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新课标中呼吁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对此我感触颇深。是啊,孩子!我不忍心再让那沉闷得让人窒息的课堂亵渎你纯洁的灵魂、亵渎你活泼的天性。所以,我要让你的心在课堂中烂漫起来、飞扬起来。

1以趣来引导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新奇、新鲜的东西。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有吸引孩子的魔力。如在教学《风娃娃》时,我先给孩子们出了一个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What is it?”孩子们的发言非常踊跃。之后,我还进行谈话激趣:你们有没有体验过风?风吹过来是什么感觉?如果风太大了呢?(播放课件,请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放手构建

新课标倡导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就放手”。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我让学生将比赛内容改为电视现场直播解说词。在上课时,我让班里平时最喜欢看体育运动节目的男生充当解说员,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齐威王、田忌和孙膑·并让他们拿着玩具马来指挥大赛。

整个过程,解说员紧张而动情的解说让“齐威王”笑逐颜开到哭丧着脸;让田忌垂头丧气到有惊无险再到欢声笑语;让孙膑沉着稳重到面对兵将的赞叹一笑而过;让台下的“观众”从高声呐喊到鼓掌助威再到七嘴八舌地评说。真是得意一场泪洒一场,苦闷一场虚惊一场再欢喜一场!

整节课,我都让学生充当主角。教学非常成功。学生体会到战场中拼杀的快感,体会到体育赛场上解说员的掷地有声,更体验到分析问题而获得的成功喜悦……作为教师,我只是在课下稍作指导和,仅此而已。

实践证明,作为教师,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学会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寻找规律;给他一个条件,让他去锻炼;给他一个困难,让他去解决:给他一个冲突,让他来讨论;给他一个机遇,让他来抓住。

我们不要太善良。善良到害怕学生摔跤而永远扶着他走路。学生能翻多大的跟斗。我们就给他多大的舞台。老师们,该放手时就放手吧!

3激励扶持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当引导学生欣赏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时,我这样鼓励学生:“Are you ready?Let’s go.”

让学生进行速读比赛时,我又鼓动他们:“One,two,three,go!”几句煽情的语言,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了起来。学生就是这样的,他们认为你教什么就会什么,其他都不会了。作为语文教师,我几句简单的英语就令他们两眼放光,学习的热情涨到最高潮,并且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人说,没有崇拜就没有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这是真的。这不仅仅是点燃学生燎原之势的火花,更是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激励还包括对学生的赏识和表扬。人是渴望奖励的,特别是学生。

几个脚印对于沙漠算不了什么,但对于骆驼却象征着希望;一个绿芽对于春天微不足道,但对于小草却是勃发的生命;几句表扬话,对于老师可能随口而出,但对于学生就是夏天最温柔的风。

在阅读课上,我选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让学生阅读。下课之前,我让学生自由谈谈读懂了什么,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母亲进来谈话时挡在窗前,是因为不想让‘我’看到落叶的飘零,增添‘我’的伤感。谈话中,‘他又悄悄地出去了’,是因为母亲的病又发作了。”多细腻的心思,我毫不迟疑地表扬了她:“Good!Very good!”教学中,我从不吝啬我的表扬。就像春天从不吝啬它的风,夏天从不吝啬它的雨。所以,我的课堂总是生机勃勃,充满朝气。

4情感打造

中国文字是我们的骄傲,所以我们要捕捉它,让它为我们服务。这样,如水的温柔在课堂上照样可以拥有。这样,师生的情感、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就不会像撒哈拉沙漠那么枯燥和令人疲惫。如在教学《嘱咐》结束时,我让学生来个一分钟的《母亲》录像回顾。

依次出示:行动不便、双腿浮肿的怀着孩子的母亲;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母亲;送孩子读书时叮咛的母亲:两鬓花白的母亲……

读白:“妈妈,我亲爱的妈妈!我心底最温柔的巢。童蒙时代,领着我上路的人是您;在青春岁月里,提灯为我照明的人是您;在人生的舞台上,为我使劲鼓掌喝彩的人也是您啊!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我亲爱的妈妈!”有了这样的情感渲染。我想:孩子一定能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浓浓的爱。

让你的课堂烂漫起来。不仅仅是当今课堂的走向。它更让我们——处在教学一线的工作者找到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叫做征服。征服旧课堂的条条框框、旧课堂的沉闷窒息,让新课程这股风吹得更猛烈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