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1年3月刊节 能 环 保
DOI:10.16815/j.cnki.11-5436/s.2021.08.032
甘肃平凉崆峒区化肥、农药减量成效与工作思路
张 康(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平凉 744000)摘要:化肥和农药是必不可少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治病虫草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崆峒区现代农业不断发展,违规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该文介绍了崆峒区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现状与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思路,以期为当地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肥;农药;减量;提效;控害;零增长;测土配方;统防统治
张 康. 甘肃平凉崆峒区化肥、农药减量成效与工作思路[J]. 农业工程技术,2021,41(8):57~58.
为研究因素,在春播作物上开展了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玉米大配方校正、蔬菜“2+X”等5项试验,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撑。试验土壤氮磷养分盈余量大幅度下降,流失到环境中的氮磷养分有效减少,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快转变施肥方式,防止养分挥发流失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坚持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基追肥施用比例;深度挖掘高温堆肥、秸秆还田和绿肥种植等有机肥潜能;试验示范机械深施、种肥同播和滴灌施肥等技术;大力推广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和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肥料转型升级,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3、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及时从源头预防控制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全区冬小麦重点推广小麦条锈病不同抗源品种的合理布局,采取越夏菌源控制,秋播药剂拌种,生长中后期统防统治等措施,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防效。玉米重点推广登义2号、玉源7879号、西蒙6号、大丰30号、金凯8号等抗大斑病品种,种植面积29.39万亩。马铃薯重点推广陇薯3号、庄薯3号等高抗晚疫病品种,种植面积3.44万亩。蔬菜早春依托专业化合作社开展工厂化育苗,生产辣椒、番茄、黄瓜等蔬菜苗163万株,栽培辣椒、番茄、黄瓜等蔬菜面积460亩。
全区生长中推广采用高温闷棚、粘虫板杀虫、黑色地膜、膜下滴灌等技术,减少农药喷药次数和用量。果树普遍推广套袋、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等物理防控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与生物农药,果园秋、冬季清园,增施有机肥,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4、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提升农药利用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根据小麦条锈病、玉米黏虫和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疫情发生情况,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全面提升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和科学防病治虫水平,有效预防控制病虫危害蔓延扩散、大面积暴发成灾。同时,实现农作物病虫防治面积农药使用量比上年减少,确保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发展安全。
全区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143.17万亩次,防治面积116.29万亩次,其中统防统治面积37.2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2%。小麦重大病虫疫情统防统治面积29.8万亩次,
化肥和农药是关系农业生产的两类重要物质[1],在防治病虫害、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化肥、农药使用量较大,加之施药方法不够科学,带来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为适应绿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应逐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要结合区情实际,注重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因地制宜、续发展[2]。
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大力推进化肥减量提效技术与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对于降低崆峒区化肥、农药使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化肥、农药减量现状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地形南北多山,中部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耕地面积94.35万亩,农村总人口33.12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理念,创新举措、强化落实,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进一步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稳步提高施肥利用率。通过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提升了作物品质,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农药残留,促进了绿色发展,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1、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崆峒区广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土壤中存留的化学肥料,改善了土壤理化环境,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平衡了土壤养分,在减少化肥用量的基础上提高作物产量,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据测算,全区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96.08万亩,为计划96万亩的100.08%;完成配方肥施用面积41.12万亩,为计划41万亩的100.3%。
同时,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以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57
节 能 环 保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1年3月刊
3、耕地方式粗放
近年来,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严重不足,老年人对耕地的管理能力有限,导致技术措施落实受到。4、植保机械落后
目前,农用植保无人机、自走式静电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数量少、作业面积小,手动背负式、大剂量、粗放式、高劳动强度的落后植保机械仍是农民施药作业的主要装备,“跑、冒、滴、漏”严重,防治效果较差,造成了农药的流失和浪费,既增加了农民施药成本,又加重了环境污染。
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2.5万亩次,马铃薯统防统治面积2.3万亩次,其他作物统防统治面积2.6万亩次,平均防效达8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平均防控率达81.22%。完成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面积32.11万亩次,其中专业化防治面积9.1万亩次,专业化防治覆盖率达28.34%。项目实施区域内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7%,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二、化肥、农药减量成效
1、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逐渐减少
全区针对南北两塬、不同作物的特点,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施肥管理和病虫监测预警体系[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升,肥料利用率稳步提高,专业化防控和群防群治能力明显提升,高耗肥作物的肥料使用量明显下降,全区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39%。农作物化肥施用总量为4.069万吨,农药使用量为46.3吨,实现了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2、优化施肥结构
全区小麦、玉米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0%,继续在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上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使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结构更加趋于合理。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57%以上,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达55%以上。遏制了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问题,改变了传统施肥方式,使机械施肥占比达38%,水肥一体化、缓控释肥的利用进一步扩大。
3、落实重点作物节肥技术
小麦节肥。坚持减氮、控磷、稳钾原则,及时补充铜、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鼓励使用氮肥增效剂,重点推广小麦氮肥后移和“一喷三防”技术。
玉米节肥。坚持减氮、节磷、稳钾的原则,配合施用锌等中微量元素,重点推广高效缓控释肥料。
蔬菜节肥。坚持减氮、稳磷、增钾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施用钙、锌等中微量元素,增加有机肥的投入。
目前,全区农户的施肥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从偏施氮、磷肥转变成氮、磷、钾并重;从过量施肥转变成科学适量施肥,缓控释肥、生物菌肥、微肥、水溶性肥料等新肥料得到大范围使用。特别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增产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思路
1、突出重点作物,落实关键技术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紧扣“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等关键环节,依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以生态功能区、商品蔬菜生产区为重点推广区域,以农业示范基地、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为重点示范区域,着重在主要粮食作物上和经济作物上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2、推进精准施药,提高病虫预警
结合全区乡村实际,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病虫防治技术,示范开展精准施药行动,推广自走式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节药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的落后器械,降低漂移损失,提高喷雾对靶性,扎实提高农药利用率。强化病虫监测预警,发布病虫害趋势预报,做到精准测报,为达标防治、适期用药提供前瞻性指导,降低农药使用量。
3、施用有机肥,调整农药使用品种
建立试验示范区,落实田间调查、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推广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施用畜禽粪肥、秸秆堆沤有机肥等有机肥替代技术,促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替代剂量大、效果差、病虫抗药性风险高的老旧农药品种。优化农药品种结构,推行交替用药和轮换用药,促进农药结构性减量,推进对化学农药的规模化替代。4、借助科技手段,逐步消除治理盲区
鼓励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轨迹、作业高度、作业面积、农药品种及施用剂量等实施客观、实时、可追溯的监管和记录,逐步消除农民“乱打药”问题的监督与治理盲区,提高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实现减量增效见规模、显效果。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启动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J]. 中国植保导刊,2015,35(3):1.
[2] 李敏敏,杨久涛,刘晓晨,等. 山东农药持续减量增效探索与实践[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20,41(4):1~5.
[3] 唐万敏. 淮安市洪泽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农药减量控害关键技术应用[J]. 农家参谋,2017(24):59~60.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观念陈旧老化
农户生产经营的现状,造成了施肥、用药方式的多样化。农户习惯按照自己的传统经验施肥用药,而农业技术人员只能做到宣传和建议,并不能强制推广,科学施肥、科学用药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农户使用。大部分农户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对化肥、农药、科学种田、环境保护等方面了解不够,化肥、农药滥用成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2、施肥比例失调
主要是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氮、磷、钾元素供应比例失调。部分作物特别是蔬菜,施肥量过大,对农产品质量、农业面源污染不够重视。
5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