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乡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

西乡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西乡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若函数yf(x1)是偶函数,则函数yf(x)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111.Com] A.x1 B.x1 C.x2 D.x2 2. 给出以下四个说法:

①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时,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组距; ②线性回归直线一定经过样本中心点,;

③设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1,32)则p(ξ<1)=;

④对分类变量X与Y它们的随机变量K2的观测值k越大,则判断“与X与Y有关系”的把握程度越小. 其中正确的说法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c=2,cosA=,则b=( )

3.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A.

B.

C.2

D.3

4. 若函数y=x2+bx+3在[0,+∞)上是单调函数,则有( ) A.b≥0

B.b≤0

C.b>0

D.b<0

1,则cos(2)

3437117 A、 B、 C、 D、

48845. 若sin()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B.棱柱即是两个底面全等且其余各面都是矩形的多面体; C.任何一个棱台都可以补一个棱锥使他们组成一个新的棱锥; D.通过圆台侧面上的一点,有无数条母线.

7. 已知函数f(x)的图象如图,则它的一个可能的解析式为( )

第 1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A.y=2 B.y=log3(x+1) C.y=4﹣ D.y=

8. 抛物线E:y2=2px(p>0)的焦点为F,点A(0,2),若线段AF的中点B在抛物线上,则|BF|=( ) A.

B.

C.

D.

9. 已知函数f(x+1)=3x+2,则f(x)的解析式是( ) A.3x﹣1 10.已知

B.3x+1

C.3x+2

D.3x+4

x1yi,其中x,y是实数,是虚数单位,则xyi的共轭复数为 1iA、12i B、12i C、2i D、2i

mn2

11.n是正整数,设m,多项式(1﹣2x)+(1﹣5x)中含x一次项的系数为﹣16,则含x项的系数是( ) A.﹣13 B.6 C.79 D.37

12.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A.12

B.10

C.8

D.2

,则目标函数z=4x+2y的最大值为( )

二、填空题

13.设MP和OM分别是角

的正弦线和余弦线,则给出的以下不等式:

①MP<OM<0;②OM<0<MP;③OM<MP<0;④MP<0<OM, 其中正确的是 (把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14.台风“海马”以25km/h的速度向正北方向移动,观测站位于海上的A点,早上9点观测,台风中心位于其东南方向的B点;早上10点观测,台风中心位于其南偏东75°方向上的C点,这时观测站与台风中心的距离AC等于 km.

15.不等式axa1x10恒成立,则实数的值是__________.

216.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17.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A1B1和BB1的中点,那么直线AM和C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第 2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18.已知函数f(x)asinxcosxsinx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三角变换、三角函数的对称性与最值,意在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转化思想与方程思想.

21的一条对称轴方程为x,则函数f(x)的最大值为26三、解答题

19.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f(x)exalnx Ⅰ讨论f(x)的导函数f'(x)零点个数; Ⅱ证明:当a0时,f(x)2aalna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C1:(x+3)+(y﹣1)=4和圆C2:(x﹣4)+(y﹣5)=4 (1)若直线l过点A(4,0),且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为2,求直线l的方程

(2)设P为平面上的点,满足:存在过点P的无穷多对互相垂直的直线l1和l2,它们分别与圆C1和C2相交,且直线l1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2被圆C2截得的弦长相等,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

2

2

2

2

第 3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2x21.【启东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设a1,函数fx1xea.

(1)证明(2)若曲线证明:m

3在0,a1上仅有一个零点;

在点

处的切线与轴平行,且在点

处的切线与直线

平行(,O是坐标原点),

a21 e22.某校为选拔参加“央视猜灯谜大赛”的队员,在校内组织猜灯谜竞赛.规定:第一阶段知识测试成绩不小于160分的学生进入第二阶段比赛.现有200名学生参加知识测试,并将所有测试成绩绘制成如下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Ⅰ)估算这200名学生测试成绩的中位数,并求进入第二阶段比赛的学生人数;

(Ⅱ)将进入第二阶段的学生分成若干队进行比赛.现甲、乙两队在比赛中均已获得120分,进入最后抢答阶段.抢答规则:抢到的队每次需猜3条谜语,猜对1条得20分,猜错1条扣20分.根据经验,甲队猜对每条谜语的概率均为,乙队猜对前两条的概率均为,猜对第3条的概率为.若这两队抢到答题的机会均等,您做为场外观众想支持这两队中的优胜队,会把支持票投给哪队?

第 4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23.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一个椭圆,它的中心在原点,左焦点为0),设点A(1,). (1)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

,右顶点为D(2,

(2)若P是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PA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3)过原点O的直线交椭圆于B,C两点,求△ABC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直线BC的方程.

24.(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1),在三角形PCD中,AB为其中位线,且2BDPC,若沿AB将三角形PAB折起,使

PAD,构成四棱锥PABCD,且

(1)求证:平面 BEF平面PAB; (2)当 异面直线BF与PA所成的角为

PCCD2. PFCE时,求折起的角度. 3第 5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第 6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西乡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参)

一、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函数yf(x1)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出yf(x)的图象,又yf(x1)是偶函数,对称轴方程为x0,yf(x)的对称轴方程为x1.故选A. 考点:函数的对称性.

2. 【答案】B

【解析】解:①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时,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故①错; ②线性回归直线一定经过样本中心点(,),故②正确; ③设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1,32)则p(ξ<1)=,正确;

④对分类变量X与Y,它们的随机变量K2的观测值k来说,k越大,“X与Y有关系”的把握程度越大,故④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统计的基础知识:频率分布直方图和线性回归及分类变量X,Y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3. 【答案】D

【解析】解:∵a=

,c=2,cosA=,

=

2

,整理可得:3b﹣8b﹣3=0,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A==∴解得:b=3或﹣(舍去). 故选:D.

4. 【答案】A

2

【解析】解:抛物线f(x)=x+bx+3开口向上,

以直线x=﹣为对称轴,

2

若函数y=x+bx+3在[0,+∞)上单调递增函数,

则﹣≤0,解得:b≥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

第 7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5. 【答案】A

【解析】 选A,解析:cos[(2)]cos(2)[12sin(

6. 【答案】C 【解析】

232327)] 38考

点: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7. 【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得,y=4为函数图象的渐近线, 函数y=2函数y=4﹣

,y=log3(x+1),y=

的值域均含4,

即y=4不是它们的渐近线,

的值域为(﹣∞,4)∪(4,+∞),

故y=4为函数图象的渐近线,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值域,难度中档.

8. 【答案】D

【解析】解:依题意可知F坐标为(,0) ∴B的坐标为(,1)代入抛物线方程得∴抛物线准线方程为x=﹣

=.

, =1,解得p=

所以点B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则B到该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为故选D.

9. 【答案】A

第 8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解析】∵f(x+1)=3x+2=3(x+1)﹣1 ∴f(x)=3x﹣1 故答案是:A

【点评】考察复合函数的转化,属于基础题.

10.【答案】D

【解析】

x1(xxi)1yi,x2,y1,故选D 1i2

(﹣2)+

(﹣5)=﹣16,

11.【答案】 D

【解析】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专题】二项式定理.

【分析】由含x一次项的系数为﹣16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得2m+5n=16 ①.,再根据m、n为正整

2

数,可得m=3、n=2,从而求得含x项的系数.

mn

【解答】解:由于多项式(1﹣2x)+(1﹣5x)中含x一次项的系数为

可得2m+5n=16 ①.

再根据m、n为正整数,可得m=3、n=2, 故含x项的系数是

2

2

(﹣2)+

2

(﹣5)=37,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12.【答案】B

【解析】解:本题主要考查目标函数最值的求法,属于容易题,做出可行域,由图可知,当目标函数过直线y=1与x+y=3的交点(2,1)时,z取得最大值10.

第 9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二、填空题

13.【答案】 ②

【解析】解:由MP,OM分别为角∵

∴OM<0<MP. 故答案为:②.

的正弦线、余弦线,如图, ,

【点评】本题的考点是三角函数线,考查用作图的方法比较三角函数的大小,本题是直接比较三角函数线的大小,在大多数此种类型的题中都是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三个函数值的大小.

14.【答案】 25

【解析】解:由题意,∠ABC=135°,∠A=75°﹣45°=30°,BC=25km, 由正弦定理可得AC=故答案为:25

=25

km,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转化思想的应用,利用正弦定理解答本题是关键.

15.【答案】a1 【解析】

2试题分析:因为不等式axa1x10恒成立,所以当a0时,不等式可化为x10,不符合题意;

当a0时,应满足a0(a1)4a02,即a0(a1)02,解得a1.1

考点: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第 10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16.【答案】 [2,3) .

2

【解析】解:令t=﹣3+4x﹣x>0,求得1<x<3,则y=

本题即求函数t在(1,3)上的减区间.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函数t在(1,3)上的减区间为[2,3), 故答案为:[2,3).

17.【答案】

【解析】解:如图,将AM平移到B1E,NC平移到B1F,则∠EB1F为直线AM与CN所成角 设边长为1,则B1E=B1F=∴cos∠EB1F=, 故答案为

,EF=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属于基础题.

18.【答案】1 【

三、解答题

19.【答案】

第 11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解析】:Ⅰf'(x)exa,因为定义域为(0,), xax有解 即xea有解. 令h(x)xex,h'(x)ex(x1), x当x0,h'(x)0,h(0)0h(x)0 f'(x)0ex所以,当a0时,f'(x)0,无零点; 当a0时,有唯一零点. Ⅱ由Ⅰ可知,当a0时,设f'(x)在(0,)上唯一零点为x0, 当x(x0,),f'(x)0,f(x)在(x0,)为增函数;

aex0x0a x0aaaaf(x0)ex0alnx0alnx0a(lnax0)ax0alna2aalna

x0ex0x0当x(0,x0),f'(x)0,f(x)在(0,x0)为减函数.

ex020.【答案】 【解析】

【分析】(1)因为直线l过点A(4,0),故可以设出直线l的点斜式方程,又由直线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为

2,根据半弦长、半径、弦心距满足勾股定理,我们可以求出弦心距,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得到一个关于直线斜率k的方程,解方程求出k值,代入即得直线l的方程.

(2)与(1)相同,我们可以设出过P点的直线l1与l2的点斜式方程,由于两直线斜率为1,且直线l1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2被圆C2截得的弦长相等,故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直线斜率k的方程,解方程求出k值,代入即得直线l1与l2的方程.

【解答】解:(1)由于直线x=4与圆C1不相交;

∴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l方程为:y=k(x﹣4)(1分)

圆C1的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d,∵l被⊙C1截得的弦长为2 ∴d==1(2分) d=

从而k(24k+7)=0即k=0或k=﹣

∴直线l的方程为:y=0或7x+24y﹣28=0(5分) (2)设点P(a,b)满足条件,

由题意分析可得直线l1、l2的斜率均存在且不为0, 不妨设直线l1的方程为y﹣b=k(x﹣a),k≠0 则直线l2方程为:y﹣b=﹣(x﹣a)(6分)

∵⊙C1和⊙C2的半径相等,及直线l1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2被圆C2截得的弦长相等, ∴⊙C1的圆心到直线l1的距离和圆C2的圆心到直线l2的距离相等 即

=

(8分)

整理得|1+3k+ak﹣b|=|5k+4﹣a﹣bk|

第 12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1+3k+ak﹣b=±(5k+4﹣a﹣bk)即(a+b﹣2)k=b﹣a+3或(a﹣b+8)k=a+b﹣5 因k的取值有无穷多个,所以

(10分)

解得或

这样的点只可能是点P1(,﹣)或点P2(﹣,

)(12分)

(﹣,)21.【答案】(1)(在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2)证明见解析 fx)【解析】试题分析:

x2x(1)fxex2x1ex1,fx0,

2fx1x2e试题解析:

xa在,上为增函数.

a1,f01a0,

又fa1aea1aaea11,

a10,ea11,即fa10,

由零点存在性定理可知,fx在,上为增函数,且f0fa10,

fx在0,a1上仅有一个零点。

x(2)fxex1,设点Px0,y0,则fx0e2yfx在点P处的切线与x轴平行,fx0ex22P1,a,kOPa,

ee点M处切线与直线OP平行,

0x01,

2x010,x01,

x02点M处切线的斜率kfmemm1a22, e第 13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2231,即m1a,

ee32m则只需证明m1em1,即m1em。

又题目需证明m3a令gmem1,则gme1,

mm易知,当m,0时,gm0,单调递减, 当m0,时,gm0,单调递增,

gmming00,即gmemm10,

m1em,

m3a21,得证。 e22.【答案】

【解析】解:(Ⅰ)设测试成绩的中位数为x,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 (0.0015+0.019)×20+(x﹣140)×0.025=0.5, 解得:x=143.6.

∴测试成绩中位数为143.6.

进入第二阶段的学生人数为200×(0.003+0.0015)×20=18人. (Ⅱ)设最后抢答阶段甲、乙两队猜对灯谜的条数分别为ξ、η, 则ξ~B(3,), ∴E(ξ)=

]×20=30,

∴最后抢答阶段甲队得分的期望为[∵P(η=0)=P(η=1)=P(η=2)=P(η=3)=∴Eη=

∴最后抢答阶段乙队得分的期望为[∴120+30>120+24, ∴支持票投给甲队.

. ,

, ,

]×20=24.

第 14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概率、概率与统计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及应用意识,考查或然与必然的思想,属中档题.

23.【答案】

【解析】解;(1)由题意可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右顶点为D(2,0),左焦点为∴a=2,

, .

,c为半焦距.

∴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设点P(x0,y0),线段PA的中点M(x,y).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解得.(*)

∵点P是椭圆上的动点,∴.

把(*)代入上式可得,可化为.

即线段PA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一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3)①当直线BC的斜率不存在时,可得B(0,﹣1),C(0,1). ∴|BC|=2,点A

到y轴的距离为1,∴

=1;

②当直线BC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BC的方程为y=kx,B(x1,y1),C(﹣x1,﹣y1)(x1<0). 联立∴∴|BC|=

22

,化为(1+4k)x=4.解得

=

. =2

第 15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又点A到直线BC的距离d=.

∴==,

∴==,

令f(k)=,则

.列表如下:

令f′(k)=0,解得

又由表格可知:当k=

综上可得:当k=

时,函数f(x)取得极小值,即

→1.

,即

取得最大值2,即

而当x→+∞时,f(x)→0,

时,△ABC的面积取得最大值

【点评】熟练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中点坐标公式及“代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直线与椭圆相交问题转化为直线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联立解方程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及其极值.

24.【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

2. 3BAAD从而得到BA平面PAD,试题分析:(1)可先证BAPA,再证CDFE,CDBE可得CD平面BEF,由CD//AB,可证明平面BEF平面PAB;(2)由PAD,取BD的中点G,连接FG,AG,可得PAG即为异面直线BF与PA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即为所折起的角度.在三角形中求角即可. 1 试题解析:

第 16 页,共 17 页

精选高中模拟试卷

(2)因为PAD,取BD的中点G,连接FG,AG,所以FG//CD,FG1CD,又AB//CD,21ABCD,所以FG//AB,FGAB,从而四边形ABFG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F//AG,得;同时,

22因为PAAD,PAD,所以PAD,故折起的角度.

3考点: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

第 17 页,共 1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