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教育》网上考试题库《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第一章游戏的历史和社会文化涵义(共19道)
一、单项选择题
1、”恩物”是()专门为幼儿制作的玩具。
A.蒙台梭利
B.欧文
C.福禄培尔
D.皮亚杰
答案:C
2、被认为是较早尝试把玩具引入教育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洛克
C.蒙台梭利
D.斯宾塞
答案:B
3、策略型游戏的特征是()
A.主要依赖于游戏者的体力与身体运动技能
B.主要的形式表现为赛跑、投掷比赛等项目
C.游戏的结果是随机的、偶然的
D.“计谋”或“策略”的运用
答案:D
4、最早明确地提出“游戏期”这一概念的代表人物是()
A.格鲁斯
B.敦代克
C.斯宾塞
D.纳什
答案:A
5、“玩具最初是为了帮助年幼的儿童练习实用的生产和生活技能”,该观点认为玩具起源于()
A.祭祀物品
B.生产工具
C.民间传说
D.民间习俗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玩具的基本特性是()
A.技术特性
B.文化特性
C.心理特性
D.商品特性
E.审美特性
答案:ABCDE
2、下列关于游戏的解释,属于西方文化史学家和语言学家约翰?赫伊津哈观点的是()
A.“游戏”在语义学的起源上与“快速轻捷”的运动有关,如跳跃、风或浪的“摇摆起伏”。
B.“游戏”概念所覆盖的领域相当广泛,既包括儿童各种各样的游戏,也包括成人的竞技、幽默、比赛、等。
C.游戏活动的特性,是它不同于“日常活动”。
D.“游戏”是“走来走去”的运动,自发性与自由自在,愉快和快乐。
E.”game”指“有规则的游戏”,“play”包括的行为非常广泛(其中也包括game)答案:ABC
3、哈罗(Harlow)的社会性游戏四阶段包括()
A.反射阶段
B.操作阶段
C. 平行游戏阶段
D.真正的社会性相互作用阶段
E.攻击性游戏阶段
答案:ABDE
4、亲子游戏是指发生在家庭中的成人与儿童之间的游戏活动,它具有()
A.形成基本的社会性交往结构的功能
B.使幼儿学会共同参与、等待、轮流与重复
C.发展幼儿基本的信任、依恋、合作倾向
D.传承文化的功能
E.延续文化的功能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玩具代表着“爱心”和“责任”、“节日”和“礼物”、“孤独”和“安慰”。答案:对
2、玩具是幼儿学习的“课本”。
答案:对
3、玩具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工具
答案:对。
4、被现代人看作是“游戏”的活动在远古时代往往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游戏”意义。
答案:错。
5、文化类型的发展水平越高、越复杂,游戏的样式越多;游戏所需要的技能与策略越复杂,社会的文明化程度就越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就越高。
答案:对。
6、改革开放前,北京地区儿童游戏的特点主要具有政治性、自然性、群体性强的特点。
答案:对。
7、所有哺乳类动物的幼仔都游戏。
答案:错。
8、1岁前后,亲子游戏通常由成人发起。到2岁时,婴儿已经能够作为发起者,与母亲一起互相轮流发起游戏。
答案:对。
9、性别角色的社会化,首先是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的。
答案:对。
10、同伴间的游戏是儿童出生后最早出现的一种社会性游戏。
答案:错。
第二章对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共23道)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格鲁斯
C.斯宾塞
D.敦代克
答案:C
2、认为“游戏是对与生俱来的、但不完善和成熟的本能行为的练习,它能够帮助小动物适应未来的生活”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格鲁斯
C.斯宾塞
D.敦代克
答案:B
3、认为“游戏是恢复在工作中消耗的精力并获得放松与休息”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格鲁斯
C.柏屈克
D.席勒
答案:C
4、弗洛伊德认为,______是自我调节和平衡“伊特”与“超我”之间冲突和矛
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A.宣泄
B.强迫重复
C.冲动
D.游戏
答案:D
5、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
A.顺应超过了同化
B.顺应
C.同化超过了顺应
D.同化
答案:C
6、角色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伯勒
B.蒙尼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答案:A
7、练习性游戏发生在()
A.0-2岁
B.2-3岁
C.3-6岁
D.6-12岁
答案:A
8、按照儿童认知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首创者是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布鲁纳
D.布卢姆
答案:A
9、下列不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因素的是
A.情景转变
B.以物代物
C.角色行为
D.以人代人
答案:C
10、认为“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研究儿童的游戏应当以角色游戏为主要对象”的代表人物是()
A.维果斯基
B.艾利康宁
C.列昂节夫
D.乌申斯基
答案:B
11、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A.贝特森
B.伯莱因
C.亨特
D.埃利斯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古典游戏理论的代表理论有()
A.“剩余精力说”
B.“前练习”说
C.“复演论”
D.“松弛说”
E.元交际理论
答案:ABCD
2、现代游戏理论的代表理论包括()
A.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B.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D.唤醒调节理论
E.元交际理论
答案:ABCDE
3、以下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观点是()
A.在童年期,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释放因内驱力受社会压制而产生的紧张与压力,帮助儿童处理适应不良的经验。
B.游戏的特征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C.游戏可以帮助“自我”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协调和整合。
D.游戏是宣泄攻击性驱力的合法的、为社会所允许的途径。
E.儿童对于角色的选择,往往基于他们对于某个人的爱、尊敬、嫉妒或愤怒的感情。
答案:ACDE
4、下列对游戏唤醒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也称内驱力理论
B.核心概念是“唤醒”
C.在缺乏刺激、唤醒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发生的行为是“多样性探究”。
D.由新异刺激引起的探究属于“特殊性探究”。
E.伯莱因、维果斯基是该理论的倡导者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格鲁斯认为,儿童的游戏是对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
答案:错。
2、游戏的“松弛说”认为,人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精力的“剩余”,而是因为“缺乏”或“不足”。
答案:对。
3、弗洛伊德认为,“强迫重复”是“唯乐原则”的一种表现形式。
答案:对。
4、皮亚杰认为,游戏是“顺应”超过了“同化”。
答案:错。
5、规则游戏是前运算阶段儿童游戏的典型形式。
答案:错。
6、象征性游戏在2岁以后大量出现。
答案:对。
7、维果斯基认为,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的时候,就发生了游戏。
答案:对。
8、适当安排一些可以让幼儿独自进行的游戏或认知性成分较高的活动可能更适合于幼儿较高的唤醒水平。
答案:对。
第三章游戏发生学的基本问题(共39道)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的代表人物是()
A.纽曼
B.佩培拉
C.克拉
D.加维
答案:A
2、幼儿游戏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显著特点是()
B.自由性
C.性质的双重性
D.过程性
答案:C
3、认为“游戏不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逐渐发生发展起来的‘认知活动的一种形式’”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布鲁纳
D.蒙台梭利
答案:A
4、认为“儿童在出生以后的最初3年中,只有实物活动而没有游戏”的理论流派是()
A、皮亚杰的游戏理论
B、社会文化学派的游戏理论
C、唤醒调节理论
D、元交际理论
答案:B
5、皮亚杰曾经用()作为幼儿游戏发生的标志,用以区分探究和游戏。
A、微笑
B、动作
C、言语
D、材料
答案:A
6、“我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玩”属于()
A.兴趣性体验
B.自主性体验
C.生理快感
答案:B
7、幼儿园游戏的鲜明特征是()
A、多样性
B、生活化
C、教育性
D、群体性
答案:C
8、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
A、练习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规则游戏
D、建构游戏
答案:B
9、儿童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
A、练习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规则游戏
D、建构游戏
答案:A
10、结构性游戏大致发生在()岁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答案:B
11、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形式是()
A、练习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规则游戏
D、建构游戏
答案:C
12、根据游戏活动中占优势的心理成分,将游戏分为机能游戏、想象游戏、美感游戏、创作游戏的代表人物是()
A、豪伊斯
B、史密斯
C、彪勒
D、加维
答案:C
13、“我能拿它做什么”属于()
A、检验游戏
B、造型游戏
C、探索游戏
D、模仿游戏
答案:C
14、加维对游戏的分类依据是()
A、以认知发展为依据
B、以社会性发展水平为依据
C、以游戏的活动功能为依据
D、以游戏的活动对象为依据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游戏“四因素说”的代表人物是()
A.纽曼
B.加维
C.佩培拉
D.克拉
E.鲁宾
答案:CD
2、鲁宾认为游戏活动具有以下倾向()
A.内部动机
B.对手段的注意
C.想象或虚构
D.游戏者积极参与
E.规则来自游戏的需要
答案:ABCDE
3、关于探究和游戏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探究是一种刻板化的行为
B、游戏是多样化的、具有创新性的行为
C、伴随探究的情绪往往是中性的甚至是肯定的
D、伴随游戏的情绪往往是积极的、肯定的
E、探究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答案:ABCD
4、婴儿第一年的“游戏”生活可用三个概念来概括()
A、探究
B、掌握
C、玩具
D、游戏
E、想象
答案:ABD
5、判断幼儿游戏的外部行为指标是()
A、表情
B、动作
C、言语
D、角色扮演
E、材料
答案:ABCDE
6、游戏性体验是游戏者在游戏活动中产生的对于游戏活动本身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主要包括()
A.兴趣性体验
B.自主性体验
C.幽默感
D.胜任感
E.生理快感
答案:ABCDE
7、在幼儿园,能够使幼儿产生游戏性体验的“情景”具有如下特征()
A、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B、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
C、活动的任务(难度)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
D、幼儿不寻求或担忧活动以外的惩罚
E、幼儿是未成熟的主体
答案:ABCD
8、关于象征性游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特征是“假装”
B、2岁以后大量出现
C、4岁以后比较成熟
D、社会性扮演游戏是其最成熟的形式
E、3岁以前幼儿的象征性游戏没有角色,只有动作的象征
答案:ABCDE
9、根据游戏的社会性参与性水平,帕顿把幼儿的游戏分为()
A、旁观者行为
B、独自游戏
C、平行游戏
D、协同游戏
E、合作游戏
答案:ABCDE
10、关于美感或欣赏游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接受性游戏
B、儿童处于观众地位
C、发生在2岁左右
D、看电视属于美感游戏
E、也称为模仿游戏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如果一种活动具有灵活性、肯定的情感、虚构性、内部动机这四种因素,就是“游戏”。
答案:对。
2、“游戏性体验”的本质是“主体性体验”。
答案:对。
3、作为“人的活动”,幼儿的游戏活动具有对象性、社会性、主体性和发展性等人类活动的一般特性。
答案:对。
4、“紧张”、“认真”、“严肃”是工作的品性,“放松”、“嬉戏”和“不正经”是游戏的品性。
答案:错。
5、游戏的乐趣不在于无限扩张的自由之中,而在于有规则约束的自由之中。答案:对。
6、幼儿在游戏中不是不追求“结果”,而是不追求游戏以外的结果。
答案:对。
7、探究在乳儿期占主要地位,在学步儿期与游戏平分秋色
答案:对。
8、维果斯基认为,统治整个儿童期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成人,做大人能做的事情,即儿童游戏的动因是“想当成人”。
答案:错。
9、基本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满足是幼儿游戏的前提。
答案:对。
10、表情是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
答案:对。
11、幼儿年龄越大,对游戏材料的逼真性程度要求越高。
答案:错。
12、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可以把游戏动作分为探索、象征和嬉戏三种。答案:对。
13、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关键在于幼儿能否把这种活动体验为游戏性的。
答案:对。
14、创作游戏,如绘画、积木、粘土、手工折纸等,一般在2岁左右开始出现,到4-6岁时数量较多。
答案:对。
15、游戏的认知分类和活动功能分类是各种游戏分类中常用的基本分类。
答案:错。
第四章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共25道)
一、单项选择题
1、雷利认为,运动发展与游戏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阶段一致性的关系,游戏发展的“探索期”与运动发展的()在时间上是一致的。
A、反射运动时期
B、初步运动时期
C、基础运动时期
D、运动专门化
答案:B
2、与发散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的游戏形式是()
A、规则游戏
B、合作游戏
C、练习性游戏
D、象征性游戏
答案:D
3、亲子游戏的早期阶段和启蒙阶段是()
A.1岁前
B.6岁前
C.婴儿时期
D.幼儿时期
答案:C
4、下列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游戏提高机体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
B.游戏使幼儿“有话想说”和“有话会说”
C.游戏为幼儿提供轮流、协商、分享、合作等社会交往技能学习的机会
D.相对于本体性游戏,教育性游戏发展价值更大
答案:D
5、认为“社会性游戏行为可以作为今后社会性适应情况的预测指标”的代表人物是()
A、罗森
B、鲁宾
C、托兰斯
D、麦迪逊
答案:B
6、在游戏过程中,儿童的行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方式有4种,以下案例属于()方式。
A正在桌子旁用蜡笔画画,幼儿B和C走到A旁边。
B:你来跟我们玩吧。
A:我在画画。
B:你能和我们玩吗?请你和我们玩好吗?
A:我正忙着呢?
B:你画完以后和我们玩好吗?
A、范例
B、修正
C、强化
D、经验互补
答案:B
7、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治疗手段帮助幼儿处理恐惧、愤怒、敌意等情绪障碍的一种情绪治疗方法,把情绪治疗概括为:把受压抑的情绪“玩出来”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
B、埃里克森
C、皮亚杰
D、夏弗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幼儿学习滑滑梯可以分为()阶段
A、无所事事阶段
B、旁观者阶段
C、特殊性探索阶段
D、多样性探索阶段
E、重新定向阶段
答案:CDE
2、关于游戏的认知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助于幼儿概念的同化
B、有助于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C、有助于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
D、有助于幼儿符号的学习
E、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答案:ABD
3、社会性游戏具有()特征
A、共同参与
B、轮流交替
C、重复
D、非实义行为
E、合作性
4、幼儿加入其他伙伴的游戏,往往采用如下策略()
A、请求
B、评论
C、建议
D、提供玩具
E、平行游戏
答案:ABCDE
5、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没有情绪情感,就没有儿童的游戏。关于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成就感
B、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美感
C、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同情心
D、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移情能力
E、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答案:ABCDE
6、阿克斯林认为游戏治疗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A、完全接纳儿童
B、宽容的气氛
C、反映儿童的感受
D、不要催促儿童
E、建立一定的规则
答案:ABCDE
7、教师的个性特征中,与幼儿游戏性相关的是()
A、灵活
B、想象
C、幽默感
D、积极参与
E、热情
三、判断题
1、皮亚杰认为,在感知运动时期,婴儿是依靠知觉的概括或动作的概括来对物体进行分类或分组的。
答案:对。
2、语言发展迟缓的幼儿可以表现出相当于或高于他们语言发展水平的游戏和绘画发展水平。
答案:对。
3、总是玩机能性或练习性游戏的幼儿在分类与空间知觉测验上得分较高,而经常玩象征性游戏,尤其是主题角色游戏的幼儿在分类、空间知觉、阅读准备等测验中得分较高。
答案:错。
4、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比较具体地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时间、空间等。答案:对。
5、亲子游戏与伙伴游戏是婴幼儿社会性游戏的主要形式。
答案:对。
6、游戏可以促进婴幼儿社会性发展
答案:对。
7、早期的安全依恋预示着学前期的伙伴接纳、积极的社会性参与和更丰富复杂的游戏行为。
答案:对。
8、如果幼儿试图进入其他伙伴已经开始的游戏,75%的可能性是遭到拒绝。
答案:对。
9、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释放紧张与焦虑,具有明显的情绪治疗功能。
答案:对。
10、一般来说,游戏治疗的对象是1-3岁左右的儿童。
答案:错。
11、游戏性越强的儿童在“外控性”上得分越高。
答案:错。
第五章不同年龄儿童游戏的特点与指导(共19道)
一、单项选择题
1、早期亲子游戏的发展趋势是()
A、婴儿被动较多
B、婴儿主动较多
C、婴儿由被动变主动
D、婴儿由主动变被动
答案:C
2、下列语言属于“游戏性语言”的是()
A、“我们来玩过家家吧。”
B、“医生,我的孩子病了,请您看看?”
C、“把这个借给我用一会儿行吗?”
D、“这是小兔子的家,大老虎在睡觉,小黄狗在看家,它不会咬人……”
答案:B
3、规则游戏大约在()岁出现。
A、3岁左右
B、4岁左右
C、5岁左右
D、6岁左右
答案:D
4、对儿童游戏的观察,可以使人产生“如见其影、如闻其声”效果的方法是()
A、行为检核法
B、时间取样法
C、事件取样法
D、定点法
答案:C
5、以“社会性—认知”二维角度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的量表是()
A、斯米兰斯基
B、帕顿/皮亚杰
C、豪伊斯
D、弗若斯特-沃世曼
答案:B
6、辛格(Singer,1961)提出的评价儿童游戏的个别差异的一种维度是()
A、实物取向-社会性取向
B、场性-场依存性
C、幻想-假装倾向
D、偏好型式者-偏好想象者
答案:C
7、角色游戏的准备是游戏指导的前奏。其核心是()
A.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B.提供适合的场所、设备及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
C.游戏情境的创设
D.帮助幼儿选择适合的游戏主题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婴儿早期社会性游戏的表现形式有()
A、亲子游戏
B、伙伴游戏
C、语言游戏
D、规则游戏
E、合作游戏
答案:ABC
2、婴幼儿身体运动游戏的发展经历了()阶段
A、以物为中心的阶段
B、有规律的重复动作
C、简单的交往阶段
D、练习性游戏
E、追逐打闹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