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新品种(系)培育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新品种(系)培育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山东农业科学2014,46(1):137—141,147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新品种(系) 培育中的应用进展 杨淑珂 ,林红珍 ,陈博聪 ,陈 峰 ,姜明松 ,朱文银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 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2.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近年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遗传育种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水稻新品种(系)的培育 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原理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优势;着重综述了运用分子 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产量、品质及抗性等相关性状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最后简要介绍了该技术在实际应 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 中图分类号:S5l1.035.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1—0137—06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in Breeding New Rice Varieties Yang Shuke ,Lin Hongzhen ,Chen Bocong。Chen Feng。,,Jiang Mingsong ,Zhu Wenyin (1.Institute ofPlant Protection,Shandong Academy foAgricultural Sciences,Jinan 250100,China; 2.Agro—Food Isntitute,Shandong 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Jiann 250100,Chian; 3.Shandong Rice Research Isntitute,Jiann 250100,Chian) Abstract The technology of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ha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irce genetic breeding and improvement in recent years.It provided a new method for rice variety breed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S and its advantages in rice breeding were ifrstly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and then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es of MAS in genetic improving of yield,quality and resistance were emphatically intro— duced.Finally,the problem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were discuss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 ward. Key words Rice;Molecular marker;Moleculra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Variety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生产在我国 应用到作物育种中成了新的课题。分子标记辅助 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 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将目标基 义。近年来,随着水稻播种面积的逐年缩减和自 因型的鉴定与传统育种相结合,通过有性杂交将 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粮食安全生产仍面临严峻的 目的基因转移到需要改良的亲本中,提高了作物 挑战。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是水稻育 育种的目标定向性和中间育种材料的筛选效率, 种家们长期追求的目标,而育种技术的进步是水 在过去十几年中逐渐得到普遍应用。本文就 稻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和增强抗病的主要途径之 MAS在水稻新品种(系)培育上的应用作简要的 一。如何将新型的生物技术更加有效而又安全地 介绍。 收稿日期:2013.03—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ooo696) 作者简介:杨淑珂(1986一),女,研究方向为转基因生物安全。E—mail:yangshuke426@126.corn %通讯作者:朱文银(1975一)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水稻分子育种。E—mail:wyzhu0321@163.eom 138 山东农业科学 第46卷 l MAS的原理及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优点 1.1 MAS的原理 本身的分子标记(功能标记)选择基因型,由于是在 DNA水平上选择差异,反映的是DNA的遗传变异, 因此,能够在植物体的各个时期进行选择,不会受到 自然环境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目的基因选择的效率 和准确性,拓宽了水稻育种的方法和途径。 MAS是利用分子标记跟踪目的基因,从而成为 作物遗传改良的一种辅助手段 J。其基本原理是利 用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育 2 MAS在水稻新品种(系)培育中的应用进展 种分离群体中的个体进行目标区域和全基因组筛选 (目的是为了减少连锁累赘),获得期望的个体,从而 达到提高育种效率、加速育种进程的目的。 MAS主要包括前景选择和背景选择。前景选 择是直接对目标基因进行选择,其可靠性主要取决 于分子标记与目标基因之间的连锁程度。若只利用 一个标记对目标基因进行选择,只有该标记与目标 基因紧密连锁时,才能够达到较高的选择效率。若 用目标基因两侧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记对其 跟踪选择,可大大提高选择的正确率。背景选择是 对基因组中除目标基因之外的其它性状(即遗传背 景)进行选择。与前景选择相比,背景选择包括了整 个基因组。背景选择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可加快 遗传背景恢复为轮回亲本基因组的速度,缩短育种 年限;二是可以避免或减轻连锁累赘 J。水稻上,已 建立了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谱,使得我们对选育 群体中各单株的全基因组选择成为可能。Young 等 发展了一种用图示基因型分析整个基因组的方 法,在各染色体上选取多个标记,后代各单株的整个 基因型用图示的方式显示出来,然后通过图示基因 型来选择具有最佳基因组合的单株,这也为水稻全 基因组筛选从而获得需要的目标单株提供了参考。 1.2 MAS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优点 MAS是在育种群体中选择具有某些理想基因 型或基因型组合的个体,并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培育 优良的作物品种。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可同时以多个 基因为目标进行材料的筛选,将多个基因聚合到同 一个育种材料中,使其品质得到改良;可提前对目标 性状进行筛选。例如,提前1代进行育性恢复的鉴 定,在苗期即可鉴定后期性状等;利用MAS还可延 迟对目标性状的鉴定,如对多种病虫害的抗性鉴定, 因某种病虫害的危害可能导致植物死亡或种子绝 收,难以同时鉴定,且可能丧失在其他性状上具有优 异表现的材料,采用分子标记则可先鉴定多个性状 的目标基因,收种后再分类进行表型验证 J。 总之,MAS利用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或者基因 MAS在水稻新品种培育上的应用,首先需要 供体亲本(含目标基因)与受体亲本(需改良的亲 本)杂交,然后通过连续回交,借助MAS转移有利 性状的基因及进行多个基因的聚合,特别是聚合 多个抗病基因,培育水稻新品种,从而提高品种的 抗性和品质水平。目前,对控制质量性状的基因 的MAS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对数量性状的 MAS研究进展则相对较缓慢。 2.1 MAS在高产水稻新品种(系)培育中的应用 产量性状属微效多基因(QTL)控制的数量性 状,在利用MAS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系)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报道,马来西亚普通野生 稻基因组携带有两个高产QTL yld1. 和yld2.』, 这两个QTL分别位于第1和第2染色体,具有显 著的增产效应_5],为主效QTL。吴俊等_6 以优良 恢复系9311为受体和轮回亲本,以普通野生稻为 供体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连续回交,利用紧密 连锁的分子标记(yld1. 界于SSR标记RM9和 RM306之间, . 界于RMI66和RM208之间) 成功将这两个QTL转入到9311中,育成了携带 野生稻高产QTL的强优恢复系R163,并与Y58S 配组育成两系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7号,该组合 于2008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会审定,同年被湖南省农业厅认定为超级杂交中 稻组合。 2.2 MAS在优质水稻新品种(系)培育中的应用 水稻品质性状的改良主要包括外观品质和食 味蒸煮品质的改良。江良荣 以优质早籼稻佳 幅占为供体,以珍汕97B为受体,利用MAS将与 外观品质性状相关的基因回交转入到珍汕97B 的基因组中,用以改良稻米的外观品质,中选株系 的粒宽和长宽比得到明显改良,垩白和腹白显著 减少。周屹峰等 利用Wx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 记对国内常用的保持系进行基因型检测,从中选 出宜香1B作为供体,与协青早B配组,通过常规 第1期 杨淑珂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新品种(系)培育中的应用进展 139 育种和MAS技术相结合,快速育成中等直链淀粉 含量、垩白率低和透明度高的不育系浙农3A。 在利用MAS对水稻食味品质改良方面,目前 定,获得5份Xa23基因纯合株系,分别与不育系 培矮64S、广占63S和粤泰A配制杂交组合,15个 组合在苗期和成株期对白叶枯病均表现为中抗以 上,其中6个组合同时进行品比试验,有4个组合 产量高于两优培九。Zhou等_1引将Xa23转育到 恢复系明恢63、YR293和Y1671中,分别与珍汕 97A、南丰A和中9A组配,新组合的产量在非胁 迫条件下与原组合持平,在病原菌胁迫条件下比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王才林等 以高产粳稻品 种武香粳14作母本,以具有暗胚乳突变基因的优 质粳稻品种关东194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 与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直接相关的单核苷酸 差异设计CAPS标记,通过MAS技术,最终将关 东194的暗胚乳突变基因 一咖与高产基因聚 合于一体,育成含有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的 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46,该品种稻米品质达 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2007年8月在沈阳召开 的全国优质粳稻食味品评会上获得优秀奖,是南 方稻区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优质粳稻品种。该品种 在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经食 味品评,被公认为是目前江苏省最好吃的大米。 香味和糊化温度是评价稻米蒸煮品质的重要 指标。Bradbury等¨。。克隆了水稻第8染色体上 控制香味产生的基因居r,之后关于该基因的分子 标记也相继开发出来¨ ]。糊化温度的改变是 由于alk基因编码区内发生碱基替换,造成SSSⅡ 酶活性改变,最终表现为糊化温度的改变。王岩 等¨ 应用Ⅱ 和. 基因编码区的InDel标记,将 中国香稻的有利等位基因导人明恢63,改良后的 品系稻米糊化温度显著降低,胶稠度升高,具有香 味。刘巧泉等 采用水稻蜡质基因内的1个分 子标记(PCR—Acc I)进行辅助选择育种,经回 交转育向特青品种导人来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优 质籼稻的Wx基因,选育了仍保持原有亲本主要 农艺性状的3个优质品系特青,ITr一1、特青TT一 2和特青TT一3。利用改良品系与培64S所配两 系杂交组合仍能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及其它优异农 艺性状,而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明显改善。 2.3 MAS在抗性水稻新品种(系)培育中的应用 2.3.1 MAS在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中的应用 Xa21是第1个被克隆的具有广谱抗性的白叶枯 病抗性基因。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MAS转育 Xa21,培育了中恢218和中恢8006等恢复系及其 配置的系列组合,表现出抗性强、米质优、高产稳 产等特点,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应用¨5I 』。李进 波等¨ 以携带Xa23的CBB23为供体,以931l 等优良材料为受体亲本,经MAS和农艺性状鉴 原组合显著增加。 抗性基因聚合方面,Huang等 以抗白叶枯 病基因Xa4、xa5、xal3和Xa21为目标,分别获得 了聚合2—4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IRBB品系。 邓其明等 U j将Xa21、Xa23和Xa4聚合到杂交 稻优良恢复系绵恢725中,共获得各种不同基因 组合的累加系91个,从中选出同时携带Xa21和 Xa4的4个高抗白叶枯病株系R207—1、R207— 2、R207—3和R207—4,其中R207—2与G46A 组配获得的杂交稻抗病性强、抗谱广且具有良好 的生产潜力。 2.3.2 MAS在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中的应用 稻 瘟病普遍发生于世界各稻区。目前,已报道60个 抗稻瘟病位点,近70多个主效抗性基因。在单个 抗稻瘟病主效基因的转育上,李仕贵等 利用微 卫星标记RM262,对含有抗病基因 一d(£)的地 方品种地谷与感病品种江南香糯、8987的F’群 体进行选择,发现应用该标记选择纯合和杂合带 型抗性植株的准确率达98%以上。王忠华等 利用与Pi—ta连锁的共显性标记对F 代株系进 行早期筛选,得到118个含有Pi—ta的抗病纯合 株系。刘士平等 利用位于第11染色体上与 一J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z536和RM144对 保持系珍汕97进行改良,得到17株含 一J的 纯合株系。金素娟等 以含有广谱稻瘟病抗性 基因 一 的籼稻材料BL122为供体,优质感病 温敏核不育系GD一8S为受体,通过杂交、多次回 交和自交,结合MAS,将 —J『基因导人GD一8S 中,筛选获得5个改良株系RGD8S一1、RGD8S一 2、RGD8S一3、RGD8S一4和RGD8S一5。官华忠 等 驯利用与Pi一9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SRM22为选择标记,成功地将水稻品系75—1— 127中的Pi一9导人优质水稻雄性不育系金山 B一1中;以水稻品系5173为抗性供体亲本,通过 140 山东农业科学 第46卷 连续回交和MAS技术将稻瘟病抗性基因 一2 导人优质低温敏核不育系金山s一2的遗传背景 中,筛选出的4个单株有望替代不抗病的金山 s一2,直接应用于生产。 性和优异的食味品质,命名为武陵粳1号,并于 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另外,在聚合多个不同抗病基因方面,Do. mingo等 将多个抗白叶枯病基因、稻瘟病基因 聚合在一起,拓宽了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 谱。Narayanan等 将P 一 和Xa21基因聚合 到IR50中,同时提高了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 在稻瘟病抗性基因聚合育种方面,陈红旗 等 将 一 、 一2和 一 导入金23B中,培 育出广谱、持久抗稻瘟病新材料W1,其抗性明显 高于只携带单个抗性基因的供体亲本;柳武革 等 以携带 一 和 一2的BL122为供体亲 本,温敏核不育系GD一7S为受体,借助MAS获 得5个携带2个抗性基因的改良株系。董巍 等_3。。利用MAS技术将稻瘟病抗性基因 一 、 一2从供体BL6中回交聚合到培矮64S中,并筛 选得到1O株改良株系,既改良了该系的抗瘟性, 又保存了长日低温条件下的高不育率。陈学伟 等 3 利用MAS将3个抗稻瘟病基因Pi—d(t) 、 —b、Pi—ta2聚合到优良保持系冈46B中,其稻 瘟病抗性明显提高。 2.3.3 MAS在水稻抗条纹叶枯病育种中的应用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当前粳稻主产区危害最严重 的病害之一。近几年,随着栽培技术、气候变化以 及感病品种的推广应用,传毒介体灰飞虱种群不 断扩大,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逐年加重,成为中 国黄淮及长江流域等粳稻区的重要病害I3 。随 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的 分子定位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M]。目前,在通过 MAS技术将Stv—bi基因转入感病品种中,培育 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种方面取得了极大进展。 陈峰等 设计了与Stv—bi紧密连锁的分子标 记,对3个抗条纹叶枯病的混合群体进行基因型 检测,其结果与田间抗性鉴定结果符合率分别为 99.3%、87.7%和91.8%;以感病品种圣稻13、 圣稻l4为受体,以抗病品种镇稻88及高代抗病 品系圣稻519为抗条纹叶枯病基因供体,采用自 交改良和回交改良两种方法,利用与Stv—bi紧密 连锁的分子标记HI1—8、H11—12和H21进行 MAS,结合条纹叶枯病田问抗性鉴定及农艺性状 分析,将Stv—bi转移到圣稻13和圣稻14中,培 育出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系。潘学彪等_3 将 镇稻88中的Stv—bi基因转育到武育粳3号的遗 传背景中,提高了其对条纹叶枯病抗性,保持了原 品种的基本农艺性状。新品种具有丰产性、稳产 抗性;Sugiura等 加 通过MAS将条纹叶枯病抗病 基因Stv—bi和抗稻瘟病基因Pbl聚合,选育出 新的抗性品种爱知106。 3问题与展望 目前,通过MAS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育 种专家们在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上取 得很大成效,育出了一批水稻新品系,有些品系 (组合)已经通过了省级或国家级品种审定。但 是,MAS在水稻育种上取得的进展主要是在质量 性状基因(主效基因)的转移和聚合上,而在由多 基因(QTL)控制的产量性状上,虽然取得了一定 的育种成效_4 ,但总体上还处于技术途径探索的 阶段,目前MAS在水稻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还很 不够 。另外,目前鉴定和发掘出的对水稻育种 有利用价值的基因还不是很多,可用于MAS的基 因更是有限,加之在回交转移有利基因时,目标基 因往往与不利性状连锁,对利用MAS培育水稻新 品种(系)造成困难。可喜的是,近年来发展的基 因组重测序等高通量检测技术可大大加快复杂性 状基因的发掘和鉴定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 断突破和创新,以目标基因型鉴定为核心的分子 设计育种将进一步促进MAS在水稻育种的应 用 。 在利用MAS培育水稻新品种(系)上,一定 要遵循基因鉴定、定位与育种过程相结合的原则; 在选择杂交亲本上尽量使用与育种直接相关的材 料,如当前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所构建的群体 尽可能做到既是遗传研究群体,又是育种群体,缩 短基因定位研究与育种应用的距离,实现基因定 位与育种的同步进行。另外,MAS技术要与常规 育种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水稻育种进程,提高育种 效率,尽快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 信MAS技术将会在今后的水稻品种选育中发挥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期 参考文献: 杨淑珂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新品种(系)培育中的应用进展 141 因培育杂交稻抗白叶枯病恢复系[J].作物学报,2006,32 (1O):1423—1429. [1] Ribaut J M,Hoisington D.Marker—assisted selection:new tools and strategies[J].Trends in Plants,1998,3:236— 239. [18]Zhou Y L,Uzokwe V N E,Zhang C H,et 1a.Improvement of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 of hybrid rice in China using the Xa23 gene derived from wild rice(Oryza ruifpogon)[J]. Crop Protection,2011,30(6):637—644. [2]方宣钧,吴为人,唐纪良作物DNA标记辅助育种[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7—79. [19]Huang N,Angeles E R,Domingo J,et 1a.Pyramiding of bac— teril ablight esirstance genes in rice: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3]Young N D,Tanksley S D.RFLP naalysis ofthe size of chro— mosomal segments retained around the tm一2 locus of tomato using RFLPand PCR[J].Theor.App1.Genet.,1997,95 during backcross breeding[J].Theor.App1.Genet.,1989, 77(3):259—353. [4]朱玉君,樊叶杨,黄得润,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 育种中的应用[J].核农学报,2012,26(5):756—761. [5]Xiao J H,H J M,Grandillo S,et a1.Identification of trait— improv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lleles from a wild rice relative, Oryza ruifpogon[J].Genetics,1998,150(2):899—909. [6]吴俊,庄文,熊跃东,等.导人野生稻增产QTL育成优 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7号[J].杂交水稻,2010,25 (4):2O一22. [7] 江良荣.分子标记辅助渗入佳辐占基因组约800 kb区间定 向改良珍汕97B外观品质[J].分子植物育种,2004,2 (3):453—454. [8]周屹峰,赵霏,任三娟,等.利用 基因微卫星标记快 速育成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籼型优质不育系[J].分子植 物育种,2009,7(6):1064—1069. [9]王才林,陈涛,张亚东,等.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 育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J].中国水稻科学,2009,23 (1):25—30. [10]Bradbury LM,Fitzgerald TL,HenryR J,eta1.The genefor fragxanee in rice[J].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005,3 (3):363—370. [11]陆艳婷,刘庆龙,王俊敏,等.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快速 检测水稻香味基因[J].作物学报,2008,34(2):243— 246. [12]王丰,李金华,柳武革,等.一种水稻香味基因功能标 记的开发[J].中国水稻科学,2008,22(4):347—352. [13]王岩,付新民,高冠军,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优 质水稻恢复系明恢63的稻米品质[J].分子植物育种, 2009,7(4):661—665. [14]刘巧泉,蔡秀玲,李钱峰,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特 青及其杂交稻米的蒸煮与食味品质[J].作物学报,2006, 32(1):64—69. [15]彭应财,李文宏,樊叶杨,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 术育成抗白叶枯病杂交稻协优218[J].杂交水稻,2003, 18(5):5—7. [16]曹立勇,占小登,庄杰云,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 术育成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国稻1号[J].杂交水稻, 2005,20(3):16—18, [17]李进波,王春连,夏明元,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 (3):313—320. [20]邓其明,周宇爝,蒋昭雪,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 Xa4和Xa23的聚合及其效应分析[J].作物学报,2005, 31(9):1241—1246. [21]邓其明,王世全,郑爱萍,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 术选育高抗白叶枯病恢复系[J].中国水稻科学,2006,20 (2):153—158. [22]李仕贵,王玉平,李汉云.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水稻的稻 瘟病抗性[J].生物工程学报,2000,16(3):324—327, [23]王忠华,贾育林,吴殿星,等.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的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J].作物学报,2004,30(12):1259— 1265. [24]刘士平,李信,汪朝阳,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 良珍汕97的稻瘟病抗性[J].植物学报,2003,45(11): 1346—1350. [25]金素娟,柳武革,朱小源,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 良温敏核不育系GD一8S的稻瘟病抗性[J].中国水稻科 学,2007,21(6):599—604. [26]官华忠,陈志伟,潘润森,等.通过标记辅助回交育种改 良优质水稻保持系金山B一1的稻瘟病抗性[J].分子植物 育种,2006,4(1):49—53. [27]官华忠,夏法刚,林荔辉,等.利用回交和MAS技术改良 优质两系不育系金山S一2的稻瘟病抗性[J].云南农业大 学学报,2009,24(3):319—324. [28]陈红旗,陈宗祥,倪深,等.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聚合3个 稻瘟病基因改良金23B的稻瘟病抗性[J].中国水稻科学, 2008,22(1):23—27. E29]柳武革,王丰,金素娟,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 合 一J和 一2基因改良两系不育系稻瘟病抗性[J]. 作物学报,2008,34(7):1128—1136. [30]董巍,李信,晏斌,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 良培矮64S的稻瘟病抗性[J].分子植物育种,2010,8 (5):853—860. [31]王才林.江苏省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06,3:1—5. [32]高苓昌,宋克勤,张洪瑞,等.黄淮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 的发病特点与综合防治[J].山东农业科学,2006,3:66— 67. [33]陈学伟,李仕贵,马玉清,等.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d (t)l、Pi一6、Pi—ta2的聚合及分子标记选择[J].生物工 程学报,2004,20(5):708—714. (下转第147页) 第1期 孙效乐等:农产品中有害微生物的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3):413—419. 147 的半定量风险评估[J].食品工业科技,2012,11:321一 323,366. [19]Posada—Izquierdo G D,Perez—Rodriguez F,Lopez—Galvez [12]朱[13]林玲,许喜林,周彦良,等.加工肉鸡中沙门氏菌风险 强,李宁求,付小哲,等.牡蛎养殖过程中副溶血弧 F,et a1.Modelling growth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in fresh—cut lettuce submitted to commercial process conditions: 评估[J].现代食品科技,20o9,7:825—829. chloirne washing and modiifed atmosphere packaging[J].Food Microbio1.,2013,33(2):131—138. [20]Sampedro F,Rodrigo D,Martfnez A.Modelling the effect of 菌与水质因子间的关系[J].水产学报,2012,3:415一 421. [14]郭耀东,陈璐,袁亚宏,等.基于概率分析的玉米食品中pH and pectin concentration on the PEF inactivation of Salmo. neUa enterica seFovar Typhimurium by using the Monte Carlo 黄曲霉毒素B.1膳食暴露及风险评估[J].食品科学, 2013,11:24—27. simulation[J].Food Control,2011,22(3—4):420—425. [15]董庆利,高翠,郑丽敏,等.冷却猪肉中气单胞菌的定 [21]Puerta—Gomez A F,Kim J,Moreira R G,et 1a.Quantitative 量暴露评估[J].食品科学,2012,15:24—27.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 steps to reduce [16]王伟,邵兵,朱江辉,等.中国谷物制品中重要镰刀hte irsk of contamination of ready—to—eat baby spinach wiht 菌毒素膳食暴露评估研究[J].卫生研究,2011,6:709一 Salmonella[J].Food Control,2013,31(2):410—418. 714. [22]Belda—Galbis C M,Pins—P6rezM C,Leufv6nA,eta1.Im一 [17]Greiner M,Smid J,Havelaar A H,et a1.Graphicla models pact assessment of carvacrol nad citrla efect on Escherichia coli nad bayesina domains in irsk modelling:application in microbi— K12 nad Listeria innocua growth[J]. F0od Control,2013,33 ological risk assessment[J].Prey.Vet.Med.,2013,110 (2):536—544. (1):4—11. [23]Coulliette A D,Enger K S,weir M H,et a1.Risk reduction [18]Perez—Rodriguez F,Zwietering M H.Application of the ten— assessment of waterborne Salmonella and Vibno by a chloirne tral limit theorem in microbial irsk assessment:high number of contact disinfectant point—of—use device[J].Int.J.Hyg. servings reduces the coefifcient of variation offod—borne bur- Environ Healht,2013,216(3):355—361. den—of—illness[J].Int.J.Food Microbio1.,2012,153 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 (上接第141页) ular breeding[J].Crop Sci.,2002,42:2072—2079. [34]周彤,范永坚,程兆榜,等.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抗性 E4o]Sugiura N,Tsuji T,Fujii K,et al・Molecular marker—assis一 的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9,10(2):328一ted selection in a ercurrent backcross breeding for the incorpo一 333. ration of resistance to rice stirpe virus and panicle blsat in rice [35]陈峰,周继华,张士永,等.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一 (Oryza sativa L・)[J]・Breed Res-,2004,6:143—148・ bi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J].作物学报,2009,35(4):597一 [41]陈峰,严松,张士永,等-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601 与问题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2008,1:10—14. [36 3陈峰,张士永,朱文银,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圣 [42 3杨益善,邓启云,陈立云,等・野生稻高产QTL的分子标 稻13和圣稻14的条纹叶枯病抗性[J].中国农业科学, 记辅助育种进展[J]・杂交水稻,2005,20(5):l一5・ 2010。43(16):3271—3279. [43]Wang L,Wang A,Huang X,et a1.Mapping 49 quantitative [37]潘学彪,陈宗祥,左示敏,等.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trait at high resolution through sequencing—base genotyping of 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种“武陵粳1号’’[J].作物学报, irce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J]-Theor・Appl・Genet・, 2009,35(10):1851—1857. 2011,122:327—340. [38]Doming0 J P,New T W,Kumaravaclivel N G,et a1.Rice re. [44]Huang X,Wei X,Sang T,ct a1.Genome—wide association 8istnat breeding to bacterila blight and bisat by moleculra mark— studies of 14 agronomic traits in irce landraces[J].Natuer Ge_ er—asgisted selecti0n[J]_Philippine J.Cmp Sci.,1995, netics,2010,42(11):961—968・ 2o.3 [45]黎裕,王健康,邱丽娟,等.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 [39]NarayanaT N N,Baisakh N。VeIa Cruz C M,et a1.Improve. 发展前景[J].作物学报,2010,36(9):1425—1430. ment rice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and blast throtIgh mole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