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案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使学生在画一画、围一围、分一分、涂一涂等操作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初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平面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用具】挂图,钉子板,水彩笔,适量的积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图形。(板书:认图形) 二、新授 1、搭积木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拼搭的情况。
(2)提问,观察拼搭的积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积木中哪些是已经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 (3)分类:
教师从中取出1个长方体,让学生说出名称并要求学生把拼搭中的所有长方体都拿出来放在一起。
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积木进行分类。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的情况。
汇报分类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平面
①首先观察长方体,观察各块长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形。 板书:长方形
观察长方体的每一个面与黑板上画的长方形一样吗? ②观察正方体,观察各块正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书:正方形
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与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样吗?
③观察圆柱。观察圆柱一个正向着我们的那个底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们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圆。 ④观察三棱柱。把这种积木的底部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三角形。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仔细观察,说说图中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
(2)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说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边看图边想:钉子板上围成的是什么图形?怎样围的?你也会围吗? (2)学生自己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在钉子板上能围出圆吗?让学生去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 3、完成“想想做做”3。
1)师:图中有很多图形,你知道有哪几种图形吗?
2)要求:用不同的颜色涂不同的图形,同一种图形用同一种颜色。 3)学生涂色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4、完成“想想做做”4。
1)提问:图中的这位同学在做什么?
2)启发:你也能这样,用一个长方体画出长方形吗?能画出多少个不同的长方形?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画出几种不同长方形? 学生讨论后,动手画一画
追问:用这个长方体那几个面画的,一共画出了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5、完成“想想做做”5。
师:用正方体,你能画出几个图形,能画出不同的正方形吗? 要求:动手画一画。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呢?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并初步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提高学习兴趣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准备】三角形、圆形各一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各二张,正方形4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有一个奇妙的图形国,图形国里有很多宝藏,这节课请我们的好朋友花仙子带我们到奇妙的图形国里探宝,看,花仙子来了。(屏幕出现花仙子) 二、实践操作
1、练习四的第1题
(1)讲述:小朋友们,这就是奇妙的图形国里的游乐园,漂亮吗? (2)看一看:游乐园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 (3)数一数:各种图形各有几个?
(4)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把答案填在第22页第1题。 2、练习四的第2题
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
(1)先对折一次,说出对折后是什么图形。
(2)在第一次对折的基础上,再对折一次。问:第二次对折后的图形又是什么图形。 (3)小组讨论:正方形对折两次有几种方法。
(4)班内汇报:学生拿着自己折出来的图形上台汇报对折的结果。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4、练习四的第4题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 (1)试做,四人小组交流。
(2)展示比较,那种方更科学,更好。 方法一:尺子量好再折
方法二:慢慢回折,凭感觉折出; 方法三:折三角形的方法。
5、练习四的第5题(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1)电脑演示剪拼课本介绍的两种剪拼的过程; (2)学生动手做一做;
(3)自己想怎样剪怎样拼就怎样剪怎样拼,动手再做做看。 6、练习四的第6题
操作,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对拼出的图画,给予肯定,并把一些有创意的组合图形展示。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同学们在图形国里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通过操作实践,掌握如何把一种图形转化成为另一种图形的方法,能用几根同样大的小棒,摆出几种不同的图形。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图形等着我们去折、剪、拼。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争取有更多的新发现。
【教学后记】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并初步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