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ology Forum 耕地景观格局分析中农地确权成果的应用 杨智文 增城市城乡规划测绘院,广东 广州 511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得到了开展。事实上,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进步,进一步改变了景观格局,并促进了耕地景观格局的形成。在此过程中,学者们需要加强对于遥感影像以及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的运用,分析了耕地景观格局分析中农地确权成果的应用。 关键词:耕地;景观格局;农地确权;成果应用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6)12-0372-01 本文以派潭镇为例,借助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自然景观以及权属景观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以及研究,并论述了耕地景观格局分析中农地确权成果的应用。 1 研究概述 1.1 案例分析 在论述耕地景观格局分析中农地确权成果应用的过程中,笔者以广东省派潭镇为例进行具体的叙述。据悉,该区域位于增城区北部,南距增城区中心28公里,西距广州市70公里,东北面与龙门县毗邻,气候类型为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炎热多雨和长夏无冬。通过相关的数据调查分析可知:该区域土地肥沃、水质优良,全年光照时数超过2500h。此外,该镇下辖36个行政村,面积为2.5km2,年平均气温为15.3℃,年平均降水量为1623.6-19.8mm。 该区以种植业为主,承包耕地面积50911亩,户均耕地面积3.3亩,种植作为以水稻和蔬菜。主导优势产业为旅游服务和温泉度假等,并且有毗邻中国落差最大的瀑布,有“白水仙瀑”之美誉。 1.2 研究数据来源 在相关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以及严谨性,相关的技术人员使用了2015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并加强了对于Rapid Eye多光谱遥感影像资料的分析以及研究。 2 研究过程 2.1 影像数据处理 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人员借助ENVI5.1对两幅覆盖派潭镇的Rapid Eye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并借助实际的行政界线对影像进行裁剪。随后,技术人员采用基于样本的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方法,对该区域内部的耕地信息进行分析。 事实上,耕地信息在影像中往往会呈现出特点的纹理特征,从而以此为依据帮助研究人员对农作物、耕作、田间道路等区域进行判别。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为了促进目视效果的提升,技术人员往往借助波段4、3、2对应R、G、B以标准假彩色方式显示图像。 此后,设计人员参考相关的研究概述,对分割、合并尺度进行设计,从而实现对于耕地信息的高效获取。在上述的步骤完成之后,需要技术人员借助K邻近法进行分类运算,并借助样地法对耕地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 2.2 矢量数据处理 在进行矢量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依据行业标准(NY/T2537-2014)进行实测法获得相关数据,并确保其误差范围在±0.05~±0.10m之间,随后借助“地块编码”字段与权属信息挂接获取发包方信息。 在进行本次的研究分析过程中,发包方为各村村民委员会,因为以此作为输出栅格分配值的字段,在ArcGIS 10.1中将矢量数据转为栅格数据,输出的栅格数据作为村级景观分析数据进行下一步研究。将镇级信息作为输出栅格分配值的字段,即获得基于农地确权数据的镇级景观分析数据。 2.3 景观格局分析法 所谓的景观格局分析法,指的是借助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分析法,对特定区域内的景观格局特征以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一般而言,在借助该方法进行相关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对实际情况景观状况进行描述。 事实上,景观格局指数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景观结构组成以及空间支配特征评价。 2.4 景观格局特征对比 在进行景观格局特征对比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借助镇级、村级的尺度,实现对于耕地自然景观和权属景观之间的景观格局差︱372︱2016年12期 异,并由此研究在相同尺度下,不同耕地景观概对景观格局特征的影响。在村镇两级不同尺度对比分析耕地权属景观格局,探讨研究区承包地影响下的耕地结构与利用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数据处理结果 在相关的数据分析以及研究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借助遥感影像的运用,实现了对于符合样本规则耕地信息的提取,覆盖整个研究区,代表了耕地景观自然提取结果。而承包地地块矢量数据侧重反映权属景观,其地块信息提取结果具有明显耕地特征。 相关的研究还表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旧存在着未被覆盖的地块。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在进行确权作业之间,土地进行了流转操作,故而无法进行规划分析;二是该区域存在非承包耕地(自留地、机动地等);三是农民越界耕作,侵占田埂与道路,但根据承包地制度,确权时必须按照原界址点和界址线进行。 基于这些景观分析数据从自然景观与权属景观、村级尺度和镇级尺度景观不同角度讨论耕地分配与经营情况。 3.2 景观格局分析 (1)镇级耕地自然景观与权属景观对比分析 通过相关的调查以及数据整理分析可以得知:派潭镇承包耕地总面积高达50600亩,而耕地提前面积为50911亩。这种差异的出现主要源于包地制度的影响。此外,该区的自然景观斑块仅为个数144个,与权属景观斑块个数1 110个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说明派潭镇耕地在自然景观下呈现大片连续分布。但是由于但权属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仅为1.26%,这一数据的出现就表明承包地界限影响耕地斑块分布,斑块多而面积小。此外,结合平均最邻近距离和聚集度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在权属景观下,各斑块之间的中心距离最近为4.58 m,但是在自然景观的状况下,各斑块之间的最近距离为35.50m。这组数据的出现就表明在自然景观下,派潭镇耕地集中连片,空间上聚集分布,但是在承包地分配制度的影响下,权属景观以小斑块的形式聚集分布。 通过对于上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知:自然、权属景观之间的差异性往往能够直接反映出承包地制度对耕地景观格局存在影响。为此,研究人员在进行耕地整理、耕地保护和作物产量等评估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自然景观以及权属景观分析。 3.3 村级耕地景观空间特征 事实上,村级耕地景观空间与权属景观格局的特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其中,自然景观与权属景观相比,其斑块面积较大,但是斑块个数以及斑块密度都较小。这种状况的出现就说明村级权属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要远远高于自然景观。此外,自然景观平均最邻近距离普遍比权属景观大,说明村级耕地自然景观斑块在空间上较权属景观集聚。自然景观聚集指数普遍略低于权属景观,与镇级景观特征不一致,说明村级内部权属景观较自然景观紧实。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广东省派潭镇的概况,并就耕地景观格局分析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笔者认为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以及技术的发展,耕地景观格局分析中农地确权成果必将获得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平,张飞,井云清,张海威,李哲.艾比湖流域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土地覆被景观格局关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22):273-283. [2]胡振琪,荣颖,付亚洁,梁宇生.2015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6年展望-土地工程与技术分报告[J].中国土地科学,2016,(3):88 -96. [3]姚新春,昌亭,戴靓.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土地生态指数构建-以金坛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4,(1):12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