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季氏将伐颛臾练习(2)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季氏将伐颛臾练习(2)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

文言文整体阅读:季氏将伐颛臾课后练习(2)

1. 翻译下面句子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2. 翻译下面句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3. 翻译下面句子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 翻译下面句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5. 翻译下面句子

子曰:“狂而不直,侗(tóng,无知幼稚)而不愿,悾悾(kōng,诚恳的样子)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6. 翻译下面句子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7. 翻译下面句子

伯牛有疾,子问之,至牖执其手,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8. 翻译下面句子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9.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

1页

.

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夫子 相:辅佐 C.陈力就列 就:担任

B.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D.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忧虑,担忧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以伐为 为:呢,助词 C.既来之,则安之 则:就,连词 3.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 C.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相:相信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 2.下列选项中,诵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C.固/而近于费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

2页

B.危而不持 而:而且,连词

D.是谁之过与 之:的,助词

.

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 4.翻译下列句子。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参:

1. 答案: 曾参有病了,召唤门下的弟子们说:“看我的脚,看我的手。《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好像面临着深渊,好像行走在薄冰之上。’从今往后,(我)知道然后免于祸害了!弟子们。” 解析:

2. 答案: 曾参有病了,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探问他,曾参说:“鸟要死的时候,它的鸣叫声是哀伤的;人要死时,他的话是和善的。君子对道义重视的态度有三个方面:使容貌庄严,就会远离粗暴与傲慢;使神色端正,就接近诚信了;出口措辞得体气息合意,就会远离鄙陋和悖谬。礼仪中的事情,自有主管官吏去处理。” 解析: 注意:笾豆,笾和豆,都是古代的礼器。借指祭祀时的礼仪。

3. 答案: 孔子说:“在《诗经》里(我)感动兴起,在礼法中(我)学会了立身,在音乐里我完成了(我的学业)。” 解析:

4. 答案: 孔子说:“对于百姓可以让他们做事情,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 解析: 注意:两个“使”后均省略了兼语“之”。

5. 答案: 孔子说:“狂妄而且不直爽,幼稚而且不质朴,样子很诚恳却不讲信用,我不知道他们(下场)。” 解析:

6. 答案: 孔子说:“上天赋予德行给我,桓魋(tuí,宋国的大官,孔子从曹国到宋国,桓魋企图在路上死他)他对我能怎么样呢?” 解析:

7. 答案: 冉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孔子弟子)有病了,孔子去探视他,到窗户那

3页

.

握着他的手,说:“这是命啊!这样的人却有这样的病!这样的人却有这样的病!” 解析:

8. 答案: 季孙氏到泰山去祭祀。孔子对冉有(姓冉,名求,孔子的弟子;他给季孙子做家臣)说:“你不能拯救他吗?”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哎呀!竟然说泰山,不如一个林放吗?”

解析: 注意:古代只有帝王才能到泰山去祭祀,这种行动叫“封禅”。“旅”:祭祀的名称。 9. 答案: 1.B 2.B

3.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大动干戈 4.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5.反对武力征伐,提倡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1.过:责备 2.而:却,连词

3.写出其中的两个即可得分

4.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疾、舍、为各一分。 5.从即来之,则安之中可见孔子提倡以德服人。 10. 答案: 1.B 2.A 3.D

4.(1)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2)外国不肯归附我国而又不能通过施行教化德政使他们归附;国内四分五裂,而又不能守住。

1.A.过:责备。C.相:辅佐。D.倾:倾覆。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文中并无“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

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