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5篇)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小组创编歌词。

  2、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到招待客人要热情有礼。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学会歌曲“欢迎客人”

  活动过程:

  一、练声: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欢迎客人朋友

  三、创编歌曲:

  1、幼儿发散讨论:

  今天有这么多的客人来做客,我们可要好好招待。那拿什么来招待客人呢?请你去找几个朋友一起商量商量:你们准备怎样招待客人,并且把你们怎么来招待客人的事唱到歌里去。

  2、幼儿小组讨论创编,老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分享:

  四、语言节奏:美丽的幼儿园

  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到宋庆龄幼儿园,让我们来向客人们介绍一下我们的幼儿园吧。

  五、舞蹈:小鸡舞

  大家的招待客人们满意吗?那我们邀请客人和我们一起跳个舞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从家中带一面镜子。

  幼儿操作材料“这就是我”

  活动过程出示表格一份,与幼儿一同讨论操作方法。

  介绍表格的名称、作用:这是一张介绍我们自己的表格。

  与老师本身为例,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表中的标记。

  提问:表中眼睛的标记是起什么作用的?(请你选择)你们看看老师的眼球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示范,在对应的地方打钩。

  幼儿边照镜子边利用自己的小表格进行选择、绘画。

  小朋友相互介绍自己。

  分小组互相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4、每个幼儿将表格贴在墙上,相互观察、比较。进一步感知自己的特征。

  2祖国各地特产活动

  目标使幼儿了解祖国各地的土特产品,知道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一张大的中国地图平放在桌上。

  幼儿操作材料“祖国各地特产”。

  请家长给幼儿讲自己老家的署名土特产(名称和用途)请幼儿与家长一同收集土特产布置成“特产觉”

  活动过程请幼儿地图,启发谈话,引导幼儿介绍祖国特产的兴趣。

  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中国)请你在地图上找出中国首都——北京及自己家乡的位置,并向别人介绍这座城市有哪些名胜古迹。

  请你在地图上找出长江、黄河的位置。

  认识祖国各地的特产。

  教师先作示范,介绍自己收集的祖国特产。哪些特产可列举一些(如的葡萄干,景德镇瓷砖),与挂图对应起来。

  请个别幼儿向集体介绍自己收集的祖国各地特产,要求幼儿说出他的名称、产地、特点、用途等,引导幼儿在地图上找到相应位置。

  游戏“小小旅行家”

  让幼儿在地图上相应的地方摆放各地的特产,并介绍哪些城市有哪些特产。

  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说出挂图上各种题材的产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愉悦的游戏情节,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发展观察力、记忆力和初步的归类能力。

  3.巩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主要特征的掌握,能排除大小、颜色的干扰进行图形分类。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图形宝宝回家

  2.学具准备: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到图形王国去参观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感知大众图形的特征,为图形分类做好铺垫。

  教师: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到图形王国里去参观,进图形王国要受门票,你们胸前都有一张图形门票,知道自己的门票是什么形状的吗?

  提问幼儿:你的门票是什么形状的?

  二、展开

  1.引导幼儿按图形的形状入口,初步感知图形。

  教师介绍图形王国的三种形状的入口,要求幼儿按自己门票的形状,走与自己门票相同形状的入口。

  比如:有圆形门票的小朋友走圆形入口。依次组织幼儿入场。

  2.复习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

  (1)引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提问:你是从哪个入口进来的?为什么?

  分别提问三名门票形状不同的幼儿,从而引出图形的名称。

  教师: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长得什么样子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回顾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

  提问:圆形长的什么样子?正方形长的什么样子?三角形长的什么样子?

  教师:图形妈妈还有图形宝宝,宝宝很顽皮,喜欢跟妈妈做捉谜藏的游戏。

  3.幼儿操作,学习图形分类:

  (1)圆形分类:

  出示圆形脸谱

  提问问:圆形妈妈的宝宝是谁?

  引导幼儿每人找一个圆形,观察不同点,从而理解,

  虽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状相同,所以他们分在一起。

  教师再利用两个颜色不同的圆形,

  虽然颜色不同,但是形状相同,所以,他们分在一起。

  小结归纳:所有长的圆圆的,周围很光滑,没有角的图形都是圆形妈妈的宝宝,

  (2)依同样方法进行正方形、三角形分类。

  三、结束

  小朋友,图形王国的开放时间已经到了,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开着小汽车,从出口回家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半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时钟模型每人一个,1—12的数字头饰一套。

  2、大时钟两个。

  活动过程:

  1、拨钟听时间,复习整点及对表盘结构的认识。

  2、学习看半点。

  (1)动画城每天什么时间播出?引出半点。

  (2)出示两个大时钟,一个是整点,一个是半点,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二者指针的不同,认识半点。

  (3)拨针演示,引导幼儿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

  3、幼儿操作。

  (1)幼儿验证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

  (2)教师说出一日活动的安排时间,让幼儿练习拨整点,和半点。

  4、游戏巩固《分针带着时针转》。

  12名幼儿戴1—12的数字头饰,按顺序拉成圆圈,表示一个大表盘,再请2名幼儿扮分针,1名幼儿扮时针,在圆内边念儿歌边转圈。儿歌结束两针要指向教师事先要求的时间,扮数字的幼儿当裁判看是否正确。

  儿歌:小钟表啊,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睁大眼睛仔细看,现在究竟是几点?

  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时钟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回家和家长共同制作小钟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小鬼当家“这一活动内容,组织幼儿学习为父母服务,通过买东西,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在活动中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不但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在活动中水到渠成地让幼儿掌握了仿编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学会仿编和解答4的加减应用题。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据水果卡片自编4的加减应用题。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请家长带幼儿去买东西,使幼儿了解一个买与卖的过程。

  2、物质准备:准备各种水果卡片,人手4个替代物作钱。

  活动过程:

  一、以“帮农民伯伯摘果子”引入。

  “小朋友,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农民伯伯想请你们帮他摘水果,你们愿意吗?”(愿意)

  二、游戏“摘水果”:师交代游戏玩法和规则。

  三、分类活动:分水果

  1、引导幼儿将自己所摘的水果跟同伴之间进行交流。

  2、交代任务:将各种水果分别放在筐里。

  四、歌表演:《摘苹果》

  “果园大丰收了,我们多高兴啊,让我们来唱首收的歌吧!”。

  五、师通过情景表演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

  1、仿编4的减法应用题。

  “摘完水果了,我觉得真渴啊,我该怎么办?(买水果吃啊!)可农民伯伯已经把水果卖给老板了,我得去买水果吃了。大家看,我有多少钱?(4块钱)我只有四块钱,这些钱啊只能买两次水果,我得好好的想想看该买什么水果吃了。”

  ①师买了一个苹果,提问题。

  “刚才老师做了什么事?(买苹果)我原来有几块钱,(4块钱)买1个苹果花了几块钱,(1块钱),仔细听老师给你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②引导幼儿了解仿编减法应用题的条件。

  “给你们提了什么问题?”(还剩下多少钱?)

  “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还剩下3块钱)

  “你们是怎么知道还剩下3块钱的?”(因为老师原来有4块钱的,买苹果花了1块钱,就还剩下3块钱。)

  ③才出示算式卡:4—1=3,引导幼儿了解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我们学过了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减法)

  2、仿编4的减法应用题。

  “还剩下的钱我想买什么呢?”

  ①师买了3根香蕉,提问题。

  “陈老师买苹果花了多少钱?(1块钱)那买香蕉又花了多少钱?(3块钱)仔细听,老师又给你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②引导幼儿了解仿编加法应用题的条件。

  “刚才老师给你们提了什么问题?”(一共花了多少钱?)

  “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一共花了4块钱)

  “你们怎么知道一共花了4块钱啊?”(因为老师买苹果花了1块钱,买香蕉花了3块钱,一共就花了4块钱)

  ③出示算式卡:1+3=4,引导幼儿了解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六、幼儿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

  “爸爸妈妈不在家,没时间去水果店买水果,我们来当家,帮爸爸妈妈到水果店买水果吧,请小朋友看看,爸爸妈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几块钱?”

  1、提出编题方法。

  4块钱只能买两次的水果,买一次水果后,问同伴一个问题;把剩下的钱买第二次水果后,再编一个问题,考老师。

  2、请个别幼儿进行仿编,师指导。

  七、游戏:“水果店”

  1、分配角色,2个女售货员,2个男售货员,编2+2=4的应用题。

  2、交代游戏规则:

  ①水果摊的任何水果只能1元1个。

  ②顾客买了一次水果以后,就得问同伴一个问题,剩下的钱买第二次水果后,再问老师一个问题。

  ③强调最后的一句话不能说出答案,应该提问题去考别人。

  3、幼儿游戏,师指导。

  八、集体小评,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编的问题。

  九、结束。

  “小朋友摘水果摘得这么棒,另外一个果园的农民伯伯也想请你们帮他摘果子,愿意吗?(愿意)那就快跟老师去果园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