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北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湖北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2008年1月襄樊学院学报Jan.,2008

                                  

第29卷第1期JournalofXiangfanUniversityVo1129No11

湖北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朱运海

1,2

(11襄樊学院 旅游与地理科学系 湖北 襄樊 441053;21湖北大学 旅游发展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62)

摘要:近年来湖北省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描述了湖北旅游产业发展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入境旅游增长缓慢、经济地位不断提升、客源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机构日趋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等目前存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湖北省旅游产业在中部地区的地位、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竞争力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更新观念、推进区域合作、整合资源、创建品牌、改善收入结构等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五点对策。关键词:湖北;旅游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592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08)01-0029-05

近几年来,随着湖北省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省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日益加快、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三峡工程即将竣工等环境的变化,使湖北省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湖北旅游产业将开始出现影响深远的、结构性的变化。

一、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1、湖北省旅游业处于全国的中等发展水平

湖北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富集程度居全国第6位,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北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和资源丰富并不匹配的是湖北省旅游业的发展在全国只处于中间水平。见表1。

表1 2003—2006湖北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排名

2003

2004111216161011

2005111216181111

2006111216171112

111315171213

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总人数入境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总人数国内旅游总收入

  2、湖北省入境旅游缓慢增长

自1978年以来湖北省的入境旅游发展迅速,期间虽略有波动,但总体趋势是缓慢增长的。为便于分析比较,根据湖北省历年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出湖北省每年的入境旅游人次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占同期全国水平的比重,绘制出1978—2006年的29年来的变化趋势图。从图一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湖北省,无论是入境旅游人次数还是入境旅游收入都处于缓慢上升的趋势。湖北省入境旅游人次数及外汇收入占同时期全国的权重29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84%和0.79%。

收稿日期:2008-01-13

作者简介:朱运海(1980-),男,湖北襄阳人,襄樊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系教师。

29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朱运海:湖北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图1 1978—2006湖北省入境旅游人次数及外汇收入占全国同期比重变化趋势图3、湖北省旅游产业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近年来湖北省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到湖北来旅游的游客人次数逐年递增,全省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呈现平稳增长之势。2006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7497.1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收入达2993.0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539.74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4.07%,相当于全省GDP的7.18%,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18.01%。根据湖北省旅游统计便览数据,自2000年以来湖北省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总量百分比的平均值为7.15%,旅游业已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是我省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表2 2000—2006年湖北省旅游发展主要指标年度

旅游总人数(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亿元)相当于全省GDP(%)

20005523.1282.266.60

20016130.8353.667.95

20026772.4407.688.19

20035724.5342.776.35

20046910.2410.006.49

20057712.73.157.30

20068565.4539.007.18

  4、湖北省旅游产业客源市场结构不断优化

湖北省旅游市场结构从单一注重国际市场发展到国内、国际市场并重。从国际市场上看,初步形成相对稳定的3个旅游市场梯次结构和远、中、近相结合的市场格局。其中欧洲、美洲、亚洲三大客源输出市场占所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90%左右,是湖北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旅游市场结构有所优化,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以中南、华东、华北三地区为主,三地区所输出的客源占所有国内旅游客源的90%左右。据全省旅游景点问卷调查显示,到湖北的国内游客增幅较大,其中周边省份如湖南、河南、广东等是省外客源市场的大头;浙江和江苏客源市场比率有大幅度增长,导致这两省首次跻身为湖北省国内客源市场的前五名之列;福建省也有较大增长,但所占份额较小。

5、湖北省旅游产业结构日趋完善湖北省近几年来积极开展“六创”活动(城市创优、旅行社创强、饭店创星、景区创A、厕所创星、导游创佳),使我省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工作更加完善,整体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全省现有国家质量等级旅游区90家,其中4A级20家、3A级26家;星级饭店543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24家;餐饮部门初步形成了包容各种风味、各种菜式、各种档次的餐饮服务体系;长江游船60艘,其中星级游船26艘,居全国首位;设有旅游院系的大专院校28所,旅游中专22所,职高56所,是全国旅游教育较强的省份;截止2006年12月31日,全省旅行社总量达到74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7家,国内旅行社700家。总之,全省基本形成了水、陆、空齐备的旅游交通条件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湖北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发展日趋完善。

6、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以三峡大坝为标志的新三峡景观,再加之2008年奥运会的轰动效应所带来的巨大入境客流,将使湖北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省颁布实施《湖北省旅游条例》,依法治旅取得明显成效;由国家旅游局、三峡办等6部委联合编制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长江三峡旅游步入发展新阶段;武汉、宜昌、钟祥、赤壁等9个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为湖北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对30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29卷第1期               襄樊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

外形象窗口。旅游企业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境外资金大举进入湖北省旅游领域,国内大型企业纷纷来鄂投资旅游企业,省内的民营企业加快成长,私营业主积极参与旅游开发,民间资本迅速成为湖北旅游企业的重要力量,初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加大投入,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加快进入,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参与的多元化旅游投资格局。并且,湖北旅游企业的投资力度日益增大,仅2006一年,外资、国内大型企业、民营资本确定投资上亿元的项目达到10个之多。

二、湖北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1、湖北省旅游产业在中部地区的地位面临挑战

湖北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东有长三角,西有成渝,南有长株潭、北有郑州中原城市群,已经处于东西两个一级城市群和南北两个二级城市群的夹击之下,且周边传统辐射范围内的九江、信阳等城市正呈现“离心”的趋势。当务之急就是将武汉的城市功能和旅游环境与周边地区丰富的资源、低成本的劳动力相结合,造就武汉城市圈独特的产业环境和竞争优势,并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通过着力打造武汉市良好的创业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亲和力和辐射力来带动其他市区的发展。如不加快武汉的建设和发展,增强武汉的带动力和凝聚力,不但会在全国新一轮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中处于下风,丧失武汉在中部地区经济龙头的地位,更直接影响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

2、湖北省旅游产业产值区域结构不合理呈不均衡化发展态势从全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来看,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圈中,一级城市北京、天津等发展也是一马当先的,但是这些地区的二级城市和一级城市发展的悬殊不是很大。湖北省与这些地区不同,无论是入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武汉市都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近两年来国内旅游收入有50%左右、入境旅游收入有60%左右集中在武汉,而被确定为湖北省的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宜昌和襄樊两市的国内、入境旅游收入总和还不到武汉市的一半,可见湖北省旅游产业产值呈现高度集中性和不均衡性。从近两年的统计数据看在旅游总收入绝对值方面,武汉、宜昌、襄樊三市均有所增长,但武汉市在全省的百分比略有下降,而宜昌和襄樊则处于上升状态,其中宜昌上涨了1%左右。国内旅游收入方面,以武汉、宜昌、襄樊、荆州、十堰、恩施等六市份额较大,六市总和占全省17个市总量的80%以上。但是除了武汉、宜昌外,其他四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差距不大。总之,湖北旅游产业呈现出极度的不均衡化发展趋势。

3、湖北省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失衡

湖北旅游产业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但内部要素档次结构失衡现象严重:从旅行社来看,湖北省国际社与国内社的比例为1:9,比例低于全国和周边部分省份;从旅游饭店来看,高档酒店规模过大,布局不够合理,低档酒店数量过多,竞争激烈,出租率、房价和人均利润率逐年下降;从游船来看,中档游船数量少,两头大中间小的档次结构导致游客数量流失严重;从购物来看,有个性、有特色、高品位的购物场所和旅游购物品偏少。再从旅游人才供给来看,一是专业人才少,外语人才严重不足,2006年度湖北省导游资格考试报名人数达6312,但报名参加日、法语等小语种考试的仅29人;二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且流失严重。行业服务人员的旅游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准跟不上旅游发展要求,因人才外流和后备专业力量不足,湖北星级酒店专业服务员的缺口至少有三成,陷入了人才匮乏和抬高门槛相互矛盾的两难境地。

4、旅游产业内部收入结构有待优化

根据2001—2007年湖北省旅游统计便览所提供的入境旅游收入构成的数据,得到交通、餐饮、住宿、游览、购物等指标六年来的平均值,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湖北入境旅游收入中用于交通的费用占到42%,如若再加上游览、住宿、餐饮三项共占到65%,而旅游消费附加值较高的购物和娱乐总共占到24%,购物和娱乐的收入比重偏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旅游购物收入的比重一般高达50%以上。如新加坡,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60%以上。湖北省的旅游购物创汇仅占总收入的20%左右,这反映了湖北旅游业创汇能力存在一定问题,内部收入结构需要调整。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湖北省入境旅游总收入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中的排名较总人次数排名要靠后的原因。

表3 湖北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平均构成

项目构成

交通42%

购物19%

住宿12%

餐饮8%

娱乐5%

游览3%

通信4%

其他7%

31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朱运海:湖北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5、湖北旅游企业竞争力不强

湖北省旅游企业整合能力不强,至今尚未形成经营业务覆盖全行业的集团化大企业或网络化的战略联盟体。旅游企业就实力而言,除国旅、中旅等老牌企业外,一般旅游企业实力都有所欠缺,了湖北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湖北旅游企业现行管理存在着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相对封闭的缺欠,多数旅游企业隶属于有关部门,资产关系复杂,即使是已经组建的旅游企业集团,如武汉旅游国有控股集团,也多为酒店、旅行社等企业的简单叠加,市场竞争能力有限。有的旅游企业虽然冠以集团之名,但也属于松散的联合体,聚合水平很低,综合实力不强。湖北旅游资源的富集度虽然位居全国第六位,但独占性的旅游资源并不多,与周边省市有很大的同构性。如湖北旅游创汇主要来源的长江三峡是与重庆市共享,大别山是与安徽、河南共有;湖北有武当山,而四川有峨嵋山,湖北有神农架,而湖南有张家界等等。

三、湖北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1、更新观念,明确湖北省旅游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湖北省各旅游企业要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和综合效益观念,在投资兴建旅游项目确定企业经营战略时,要跳出本地区、本单位的圈子,着眼于形成合力,力求协同配合,以市场为基础,以利益为纽带,按照“发展产业群、拉长产业链”和“深度开发、多点增长”的思路,鼓励多行业联手、多企业合作,做精做深、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湖北地理区位、交通便捷的优势及的指导、引导和倡导作用,结合本地旅游资源特色,科学地制定旅游发展规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应强化全球化意识,全面入世之后,旅游市场进一步开放,旅游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也将随之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相一致、与WTO规则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意识。比如: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国际观念。

2、推进区域合作、实现旅游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湖北省旅游企业存在着小、散、弱、差的现状,单体作战能力较弱,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不败,除了不断加强企业自身实力,还应在游地整体形象营销方面联合起来,实行区域旅游合作,采用集团作战方式,达到“双赢”和“多赢”的营销效果。区域旅游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品牌、信息共享,扩大共同的客源市场,降低促销成本,共享服务,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提升共同的品牌,是一个多方共赢的追求目标。2006年华中旅游博览会上,重庆市率领三峡沿岸旅游景区和企业参展,并与湖北省三峡沿岸旅游景区和企业进行整体包装,以统一的整体形象展示长江三峡。中部六省旅游局领导也均在“华中旅游论坛”上做主题演讲,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和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进行深入探讨。同时,省内区域旅游合作也在

(1+8)以武汉为龙头,统一布局在主展区,充分体现了圈内这次博览会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武汉城市圈”

旅游整体形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可以预见,区域旅游合作将成为未来湖北省旅游业的主题,带动湖北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

3、整合资源、实现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随着中国“入世”承诺在旅游业的逐步甚至是提前兑现,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开始以独资、控股、合资、管理权介入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再加上民营经济、基金与不动产资本市场的介入,使得湖北旅游企业面临严重的挑战。2006年湖北旅游企业集团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湖北本土经济型饭店品牌扬子江饭店已在武汉开出13家分店,成为湖北最大的经济型饭店集团,并与国际经济型饭店品牌速8合作,于9月开出武汉扬子江速8酒店;省旅游局通过改制、重组等方式,将晴川饭店等8家直属企业的国有资产全部划入湖北海外旅游集团公司,从而盘活了国有资产,增强了湖北海外旅游集团公司的整体实力,推进了湖北旅游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进程;同年11月,中国旅行社区域性一级加盟社落户湖北,省中旅全权负责湖北境内所有新增加盟社的审核、发展,并对其实施标准化统一管理;国内知名旅游集团如首旅集团、锦江国际集团等,正在加大拓展武汉市场网络,武汉锦江国际大酒店正在积极筹建之中。相信在和市场两种力量的作用下,旅游产业将会在存量调整和结构优化上出现新的局面———大型旅游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地域拓展,提高旅游产业集中度和市场进入门槛,并使湖北的旅游产业形成集团化主导的格局。

4、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打造湖北旅游品牌

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品牌经营时代,湖北应根据自己的资源特色,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重点,实施精品战略。要继续实施以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为重点“两山32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29卷第1期               襄樊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

一江”的省旅游发展战略,加大对外宣传区域旅游开发,整合资源优势,打造品牌特色,强化区域协作,构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改善与提升湖北在海内外的旅游形象,增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使其成为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的主引擎。充分调动地方及企业的积极性,形成与企业联手促销的创新市场开发机制。加强与中部其他省市的密切协作,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和战略联盟网络,开展统一对外促销,形成整体宣传合力,提高整体营销效益,产生市场凝聚效应。比如和重庆合作,联手打造“长江三峡”世界级旅游品牌,对外统一形象、统一宣传,完善“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拓展新三峡旅游市场。

5、提高旅游商品、娱乐、餐饮业的产出比重湖北省2001—2006年入境旅游,在餐饮、购物、娱乐方面所创造的外汇收入在总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中所占份额较低,依次为8%、19%、5%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针对此种现状,应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积极鼓励和支持全社会加快开发旅游商品、旅游娱乐项目和特色餐饮。本着“加强规划、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原则,重点开发能代表湖北特色的旅游商品和餐饮品牌,以特色吸引游客,以规模产生效益。通过宏观、扶持、资金投入和宣传推广,集中力量开发若干种有市场潜力的旅游商品。加强旅游娱乐项目的研究、策划和编排,突出抓好重点城市、重点景区特色民俗表演节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丰富游客夜间文化生活与休闲娱乐节目,不断提高娱乐消费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此外,湖北省的旅游产值还呈现出武汉市一市独大的局面,这不利于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局。从全省旅游产业布局角度来说,要加大对宜昌、襄樊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从而真正形成以武汉为一级客源集散地、襄樊和宜昌为二级客源集散地的大旅游产格局。参考文献:

[1] 湖北省社科院《湖北特色旅游研究》课题组.特色旅游--湖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J].江汉论坛,2001(3):30-35.[2] 湖北日报.民间资本搅热荆楚旅游,旅游企业改革步伐加快[EB/OL].http://www.cnhubei.com.[3] 湖北旅游政务网[EB/OL].http://www.hubeitour.gov.cn/.

[4] 湖北省旅游局.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www.hubei.gov.cn.[5] 中小企业信息网.高端低端人才“两头”匮乏,困扰湖北旅游[EB/OL].www.sme.gov.cn.[6] 马 勇,刘名俭.湖北旅游产业差在哪里[J].,2003(8):8-9.

[7] 庄小丽,康传德.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0(4):629-632.[8] 刘名俭,何 彪.湖北省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障碍与模式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4(11):46-47.

TheResearchintotheAdjustmentofTourism

IndustryStructureofHubeiProvince

ZHUYun-hai

1,2

(11DepartmentofTourism&GeographyScience,XiangfanUniversity,Xiangfan441053,China;

21AcademyofTourismDevelopment,HubeiUniversity,Wuhan430062,China)

Abstract:ThetourismindustryhasdevelopedsorapidlyinHubeiProvinceinrecentyears.Buttherearemany

problems.Inthispaper,theauthorfirstlyanalyzesgreatamountsofstatisticaldataandpointsoutthepresentsitua2tionofthetourismindustrystructureinHubeiProvince:HubeitourismindustryisatthemiddlelevelofChina,theincreaseofinternationaltourismisslow,theeconomicalpositionisimproving,themarketstructureisoptimizing,theindustrystructureismoreandmoreperfect,theenvironmentofindustrydevelopmentisimproving.ontheba2sisofanalysis,theauthoranalyzesthenecessityoftheadjustmentofthetourismindustrystructurefromfiveas2pects:thepositionofHubeitourismindustryinthemiddlepartofChina,industrystructure,incomestructure,re2gionstructureandindustrycompetitiveness.Finally,fivecountermeasuresareprovided:innovatingconception,pushingregioncollaboration,tourismresourceconformity,buildingbrand,improvingincomestructure.

(责任编辑:倪向阳)Keywords:Hubeiprovince;Tourismindustry;Structuraladjustment

33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