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教育长廊 过度保护造成教育的异化发展 任振江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东・广州511370)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09)04—046-01 摘要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组成的共同 校发展的校规校纪,而这些校规校纪从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学生 体,三者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的,任何一种教育的失败都会造成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但实质上是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整体教育的失调。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率增加,社会风气不正,很大 了学生和社会的交往,使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脱节,从而造成 程度上是三种教育失调所造成的。很多人把这种失调归咎于学校 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能否给予学生以运用自己的理智 对学生的教育不力、保护不足,但还有一个尚未引起大家足够重视 并促进其发展的机会,实质地促进学生的性格成长和智慧发展,是 的原因就是保护过度。目前,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 一所健全的学校所应提供的。 教育,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过度现象。过度的保护造成了全 2.3教师干预过多是过度保护的变相形式 民教育的异化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使大多数教师都有一种一切都为学生包 关键词过度保护教育异化发展 办代替的冲动,常常把一些学生稍微经过努力就能很好做到的事 情,变成教师自己动手为学生完成,这样看似帮助了学生,实际上是 纵观中国教育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高 在剥夺学生经历风雨的体验,从一个侧面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速发展的时期,但是,教育是否是沿着一个正常的轨迹在发展,是 2.4安全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过度保护的显性形式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否是按照 学生的一些偶然安全现象,学生活动的意外受伤,学生的校外 人的天性在进行,也是目前教育界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 安全事故等等,一些本不该学校承担责任的都让学校来承担,以及 为,在当前教育高速发展的阶段,考虑教育的异化问题能够为教育 媒体夸大其词的引导之后的社会效应,使学校成为了社会弱势群 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 体,在校园学生意外人身损害赔偿诉讼中,学校无一例外都是被 1过度保护造成家庭教育的异化发展 告,无一例外都承担了赔偿责任。于是,为了“明哲保身”,学校的 家庭教育的效果不是力度越大越好,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主 教育功能开始异化。 要弊病就是“过度”:父母对子女倾注过量的爱,寄予过高的期望, 3过度保护造成社会教育的异化发展 给以过多的帮助,提供过分的保护,由此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中小学教师普遍感到:“教育现在已是高风险行业”,“教师是 1.1溺爱、奢华 高风险职业”。原因之一,社会普遍存在的对学生保护过度氛围和 家长对自己的独苗唯恐爱得不够、关心得太少,却又爱不得法、 倾向。 爱得过分。家长的过度保护营造出“非同小可”的紧张气氛,使子女 3.1媒体、“专家”的报道与评论造成社会的过度保护 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形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不但降低其智力活动 在报道评论学生违纪事件中,媒体、“专家”往往只指责学校和 效率,并且推迟他们社会化的进程,使其心理年龄落后于生理年龄。 老师的过失、行为不当,闭口不谈学生不良行为的危害,应该承担 结果生活自理能力低。抗挫折能力差;只知向他人索取,不知自己对 什么样的责任。错误的导向,使很多家长和学生误认为“学生 他人的责任;宽容心少、报复心强、心胸狭隘、难与人相处合作。 无论怎样都是对的,错的只能是学校”。学校只好对学生呵护有加, 1.2期望值过高 不少教师只好昕任学生随性子发展。这样的结果造成了社会的过 让孩子参加过多的、辅导班,提出过高的目标。结果往 度保护氛围。 往因超过孩子的实际能力而难以达标,使之产生厌学情绪。而家长 3.2司法保护形成社会教育的过度保护 恨铁不成钢,转而无休止地指责,无端地贬损。恶果是孩子的自信 司法保护非常注意对未成年人的减轻或免于处罚,尽力不让 心丧失,自暴自弃。 人们知晓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劣迹。但却没有更充分注意到,对有 一1.3护短 般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如何防止、保护他不至于进一步滑向犯 不少的家长千方百计地帮助孩子隐瞒其缺点、错误。自以为是 罪;对已有犯罪行为的因年龄小不予刑事处罚孩子,如何有效地阻 在保护自己的子女,是为子女好,实际是给未成年子女传递了一个 止他们继续不法行为的可能。必要的惩戒、有效的管柬是正确教育 可以任其胡作非为的错误信息,结果养痈遗患。 “问题”孩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1.4子女与同龄伙伴交往 4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影响造成教育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子女学会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 的异化发展 展,而人只有在交往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切断了子女与同龄人的交 家庭教育是全面教育的第一个环节,贯穿于人一生的教育之 往,将形成他们冷漠、孤僻、唯我独尊、脱离集体等不良个性和社交 中;学校教育是为了引导与纠正,社会教育是靠潜移默化的氛围影 恐怖症、社会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 响个体的素养,因此,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哪一方面的教育出现纰 2过度保护造成学校教育的异化发展 漏都会影响全面教育的正常发展。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中,曾提出学生要有健全的 育人的手段,是“保护”,还是历练,人们心中自然有答案。人才 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服务的意识;梁漱溟 需要培养,能力需要磨练,过度保护只能弱化青年学生的身心素质。 先生也提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可分”。但当前我国家庭教育 2.1片面强调保护学生的权利、个性、自尊是过度保护的一种形式 和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与社会生活不协调的,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 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只有批评的权利而无惩罚的权利而且还必 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存在着异化发展的态势,从而造成了我国目 须注意方式;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则全凭个人的自觉。长此以往,教师 前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异化发展的状况。 将越来越不敢说话;学生将越来越放纵,教育质量将越来越下降。其 结果使得一些学生为所欲为,威胁、恐吓、殴打,甚至残害老师。 参考文献 2.2学校制定学生个性发展的校规校纪形成过度保护的隐性 [1】王建军.中国教育史【^f】.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0—464,482. 形式 【2】胡德海.论教育的功能问题【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当前不少学校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常常制定一些有利于学 责任编辑秦艾桢 46 钟缸:毛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