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85例小儿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征

285例小儿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征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康复・2007年12月・第22卷第6期 423 2 8 5例/b J L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征 周青蕊 ,白亚卿。,马晓玲。 (1.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脑瘫科,2.兰州市城关区第一医院,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兰州 730000) 【摘要】 目的:分析4,JL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及II台i床特征,探讨早期干预措施 方法:分析285例脑瘫患儿的发病高危因 素、临床分型、合并症及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等,并提出早期干预的方法。结果:285例中有高危因素272例(95.4 ),以早产、新 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为主;>2项高危因素占51.9 ;痉挛型占68.8 ;合并症:语言障碍占75.1 ;智力低下占49.5 ;视力 异常18.2 ;颅脑CT和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O.5 、85.4 。结沦:对有高危因素或脑CT及脑电图异常率较高的患儿,应尽 早诊断和干预。 【关键词】脑瘫;高危因素;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49;R7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2001(2007)06—0423—02 本文对285例/bJL脑性瘫痪(CP)患儿的高危因素、分型、 合并症及脑CT、脑电图等资料进行分析,以协助CP患儿的早 期诊断,早期治疗干预。 例,正常6例(14.6 ),异常35例(85.4 ),其中13例 (31.7 )有痫样放电。 表1 不同高危因素脑瘫发生率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2月一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CP 患儿285例,均符合脑性瘫痪诊断及分型标准 ,男186例,女 99例;年龄4个月一14岁。 1.2 方法对285例CP患儿的高危因素、I临床分型、合并症 及神经系统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 1.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检验.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85例中有高危因素272例,无高危因素13例(95.4 、 4.6 ,P%0.01),>2项高危因素148例(5l-9 )。不同高危 因素脑瘫发生率见表1。 285例中痉挛型196例(B8.8 ),其中截瘫6O例 (21.1 ),双瘫42例(14.7 ),偏瘫28例(9.8 ),四肢瘫25 例(8.8 ),双重偏瘫19例(6.7 ),三肢瘫l4例(4.9 ),单肢 瘫8例(2.8 );手足徐动型39例(13.7 );肌张力低下型10 例(3.5 );失调型4例(1.4 );震颤型3例(2.1 );混合型 33例(11.5 ),并发有智力低下14l例(49.5 );语言障碍214 例(75.1 );视力异常52例(18.2 );流涎87例(30.5 );牙 齿发育不良23例(8.1 );癫痫13例(4.6 )。头颅CT检查 3讨论 Lawson等 认为CP常涉及多种高危因素。本文结果显 示95.4%的患儿有高危因素存在,其中新生儿窒息和低出生体 重均为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处理高危妊 娠,加强胎儿监护,推广新法复苏等,可防止CP的发生。Kent 154例,其中无异常3O例(19.5 ),异常124例(80.5 ),分别 为脑发育不良5O例(40.3 )、脑室扩大16例(12.9 )、脑萎缩 l1例(8.8 )、胼胝体发育不良8例(6.5 )、脑积水5例 (4.0 )、缺氧缺血性脑病样改变4例(3.2%)。脑电图检查41 【收稿日期】2007-03-27 【作者简介】周青蕊(1968),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小儿脑瘫康 复方面的研究。 等【 报道产前使用一个完整疗程的激素可以降低早产儿因感 染导致脑室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脑瘫的危险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4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December 2007,Vo1.22 No:6 CP征象是逐渐出现的,到1—2岁发现典型的运动障碍, 确诊CP已为时已晚[4]。因此对高危患儿应注意护理、观察、积 极防治,定期随访,并尽可能在新生儿期即开始干预L5]。本文 Ea]KENT A,LOMAS F,HURRION E,et a1.Antenatal Steroids May Reduce Adverse Neurological Outcome and Chorioamnionitis in Premature Infants EJ].J Paediatr Child Health(S1034—4810), 2005,41(4):186—19O. 未发现明显高危因素的患儿有4.6 ,提示还存在其他因素,有 待进一步探讨。 [4]鲍秀兰,华,孙淑英,等.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 究E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1):42—45. E5] 史惟,施炳培,廖元贵,等.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EJ].中 国康复,2004,19(6):351—352. CP常合并多种障碍[8],本文语言障碍患儿占75.1 ,而相 当一部分语言障碍与智力低下有关 ]。智力低下表现为学习 能力低下,不能很好配合训练,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对此类患 儿应结合早期教育进行运动、认知、情绪、社会交往和生活自立 能力等全面指导[4]。对并发有癫痫的患儿应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及时控制癫痫L1 。脑电图头颅CT的异常有助于早期发 现CPL1 ]。对CP的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本文认为对确诊 的CT患儿给予及时的系统的康复干预L1 ,能最大限度地使患 儿在运动、认知、语言、视力、社会交往和生活自立能力等方面 得到全面康复。 E6]黄霞,黄惠芹.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EJ].中国康 复,2004,19(6):353—354. E7]王新玲.早产及难产新生儿脑瘫的预防E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11(8):679—679. E8]侯梅,傅平,张红,等.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与疗效评价 E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57—58. E9]蔡丽如,王盈盈,王聪聪.238例小儿脑性瘫痪临床分析EJ].中国 康复,2002,17(1):43—44. [10]郝青英,罗红英,郭新志.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动态监测及临床意 义EJ].中国康复,2005,20(2):101—101. [11]侯永花,马全有,钱东丽,等.脑性瘫痪患儿脑电图与BAEP分析 【参考文献】 [1]林庆.flgL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EJ].中华儿科杂志, 1989,27(3)162—163. EJ].中国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3):215—216. [12]侯梅,范希文,李玉堂,等.脑性瘫痪儿童的MRI特征[J].中华儿 科杂志,2004,42(2):125—128. [2]LAWSON RD,BADAWI N.Etiology of Cerebral Palsy[刀.Hand Clin(S0749—0712),2003,19(4):547—556. [13]胡莹媛.dxJL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问题[J].中国康复理论 与实践,2005,11(9):777—777. _¨ ¨_.-._¨_¨_◆ ・经验交流・ 针刺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 刘丽华,张红星,黄国付,张琴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武汉430022)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刺;功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1 R49;R7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1001—2001(2007)06—0424一Ol 2006年1月一2007年6月在我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 76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L1],男44例,女32例;年 龄l6—65岁;病程4 h一7 d。临床表现为面部表情肌不完全性 或完全性瘫痪,患侧乳突疼痛和舌前2/3味觉过敏;,眼干、流 B I级;显效8例(10.6 ):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轻微功 能障碍,H—BⅡ级。好转2例(2.6 ):静止时,基本对称;运动 时不对称,和/或轻度病理性联合运动;面肌痉挛、抽动;H—B Ht 级。无效2例(2.6 ):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或出现病理性联 合运动、肌痉挛、外形不对称;H—BⅣ一Ⅵ级[2 J。 周围性面瘫治疗主要是及早控制炎症、水肿,改善面部血 泪,听力障碍,鼻干、口干。76例均采用针刺及功能训练治疗: ①针刺,取风池、翳风、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地仓、颊车、颧 鼹及合谷(对侧)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禾髂穴;鼻唇沟歪斜 加水沟、承浆;目不能合,加阳白透鱼腰、攒竹或申脉、照海。燥 热伤阴加太溪,快速进针,捻转得气后留针30 rain,发病<7 d, 液循环,减轻神经受压[3]。针刺可温通经脉,鼓动人体阳气恢 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及消炎、消肿,而达到祛邪目 的。配合面部主动运动能提高面肌活动功能 ],本文结果表明, 轻刺不捻转;7 d后平补平泻,每10 rain行针1次。②功能训 练:对着镜子用力上抬眉目,两眼同时闭合,lO一2O次,患眼露 白时用示指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按摩,再用力闭眼lO次;耸鼻 运动时注意向患侧用力;示齿训练时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用 力收缩口唇鼓腮漏气,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及颊肌,以 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贝政平.1200个国内外最新的内科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88. 上每个动作训练lO一2O遍,每天2—3次。 治疗3周后,治愈64例(84.2 ):症状、体征全部消失,H一 【收稿日期】2007—08-15 【作者简介】刘丽华(1962一),女,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中医护理 方面的研究。 [2]孙国杰.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E3]巩淑飞,王淑娟,吴绵蓉.35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综合治疗 EJ].中国康复,2005,20(6):353—353. E4]胡坚勇.周围性面瘫的综合康复[刀.中国康复,2005,20(4):214--2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