总结提升
展示“姓氏树”图片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0%D5%CA%CF%CA%F7&in=9087&cl=2&lm=-1&pn=1&rn=1&di=21719780553&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其实我们自称炎黄子孙,是因为我们真的都是炎黄的后裔,我们有着同样的民族,共同的文化,更是血脉相连,同根同源。所以我们以氏炎黄子孙而自豪,所以我们因是炎黄子孙而具有共同的目标——将我们的民族发扬光大。
5、播放视频《黄帝祭祀大典》http://video.baidu.com/v?word=%A1%B6%BB%C6%B5%DB%BC%C0%EC%EB%B4%F3%B5%E4%A1%B7&ct=3019888&rn=20&pn=0&db=0&s=0&fbl=1024
6、同学们如何看待这种祭祀祖先的现象?
不是祈福祖先,而是感恩,感谢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不是炫耀业绩,而是传承,传承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
只有一个民族所有的人有了认同感和自豪感,才会团结一心,发扬光大。
三、作业
女子称姓的特点及背后的文化现象。
附板书设计:
寻根问祖 姓氏
姓 氏 姓氏的分途
分 途 一人一姓而多氏
↓ 男称姓女称氏
合 一 姓氏的合一
六、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梳理探究性文化课,所以教师在本课中只是引导,以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梳理知识,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在自主讨论中探究文化内涵。
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更多地成了以问题来引导学生的组织者。
1、创设情景,并通过视频音乐吸引学生是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由学生自主发现现象,再直接由现象引出下面要探究的问题。
3、利用网络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使学生上课有跟多的发言内容与机会。
4、通过姓氏的对古代姓氏文化的探究,寻根问祖,培养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
感与自豪感,以及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吉林省 学校: 通化市靖宇中学 姓名: 徐一姝
职称: 中教初级
通讯地址:吉林省通化市 建设大街3341号 靖宇中学 语文组 13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