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9年全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指南

2009年全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指南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附件1:

2009年全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指南

一、参评项目设置

1.基础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 2.高等教育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二、参评项目说明及要求

1.多媒体课件:是指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以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可以针对某些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单纯的教学媒体资源不属于课件范畴。

(1)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提倡采用常用文件格式;运行环境不低于Windows2000操作系统。

(2)报送形式:以光盘形式报送。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网页形式作品可用通用Web浏览器浏览。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课例。包括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和教学设计两方面内容。

鼓励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开展课堂教学的课例参赛。

(1)制作要求:参赛作品必须同时提供教学设计与课例实况录像。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课例视频质量应不低于MPEG-2格式的标准,图像压缩分辨率为720 x 576,并保存为WMV格式的文件。

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

2)报送形式:以光盘形式提交教学设计和课例等,一式2份。建议将课后反思及教学课件等内容一并报送。

3.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支撑环境。

参评作品应能发挥网络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等特性,帮助使用者进行自主探究、答疑讨论、协作学习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并能够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与管理。

(1)制作要求:应把教学内容以多媒体形式较好地表现在网页上, 即对教案中的文本、动画、图表、视音频等做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应满足在因特网上实时运行的基本条件,如: 安全、稳定和快捷等;提交的作品中,需同时附有该作品的流程图和安装、运行等操作使用说明(帮助文档)。

(2)报送形式:以光盘形式报送。

三、评比指标 1.多媒体课件 评比指标 分值 教学设计 评比要素 教学目标、对象明确,教学策略得当; 30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有清晰的文字介绍和帮助文档。 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选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25 语言简洁、生动,文字规范; 素材(文本、音视频、动画等)选用恰当,结构合理。 程序运行稳定,操作方式简便、快捷; 25 导航方便合理,路径可选; 新技术运用有效。 20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推广价值。 内容呈现 技术运用 创新与实用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 评比指标 分值 评比要素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目标 15 学科教学目标明确; 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 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和对象的要求; 教学设计 25 注重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适当采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模式。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教学行为 25 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教学活动; 围绕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学科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教学效果 25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反思 10 有及时的反馈和课后反思。

3.网络课程 评比指标 分值 评比要素 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选材适当; 教学策略合理,教学媒体选用恰当; 30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提供练习,具有学习评价与反馈功能; 教学过程完整。 内容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25 课程内容体系完整; 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呈现结构合理。 教学管理功能方便、实用; 具备良好的师生、生生交互环境; 25 媒体(视音频、动画等)播放可控; 过程可控,导航清晰、明确。 立意新颖,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20 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具有推广性。 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 技术运用 创新与实用

四、作品资格审定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该作品参评资格。

2.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取消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 3.曾经在本项评选中获得过奖项的作品不再参加今年的评选。

五、作品制作

1.资料的引用应注明出处。参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评作品作者承担。

2.“多媒体课件”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每件参评作品主要作者最多不超过3人;“网络课程”每件参评作品主要作者最多不超过5人。

3.请作者自留参评作品备份。

六、作品报送

1.“组织单位及联系人信息表”(附表1)由报送单位填写并盖章。

2.“参评作品名单”(附表2),由报送单位统一填写并盖章,同时报文字版和电子版。

3.“参赛作品登记表”(附表3),由参赛作品作者填写,作者姓名栏按作者次序限额填写,并由作者本人按次序亲笔签名及所在单位盖章。

4.提交“参评作品光盘”(请在光盘非信号面上标记作者单位和作品名称),要求无病毒、运行良好。其中参评的“网络课程”如需作者本人安装调试,活动承办单位将另行通知。 附表1:组织单位及联系人信息表 附表2:参评作品名单 附表3:参赛作品登记表

附表1

2009年全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

组织单位及联系人信息表

组织单位名称 联系人 通信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组织单位盖章)2009年 月 日

附表2

手机 职务 邮政编码

2009年全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

参评作品名单

报送单位(盖章): 序 作品参评学学 作者作者联系通信邮是否同其号 名称 项目 段 科 单位 姓名 电话 地址 编 意出版 他 1 2 3 „ 注:1、请提交Excel电子文档。

2、作者单位请填写全称。

3、作者姓名栏需限额填写全部作者(次序与参赛作品登记表一致)。

附表3(正面)

参赛作品登记表

作品 名称 学科 多媒体课件 □ 基础教育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 ScienceWord优秀教案设计□ 参赛 项目 多媒体课件 □ 中等职业教育组 网络课程 □ ScienceWord优秀教案设计□ 多媒体课件 □ 高等教育组 作者姓名 作者 信息 联系人 电子 邮箱

姓 名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 邮编 网络课程 □ ScienceWord优秀教案设计□ 所在单位(按单位公章填写) 作品 大小 MB 小学□ 初中□ 高中□ 其他□ 附表3(背面) (包括作品简介,创作说明等) 作品 特点 作品安装运行说明 共享 说明 推荐 意见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制作成集锦内部交流或出版 □是 □否 签字: 年 月 日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我(们)在此申明所报送作品是我(们)原创构思并制作,不涉及他人的著作权。

作者签名:1、 2、 3、 4、 5、

注:

① 报名表须加盖单位公章,并提交电子文档;

② 不同参赛项目限报作者人数不同,按作者排序填写获奖证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