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地方文献,顾名思义是有关地方各方面情况的有价值资料,也就是记录有关地方情况的各种载体。有关地方的情况既包括各级地方部门及专业出版社发行的公开或内部的资料内容,也包括地方人士所编撰的图书内容。另外,有关本地方的一切文献,无论是由本地区发行,或其他地区出版社发行的研究本地方情况的,都应归属于地方文献。
一、地方文献的价值
地方文献是以区域为中心的信息载体和知识源泉,反映一个特定地区的地理、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宗教、风俗、民情诸方面的综合性历史和现状,是该地区发展轨迹的客观缩影与文化底蕴的智慧结晶。地方文献作为人类社会珍贵的文化和知识遗产,在整个文献资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一个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和文明的体现。
和其它文献相比,地方文献有自己的显著特征。①地域性。这是指文献记载的现象、事实和人物都发生于某一特指的地域范围之内,或与这一地域有关。由于它详实地记录一个地域的经济、政治、文教、史地等人文与自然状况,常常被称为“省情” 、“市情” 、“县情”等。区域性又被称为地方性,是地方文献的最大特征和本质内涵,是确定地方文献的主要标准。“地方”的概念原则上应以现行的行政区划为标准。②史料性。地方文献往往是产生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大多属于原始文献和原始记录,信息活,内容可靠。部分地方文献具有不同程度地保密性,且印数少,一般不重印、再版。地方文献是我国历史文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一方之全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③多样性。地方文献是对特定地区自然、社会、人文等事物的历史与现状的全面的综合性记录,是文献的区域性特征类型,由文献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可知地方文献具有多样性特征。从内容上看,它涉及有关某地域的自然、人文、历史、人物、经济、政治、民俗、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方言及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从形式上看,除印刷型地方文献外,其记录知识的符号、记录手段及其相应的物质载体等都具有多样性特点。④系统性。地方文献的内涵首先不是指某一类文献,而是各类型地方性文献的综合,各类地方文献在内容上存在有机的、内在的联系。共同反映有关地方的发展历史。
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对研究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①更为便捷、快速、准确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及线索,促进科教事业的发展;②为地方领导决策和规划提供信息咨询,为地区建设提供信息资源,促进地区现代化发展;③为构建地方文献信息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打下良好基础,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素材,为编史修志提供翔实资料。④体现图书馆的特色和发展优势,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⑤数据库产品走向市场,推动数据库产业化进程。
二、我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
地方文献因其“一地之百科”的深刻烙印和“原汁原味”的显著特色而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为此,图书馆加强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文献工作开展的优劣直接影响公共图书馆在当今信息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尽加人意的地方。
1、地方文献工作有待于引起各地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没能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没能引起地方各级部门的足够重视。有一些单位和部门编纂了不少地方志和年鉴,他们不会把订单和地方文献往图书馆寄,甚至当我们根据信息主动上门去征集,他们还会产生一些不解,似乎这些非正式出版物就不属于图书馆收藏之列。这与主动宣传不够、媒体传播不力、不少人对地方文献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
2、地方文献收藏的质量有待提高,整理工作缺乏标准化、规范化
由于地方文献品种多、类型多、发行机构多、发行渠道多,尤其是大量地方文献属于非正式出版物,缺乏出版和发行信息,使图书馆难以及时征集,客观上造成了地方文献征集和收藏的残缺不全。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全面掌握,征集工作力量单薄,文献征集工作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这使得在对地方文献馆藏进行评估时,既缺乏系统、宏观的认识,又缺乏深入、微观的了解。
3、地方文献开发和利用有待深化
我市图书馆虽在不同层面上对地方文献进行了开发利用,但大都停留在编制馆藏地方文献书目索引、题录、咨询服务等方面,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地方文献的全文数据库建设仅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长期规划和具体措施;地方文献的咨询服务工作尚处于被动服务,缺乏主动参与服务意识。目前地方文献资源大都重藏轻用,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度整理和大规模地开发利用。由于地方文献基础工作薄弱,缺乏外向开拓型的措施和行动,缺乏对地方文献用户的信息需求研究,缺乏对开发利用效果的反馈研究,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不系统,缺乏专业深度和历史衔接,工作在浅层面上运行,大大削弱了地方文献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利用率。地方文献数据化,深入开发地方文献资源,已成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4、地方文献的规范管理和地方文献工作的交流和研究有待加强
目前,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收集标准、范围上并没有达成共识,收集重点也不明确。在地方文献保管上,除少数图书馆是设专库集中收藏外,绝大多数馆是分散在各个书库之中;在数据库建设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处于一种无序的、各自为政的
状态。各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交流、信息交流很少,特别是学术交流就更不多见。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对提高地方文献的建设和开发工作的质量是很不利的。
5、地方文献工作的队伍有待进一步充实
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图书馆现有地方文献工作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造成地方文献收集不力,开发工作也难以提高和深入。
三、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优势
地方文献工作由图书馆承担不仅是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文献基础十分雄厚,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积累。此外,图书馆的设备、设施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日趋完善,工作人员也都受过良好的业务培训,这些为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提供了人才及设备优势。
1、地方服务优势
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有:地方机关、地方经济建设、地方科研单位等,其地域特点十分明显。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地方历史状况、现实状况的掌握。如地方确立经济开发项目前,首先要论证其项目的可行性,而论证的依据离不开有关地方文献。而地方有关单位在开展某些工作时,也需要利用地方文献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2、地方文献征集优势
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①地方干预优势。图书馆直接隶属于当地,它可以通过向有关部门下发文件,征集地方文献。②图书馆之间的协作优势。各图书馆除入藏当地文献外,也入藏其他地区的文献资料。③图书馆内部优势。图书馆领导因其服务地方的宗旨,对地方文献的采购多给以大力支持。④地方文献入藏基础丰厚的优势。⑤地方人士热爱家乡的地缘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