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第l9卷第04期ChinaHealthCare ・临床研究・ 引起机体代谢异常,影响切口愈合。 别诊断无其他异常者,一般为切口疼痛,可给予镇痛药,疼痛 4.6老年人有冠心病者易致心肌梗塞。高血压患者可使 剧烈时可根据病情增加镇痛强度及药量。 血压升高。 5.2.2二期护理 主要由于肌肉肢体的活动及胸腹吸气 5术后疼痛的护理 咳嗽等,此期应尽量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咳嗽,自动排痰,有 5.1心理护理术前护士应为其作好预期指导,消除消除 效呼吸。 病人恐惧心理,使其充满信赖与自信,术后通过诚心向患者讲 5.2.3三期护理此期切口疼痛已减轻,其肠蠕动功能开 解术后有关知识,提高对手术疼痛阀值和对疼痛的耐受性并向 始恢复,出现脏器牵拉性疼痛,此时无须使用镇痛药,可适当 病人说明除应用镇痛药外,身心愉快、肌肉松弛也是缓解疼痛 予以镇静催眠等。 的方法。 5-3手术后期疼痛护理。经过以上三期护理后,如患者 5.2按术后疼痛的时间分为一期护理、二期护理、三期 仍有疼痛,应考虑其他异常问题,如伤口感染、炎症等。此时 护理。 经对症处理后疼痛能自然消失。 5.2.1 一期护理病人从麻醉清醒就开始感觉疼痛,经鉴 小儿急性偏瘫20例临床分析 汪胜男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卫生监督所 157000) 中图分类号:R27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2—0091-01 小儿急性偏瘫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综合性疾病。在儿科较 2讨论 常见,本病病因较复杂。现将我们收治的2O例做如下分析。 d,Jg急性偏瘫是指生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一侧肢体瘫痪 1 临床资料 的综合症,其病变主要在大脑血管,由于供血不足引起相应部 1.1一般情况:本组20例中男1l例,女9例。年龄: 位的缺血或坏死。 小于2岁7例,6岁3例,大于6岁l0例。年龄最大l2岁, 对于本病的诊断并不难,一般根据健康d,JL突然有抽搐、 最小9个月。本组病例起病至住院时间小于l天者8例,7天 发热、昏迷、偏瘫等症状,即可做出诊断。要病病因较复杂, 者9例,大于7天者3例。住院最长39天,最短3天,平均 如能进一步明确病因,则有助于临床治疗,帮助了解预后,病 住院108天。 因常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二种,继发常见于(1)中枢神经系 1.2临床表现:见附表 统感染,如病毒、急性细菌感染,寄生虫等。 (2)脑血管畸 附表2O例急性偏瘫临床表现 型,如血管瘤的突然破裂。(3)全身性感染性疾病。(4)心 血管疾病。 (5)外伤等。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原发性 偏瘫已逐渐减少,本组病例对发热二例查抗“O”,其中二例 >800 u,同时查血沉也有增块>20mm/h,经抗风湿治疗好转, 占本组病例10%。行脑CT检查ll例,其中一例证实为脑血 l-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小于10×109/L4例,~15× 管畸型,占本组病例5%。8例提示偏瘫对侧脑实质可见低密 109/L3例,~2O×109/L3例大于20X 109/L2例,未检3例; 度区,提示为脑梗塞,占本组病倒的40%。由此可见本组偏 查抗“O”3例,其中2例>800U,1例正常,查血沉4例,增 瘫多为猝发性。本文病例行脑电图检查l6例,均异常,均提 块者2例(同时并ASO增高),2例正常。其他检查均正常。 示受累半球(即对侧偏瘫)基本节律减弱,并有慢波改变,基 1.4分型:卒中型4例,急性型l3例占65%,间歇型3例。 本与CT定侧相吻合,与资料报导相符。 1.5治疗结果:入院常规给予抗生素、激素、维生素B1、 本综合症治疗原则首先是采用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 B6,能量合剂:并颅高压者给予20%甘露醇,为促进瘫痪肢 取相应措施及对症、支持疗法。有后遗症者加强功能锻炼,本 体恢复,加用血管扩张药,痊愈l1例,好转9例,无一例死 组除因治疗外,常规采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B1、B6和能 亡。 量合剂,并给予血管扩张药如地巴唑、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促 进瘫痪肢体恢复,治疗效果较满意。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