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层级管理在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护士满意度应用研究

层级管理在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护士满意度应用研究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层级管理在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护士满意度应用研究

作者:何镇秀 余飞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0期

摘要: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护士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病房中工作的3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层级管理前的35名护士设为对照组,实施层级管理后的35名护士设为观察组,观察层级管理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在病情掌握程度、操作技能、护患沟通、整体护理质量评分

(96.65±7.23、96.92±6.41、96.34±6.63、96.23±2.37)、护士满意度(94.29%)患者对护士满意度(95.8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层级管理;妇产科;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既涉及妇科患者、产科患者、还涉及新生儿护理,妇产科护理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危险因素多,护患纠纷发生率高。因此,必须加强妇产科护理人员管理,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1]。本院于2012年在妇产科病房中对护理人员实施层级管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现将管理实施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妇产科护理人员,将2012年全年在妇产科病房中工作的35名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43 岁,平均年龄(30.7±2.15)岁;文化程度:中专学历8名,大专学历15名,本科学历9名,研究生学历3名;职称:护士16名,护师11名,主管护师8名。将2013 年全年在妇产科病房中工作的35名护理人员设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30.9±2.24)岁;文化程度:中专学历9名,大专学历16名,本科学历8名,研究生学历2名;职称:护士15名,护师10名,主管护师10名,两组护理人员年龄构成、文化程度、职称等一般资料经统计检验差异无显著性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传统管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具体管理方法如下。

1.2.1层级设置在妇产科进行层级责任制,实施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组长(5名)--责任护士(20名)--辅助护士(5名)的分层管理模式。另4名护士负责电脑记账、入院登记及和其他科室的衔接工作。护士长负责整个妇产科的护理质量,统筹安排日常治疗及护理工作。各责任小组根据护士工作年限、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学历等进行层次分级,各责任小组在护士长领导下工作,责任护理组长由工作年限长、工作经验足、专业技术能力强的护理人员担任,对各小组的护理质量负责;责任护士负责全面评估患者营养、精神状态,制定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疾病宣传、健康教育等,并负责完成各小组的基础护理和治疗;辅助护士协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完成小组内部的护理工作,包括入出院患者的床位安排、生命体征观察、指导相应的辅助检查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各岗位护士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进行不同的护理工作流程,完成不同的护理工作内容[2]。

1.2.2层级培训 对护士实行层级培训,依据护士工作年限、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学历等进行层次分级,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护理培训工作。护士长和各责任组长培训先进的护理理念和管理经验,责任护士培训临床危、急、重症的急救与护理,辅助护士培训日常基本护理操作。

1.2.3弹性排班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和妇产科工作的特殊性,实行弹性排班,每班护士做到老中青搭配,保证技术力量均衡;夜班和中午上班时间适当多安排护理人员,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下午可适当安排护士休息,让护士保持充沛的精力。

1.2.4考核 由医院医务科和护理部带头,定期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制定考核要求,考核内容和护士的奖金、晋升相结合。考核结果也实行层级制,考核自辅助护士--责任护士--责任护理组长--护士长进行层级考核制,任何一个环节考核出现问题,责任自层级下端由上担当,奖金、晋升因此都受到影响。考核内容涉及妇产科护士的工作质量、患者的满意度[3]。

1.3观察指标选取层级管理前后各346例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设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标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护理质量评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满意度采用率(%)表示,检验标准:P 2结果

2.1护理质量与护士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士在病情掌握程度、操作技能、护患沟通、整体护理质量评分(96.65±7.23、96.92±6.41、96.34±6.63、96.23±2.37)、护士满意度(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66例,一般满意66例,满意度(95.85%)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层级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将层级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可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能力,全面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满足护理管理及患者更高层次的护理服务质量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患者对健康和医疗护理服务要求随之提高,到妇产科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也由此加大,潜在的护理隐患和护患纠纷也随之增加。李晓月[4]认为,要改变上述现状,必须依靠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本院在妇产科实施层级管理,首先进行层级设置,明确各级护理人员护理职责和任务;其次,进行层级培训,让各级护理人员都接受到比自己目前技术岗位及能力更高的护理培训;实行弹性排班,重点针对妇产科上班时间中的薄弱环节,最后,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和奖金、晋升挂钩,并将考核奖惩结果也实行层级制,从而在妇产科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相互合作的工作氛围,保证了妇产科日常护理质量,并带动了整个妇产科护理技术力量的提升和进步。李平[5]研究指出,目前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制约了妇产科的护理质量。本院在妇产科进行层级管理后,学历不同、工作能力不同的护士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并以护理小组形式进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既保证了个小组的护理质量,又调动了每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妇产科实施层级管理后,观察组护士在病情掌握程度、操作技能、护患沟通、整体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这也可以从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得到证实,同时在对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中,也发现观察组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邹文霞[6]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在妇产科实施层级管理,对提高妇产科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有积极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秀君.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方法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360-361.

[2]李茂兵,漆升.妇产科手术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9):82-83.

[3]罗朝霞.妇科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3,1(2):186-187.

[4]李晓月,王美燕.层级管理在妇产科病房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07):531-532.

[5]李平,牟善芳,刘淑娟,等.不同层级护士中医护理模式执行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13,4(2):84-86.

[6]邹文霞,潘继红,胡品佳,等.助产士分层培训实践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16-18. 编辑/肖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