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至四章综合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至四章综合试题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至四章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1.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火车减速进站 B冰熔化成水 C划破夜空的流星 D骑自行车上学

2.夜间抬头望月,往往觉得月亮在云层间穿行,这里描写月亮的参照物是 ( ) A. 云 B. 星星 C. 大地 D. 月亮 3. 你身体上接近50mm的长度是( )

A.拇指指甲的宽度 B.拇指长度 C.肩膀的宽度 D.头发丝的直径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运动了20m,那么它在前5s内的速度为( ) A.5m/s B.4m/s C.2m/s D.1m/s

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 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7、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 A. 1m B. 1.5m C. 2m D. 3m

8、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它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 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 近视眼 凹透镜 D. 近视眼 凸透镜

9、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猜想与假设;②评估;③提出问题;④分析与论证;⑤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⑥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⑦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①④⑤⑥②⑦ C.③①⑤⑥④②⑦ D.③①⑤④⑥②⑦

10、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机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11、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12、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13、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1

14、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5、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平面镜 B.老光眼镜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

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下列说法正确得是(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17、“五•一”假期,小英随爸妈外出旅行,途中她发现很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有关,并写下一些相应的旅行日记,你认为她的日记中描述不妥当的是( )

A. 汽车的方向盘是个轮轴

B. 汽车行驶中,路边的树木向后飞驰而去,这是因为我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 C. 汽车经过桥梁时发现如图甲所示的标示牌是对汽车的限重

D. 有十分钟时间,汽车速度仪表指示如图乙,因此这段时间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18、如图5所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 于凸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则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u应该是( ) A. u<f B. f<u<2f

C. u = 2f D. u>2f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____色,裙子是____ 色。

2、单位换算. 600㎝= _____m 5m/s=_________ km/h 300min=_______h 3、填合适单位:

我国长江全长6300 ___人步行的速度约1.2____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36______ 4、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 。 5、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_____而产生的,通过_____传入人们的耳朵。 6、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____在水中传播的速度_____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

8、在我市“双创─巩固”活动中,许多学校开展了“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同

2

学和家长们利用周末在人行横道处争当“文明监督员”。若行人闯红灯就吹哨笛提醒,那么哨笛声传到闯红灯的行人耳中的传声介质是_______;某人行横道宽25m ,亮绿灯的时间为25s,则行人至少要以_______m/s的速度才能安全穿过该人行横道。

9、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位置 的变化叫做_______,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坐在车上的人相对于汽车来说是 ______ 的.(填“静止”或“运动”)

10、小明坐在天津到北京的动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 ______为参照物;该车仅用30min跑完120km的全程,其平均速度为 _____ km/h.

11、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 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1m,此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在各种不同色光中,_____、绿、蓝叫做三基色光。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cm的主光轴上,所称的像是倒立、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_______2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作图及实验探究题(第1题,每题3分;2-4题每空1分,共25分) 1、(1)如图7所示,根据反射定律画出这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作出物体在平面镜的虚像。

(3)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你 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

2、(6分)“测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和_____,测量工具分别是_____和_____,该实验原理是_____,该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选填“大”或“小”)

3、(4分)如图l5(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l)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填“A”或“B”)侧观察腊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图15(乙)是小明测蜡烛的像B离玻璃板最近处到玻璃板的距离为___cm。 (4)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

4、(6分)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四、计算题(共15分)

1、(6分)声音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问: (1)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

(2)若此时也是15℃,那么,这口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

2、(9分)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三水到肇庆,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3)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