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裂化装置开工模拟方案
编 写 车间审核 单 位 生产管理处 审 核 机 动 处 安全环保处 技术质量处 批准
审核人 单位负责人 执行日期: 作废日期:
加氢裂化装置开工方案
2#加氢裂化装置在反应器催化剂装填完成后,反应系统进行气密合格,催化剂预硫化、钝化并切换原料油,本次开工是2#加氢裂化装置第一次开工,要求全装置人员加强学习,提高对本次开工艰巨性的认识,统一思想,争取装置一次开汽成功。
一 准备工作
1、装置所有管线水洗结束,气密合格,相关设备试运好用,相关电机送电。 2、水、电、风、汽引入装置,燃料气引到界区。
3、联系调度准备好足够的氮气(纯度>99.9%)及3000t 低氮油、500吨1#加氢裂化装置尾油、300吨1#加氢裂化装置重石脑油,并安排好原料罐及产品后路。
第 2 页 共 23 页
4、供氢装置生产正常,确保随时供氢。
5、联系调度和联合三车间准备好装置脱硫系统、循环氢脱硫系统开工用胺液及改好相关流程。
6、准备好点火用具、气密用的肥皂水、喷壶以及足够数量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
7、装置报警联锁系统试验合格、DCS组态完毕,检查确认仪表及计算机处于已投用状态,调试正常并签字确认。
8、操作工培训工作完成,组织学习开工方案。 操作确认人签字: 一级确认人签字: 二级确认人签字: 三级确认人签字:
9、公用工程耗量表(按照2012年的价格) 序项目内容 单位 数量 号 低氮油 吨 3000 1#加裂尾油 吨 500 1#加裂重石脑油 吨 300 公3.5MPa蒸汽 吨 10000 用1.0MPa蒸汽 吨 100 工新鲜水 吨 1000 程氮气 标立 150000 费瓦斯 吨 200 用 氢气 吨 20 电 度 600000 小计 总计
二、操作步骤
操作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单价 5661 5183 6140 204 138 1.5 1.2 4076 9740 0.62 金额 元 16983000 2591500 1842000 2040000 13800 1500 180000 815200 194800 372000 23376000 备注 第 3 页 共 23 页
1、 反应系统氢气气密
1.1 联系调度,引氮气充压至0.5MPa后泄压到0.02~0.10MPa置换空气,采样分析直至氧含量降至0.5v%以下,在C102出口引入高压氮气将反应系统压力升至3.0、6.0MPa,对反应系统进行气密,重点是所有拆过和更换过的法兰、阀门、头盖,如有需要则充压至10.0MPa气密。
1.2 联系调度引氢气至加氢处理装置,稍开V109A/B/C新氢进口阀,打开新氢压缩机进、出口手阀和一、二级返回阀(PV11102、PV11202、PV11302、PV10801A/B/C)及其前后手阀,向新氢机和临氢系统充压。
1.3 用V109进口阀控制,逐渐加大引气量以0.3~0.5MPa/h的速度升压。按依次进行1.0MPa、3.0MPa的氢气气密试验,视情况开新氢机进行升压。 1.4 在3.0MPa前,系统向冷、热低分引氢气同步进行气密,直至合格。气密合格后与高压系统做好隔离。
1.5 按规程启动C102A/B/C,依次进行5.0MPa、10.0MPa、14.5MPa氢气气密。 1.6 每到一个压力等级后,C102A/B/S停机恒压2小时。
1.7 14.5MPa氢气气密结束后,反应系统压力泄压至3.0MPa等待开工。 1.8 气密内容:
1) 检查方法:用肥皂水对检测点逐个进行试漏,全面检查泄漏情况。 2) 气密点具体检查内容:包括各设备、管线上的法兰、阀门、放空阀、
压力表、液面计、压力及流量引压线、热偶连接点,反应器头盖和换热器封头。恒压2小时,每小时记录一次系统压力。气密过程中如果发现泄漏,做好记号,联系保运人员处理。
3) 气密标准:在恒压期间,系统无泄漏;两小时静态压降≯0.05MPa合格。 1.9 气密注意事项:
1) 检查并确认临氢系统采样点氮气置换至氧含量<0.5V%后, 才能向装
置内引入氢气;
2) 新氢中CO+CO2<20μg/g,Cl含量<2μg/g;
3) 气密流程需经三级检查,做好与低压系统的隔离,严防高压串低压;
低压系统应留有排放口,严防低压系统憋压;
4) 气密试验要严格按设备升温升压规定,速度不能太快。一般升温速度
≯25℃/h,升压速度<1.5MPa/h;
5) 高、低压系统相连的管线如果有双阀组,采取的隔离方法是对双阀组
的双阀关闭,中间排凝打开。
-
第 4 页 共 23 页
6) 氢气气密过程中晚上要严格执行闭灯检查制度。
7) 气密试验要做到定区域、定点、定人、定时检查,并认真作好记录; 8) 氢气气密阶段特别注意角焊缝及仪表管线接头的检查。
9) 因新加裂使用新氢为外装置压缩机升压后送来,如新氢压缩机跳停内
操要特别注意控好新氢管网压力,控制小于4.6MPa。 10) 氢气气密时,系统泄压应向放空系统排放; 11) 如果发现大的泄漏,须停止升压或降压处理。
操作确认人签字: 一级确认人签字: 二级确认人签字: 三级确认人签字: 2、催化剂预硫化
2.1 催化剂预硫化前的准备工作
2.1.1瓦斯系统0.4MPa压力气密合格后,氮气置换瓦斯系统氧含量降至0.5 V %以下,联系调度把瓦斯引到炉前,用蒸汽吹扫炉膛,经采样分析合格后点反应炉长明灯。
2.1.2 按照操作规程启动C101。
2.1.3 当C101运行正常后,反应炉F101点主火嘴,以≯10℃/h的速度提反应器入口温度至140℃,当反应器的温度在135℃以上(E103出口Ti10507),启动新氢压缩机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升至12.0MPa,在升压过程中,安排外操对反应系统进行气密检查。
2.1.4 反应冷氢阀的试验:反应系统高压气密结束后按由下而上的顺序,逐个试验冷氢阀,使之全部灵活好用,每试验完一个阀后,将其一一关闭,同时观察各阀开度在20%时,床层温度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冷氢阀号位 TV10409 TV10412 TV10415 TV10417 TV10419 TV10421 确认人 试验情况 操作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第 5 页 共 23 页
2.2确定硫化进油条件:
加热炉循环氢量:全量循环 R101入口温度:140℃ 高分压力:12.0MPa 循环氢纯度:>85v% 操作确认人签字: 一级确认人签字: 二级确认人签字: 三级确认人签字: 2.3硫化步骤
(1)引低氮油进入反应系统循环
改好装置内收低氮油流程,改好反应系统低氮油循环的流程,联系调度引低氮油至V102, 当V-102液面达50%时,在V-102底部通过重污油线手阀开2扣排至V-304,排污1个小时并在P101入口采样观测是否有水,确认低氮油没水后启动P-101,控制泵出口FICA-10203流量120t/h,F-101出口温度稳定在140℃。待温波通过催化剂床层后,此时要调整F-101出口温度提至140℃后,再将进料量逐步提至230t/h(80%负荷)。
进油后,要派专人监视V-103液面,防止液面超高带至V-104内,严防循环机入口带油。V-103液位达50%时,调节LV10602A/B开度,向V-105进油。适时开启A-101、A-102,要派专人监视V-104液面,当V-104液位达50%时,调节LV10802A/B向V-106进料,适时开启A-207,V-105液位达50%时,低分油经A-207去不合格尾油线,排放硫化基础油2~4小时,尾油采样肉眼看不到颗粒即为合格。硫化油排放结束后,经反应开工线返回V-102,进行硫化油闭路循环。如果V-102液面达60%时,停止收硫化油,控制好各罐液位、压力。 (2)引硫化剂进入系统
a) 改通注硫流程,先向放空线排放3~5分钟。
b) 向系统进行注硫,最大注硫量为65kg/万Nm3循环氢,任何时候都不得超过此注入量。每次提高注硫量的间隔应大于15分钟。
c) 观察催化剂床层温升情况,大约会有15~30℃的温升,这个温波通过反应器大约用1~2小时,温波通过后方可按≯10℃/h的速度升温硫化。
操作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第 6 页 共 23 页
d) 随着硫化的进行会不断有甲烷生成,为了保持循环氢中氢纯度大于85v%,需联系调度外排部分循环氢入火炬系统并补新氢,外排尾气计量填表记录。 e) 开始注硫四小时后,每半小时分析一次R102出口循环氢中H2S浓度,直到测出H2S后,改为每小时测一次。 (3)230℃硫化阶段
a) 开始向反应系统注硫化剂后,以≯10℃/h的速度平稳提升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在循环氢中测出硫化氢前,不允许反应器内的任何温度点超过220℃。若超过就应降低反应器入口温度,使反应器内的温度不超过220℃。
b) 在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1v%后,即可认为硫化氢已穿透裂化反应器。而后,调整硫化剂的注入速率,维持循环氢中硫化氢的浓度在0.1~0.5v%,并继续以≯10℃/h的速度平稳提升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至230℃,恒温硫化至少8h。恒温期间,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应维持在0.1~0.5v%。
c) 230℃恒温硫化结束后,调整硫化剂的注入速率,使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5~1.0v%。而后,启动注氨泵,开始注无水液氨钝化,起始无水液氨注入速率为0.5t/h,并且继续以≯8℃/h的速度平稳提升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
注氨开始2小时后,开始在空冷器前注洗涤水。注水2小时后,开始每小时分析一次高分酸性水中氨含量。当高分酸性水中氨含量达到0.1w%时,认为氨已穿透。在氨穿透前,控制裂化反应器入口温度≯250℃,且任一床层温升≯5℃。否则,停止升温。
d) 当氨穿透后,调整无水液氨注入速率,维持高分酸性水中氨浓度约为0.8w%。继续以≯8℃/h的速度平稳提升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提升至290℃,恒温4h。在提温过程中,若硫化氢浓度<0.5v%,则停止升温,提高硫化剂的注入速率,直到硫化氢浓度达到要求。
e) 290℃恒温结束后,将反应循环改为大循环,并收1#加氢裂化尾油进入装置,以≯6℃/h的速度将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平稳提升至310℃。若裂化反应器任一床层温升超过5℃,则裂化反应器停止升温。同时调整硫化剂的注入速率,使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达到1.0~1.5v%,恒温2h。
f) 硫化终点判定
在R101入口温度为310℃,循环氢中H2S浓度为10000~15000L/L的条件下:
① R101入口气体与R102出口气体中的H2S浓度基本相同,且至少连续4
第 7 页 共 23 页
小时H2S浓度>1v%。
达到以上条件即认为到了硫化终点,然后在该条件下继续恒温1小时。
(4) 硫化、钝化期间的检测
a) 注硫化剂4小时后,每半小时检测一次循环氢中的硫化氢浓度。 b) 注氨钝化4小时后,每半小时检测一次高分酸性水中氨含量。 c) 若精制反应器床层总温升超过30℃,则停止升温,并且保持反应器
进口温度不变直至温升降到小于30℃。
d) 裂化反应器任一床层温升超过5℃,裂化反应器停止升温。 e) 催化剂硫化污水通过在线管道密闭排往酸性水汽提装置。 附:硫化升温曲线图
恒温4h
恒温6h
≯6℃/h
恒温8h
≯8℃/h
≯10℃/h
图1 催化剂硫化升温曲线 表1 催化剂硫化阶段的技术指标
硫化阶段
升温速度及技术指标
循环氢中硫化氢浓
度v%
01~05 01~05 05~1.0 05~1.0
140℃~230℃升温阶≯10℃/h。硫化氢穿透之前, 床段 层任一点温度不得超过220℃。 230℃恒温阶段
230℃~290℃升温阶段
290℃恒温阶段
恒温时间≮8小时
≯8℃/h。氨穿透之前,裂化反应器温度不得超过250℃ 恒温时间≮4小时
第 8 页 共 23 页
290℃~310℃升温阶
≯6℃/h
段
310℃恒温阶段 恒温时间≮2小时
2.4 氢气在反应系统的循环流程
H2V109 C102 R101/R102 F101 A101T10105~1.0 10~1.5
E106(壳)C101入口C101出口 E101/E102/E103/E104/E105(管)V103 E102/E105(壳) V104V107E107/E106(管)V108
图2 氢气循环流程
2.5催化剂预硫化温度290℃恒温前的流程
直馏柴油 V102 P101 E103/E101 R101 R102 循环氢 E106/E105/E102 F101 E101~E105 气 气
C101 T101 V104 A101 E107/E106 V103 液 液
V106 V105
A207 T201
硫化柴油循环 图3 预硫化流程
2.6催化剂预硫化温度290℃恒温后的流程
直馏柴油 V102 P101 E103/E101 R101 R102 循环氢 E106/E105/E102 F101 E101~E105 气 气
C101 T101 V104 A101 E107/E106 V103 液 液
第 9 页 共 23 页
V106 V105
T201
硫化柴 A207 P208 T202 F201 P202 V208 油循环
图4 预硫化流程
2.7 预硫化过程中的分析项目及分析频次
新氢(新氢采样箱):氢纯度、CO+CO2,4小时一次。
循环氢(循环氢采样箱):硫化氢含量半小时一次;组成4小时一次。
冷低压分离气体(V209出口采样箱):硫化氢含量4小时一次,组成4小时一次。 硫化油:冷尾油采样口硫含量4小时一次。 2.8 硫化阶段注意事项
(1) 当反应系统收低氮油后,V103、V104专人盯守,防止串压。
(2) 当温波穿透催化剂床层前要保持反应器入口温度不变。在整个硫化过程中硫化剂注入量≯最大起始注硫量。在硫化过程中,提温与提高注硫量不能同时进行。
(3) 为防止催化剂发生氢还原,引氢进装置时床层最高点温度应低于160℃。在H2S未穿透催化剂床层前,床层最高点温度不应超过220℃。
(4) 引入硫化剂后,要密切注意床层温升,升温速度要缓慢,一旦温升超过25℃,则减少硫化剂注入量或适当降低反应器入口温度。
(5) 催化剂硫化阶段一般不使用急冷氢,只有当其它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升的手段无效时才使用。
(6) 注硫中断时,反应器温度保持恒温。注氨中断时间如小于8小时,则把R102温度降到270℃以下。如果注氨中断超过8h,必须把R102温度降到250℃以下。
(7) 若降低加热炉温度和注急冷氢不能控制反应器温度,就要将装置泄压,加热炉熄火,并引入氮气冷却反应器。
(8) 硫化阶段, 不允许反应器床层温度超过330℃。
(9) 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大于1v%时,适当减少DMDS注入量;浓度低于0.5v%,可适当提高DMDS注入量。
(10)
在硫化过程中,如果出现C102停机,短时内无法恢复,则停注硫化剂,
直至C102开机,循环氢含氢浓度85%(v)以上再恢复到停注硫前的状态重新注硫。
(11)
注硫管线在投用前用氮气吹扫干净。
第 10 页 共 23 页
(12) V106脱水操作要特别注意防止H2S中毒,每次排水要保持一定界位。
采样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且需有人监护,防止H2S中毒。 操作确认人签字: 一级确认人签字: 二级确认人签字: 三级确认人签字:
3 切换原料油
3.1 切换原料油条件
处理量: 700
循环氢流量: ≥85v%
循环氢中H2S >0.1V% 反应器入口温度: ≯260℃
V102压力: 0.15MPa 60%
V104压力: 14.3MPa V104液位: 50±5% V106压力: 3.0±0.05MPa V106液位: 50±5% 分馏系统运行平稳、反应系统运行正常。 操作确认人签字: 一级确认人签字: 二级确认人签字: 三级确认人签字: 3.2 操作步骤:
操作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V102
液
位
:
全量循环
循环氢纯度:
操作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170t/h 氢油比: ≥
(1)将反应系统进料量降至170 t/h,由低氮开工油切换至换进100%的新鲜原料油,应分四步进行,每步更换25%新鲜原料油,并保持总进料量不变。每次换油应有足够的时间间隔(不少于3小时),以保持开工换油平稳操作。换油过程中,R102入口升温速度≯2℃/h,同时,必须严格控制精制油氮含量不超过
第 11 页 共 23 页
5g/g。若高于此值,应停止更换下一档次的原料油,调整R101温度使精制油氮含量<5g/g,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2)进25%新鲜原料油
联系生产调度,打开减压蜡油进装置界区阀,控制VGO流量为43t/h,同时分馏塔底油去原料缓冲罐的循环量降到127t/h,多余的未转化油走不合格尾油线外排,保持反应器总进料量为170t/h。换进新鲜原料油后,使用冷氢调节各催化剂床层的温升,使之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采样分析R101流出物中氮含量,R101床层温度按控制R101流出物中碱氮含量不大于1g/g,总氮含量不大于5g/g的原则进行调节。 (3)进50%新鲜原料油
控制VGO流量为85t/h,同时分馏塔底油去原料缓冲罐的循环量降到85t/h,多余的未转化油外排,保持反应器总进料量为170t/h。
调节R101床层温度,控制反应流出物中碱氮含量不大于1g/g,总氮含量不大于5g/g。 (4)进75%新鲜原料油
控制VGO流量为127t/h,同时分馏塔底油去原料缓冲罐的循环量降到43t/h,多余的未转化油外排,保持反应器总进料量为170t/h。调节R101床层温度,控制反应流出物中碱氮含量不大于1g/g,总氮含量不大于5g/g。
在已换进75%新鲜原料油后,方可在2小时后逐步停止注氨和注硫化剂。 (5)进100%新鲜原料油
换进100%新鲜原料油,调整反应温度使氮含量和转化率达到指标要求后,用冷氢调节R102,使每一床层的出口温度基本相同,确信在该负荷下操作已经比较平稳后,才允许将进料量调到设计值。 (6)注意事项
若任一反应器温度超过正常操作30℃,应按紧急情况处理。注氨钝化和
分步换进原料油过程中,要求循环氢纯度≮85v%,循环氢中H2S浓度≮0.1v%。
在系统进行提量、提温的同时,要注意系统压力的变化,随着反应温度
的增加,氢气消耗量会增大,系统压力下降,通过新氢机增加新氢注入量。另外,通过废氢排放量,调节循环氢的氢纯度≥85v%。
在切换为原料油后,要控制好反应器各床层温度,防止床层超温,并保持任
第 12 页 共 23 页
一床层温升不超过设计要求。 操作确认人签字: 一级确认人签字: 二级确认人签字: 三级确认人签字: 4 分馏系统油运
4.1 分馏部分开工条件及准备工作
(1) 水联运过程中暴露的管线、设备、仪表等问题已处理完毕,拆除临时线。 (2) F201烘炉完毕。
(3) 联系生产调度,罐区准备好1000吨开工低氮柴油。
(4) 分馏系统的各塔、罐用氮气置换合格,并用氮气充压,V106压力0.5MPa,T201压力0.2MPa,V202压力0.03MPa。
(5) 联系好电气、仪表、钳工等保运人员。
(6) 检查消防设施及可燃气体、硫化氢浓度监测和报警设施。
(7) 检查流程中各低点排凝全部关闭,投用分馏系统相关的安全阀及伴热线。 (8) 检查蒸汽发生器准备情况,待分馏系统进行热油循环时即可投入运行。 4.2 垫油和建立冷油循环
(1) 垫油流程
V105 ↑ ↓
开工柴油→SR101→V106→E107→T201→V208→P202→F201→T202 ↑ ↓ A207←E211←E212←E205←E218←P208
图4-1垫油流程
(2)
垫油操作步骤:
操作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a) 打开V102顶部氮气手阀氮气置换,取样分析氧含量小于0.5%合格,关
闭充氮阀,并投用调节阀组PV10201AB。
b) 引燃料气至PV10201A前,并确认本装置中与燃料气管线相连的其它阀门
关闭,打开PV10201A/B前后手阀及后路放空手阀(去火炬),并投用PIC10201,压力控制0.1MPa。
第 13 页 共 23 页
c) 投用V102顶部安全阀SV102A,SV102B上游手阀关闭,下游手阀打开。 d) 并按三级检查的要求确认收油及循环流程。打开V201顶部氮气手阀氮气
置换,取样分析氧含量小于0.5%合格,充氮至0.2 MPa,关闭充氮阀,并投用调节阀。
e) 打开V202顶部氮气手阀氮气置换,取样分析氧含量小于0.5%合格,充
氮至0.03 MPa,关闭充氮阀,并并投用调节阀,引燃料气入V202作气封气。
f) 分别投用T201、V202的压控PIC20101、PIC20303A/B,压力分别控制在
0.2MPa、0.03MPa,并相应打开其调节阀的前后手阀及后路放空手阀。 g) 打开开工柴油入装置界区阀和进SR101管线手阀,引开工柴油进装置。
建立V106液位60~80%。
h) 当V106液面达80%静置脱水后,贯通V106——E107——T201流程。 i) 打开至T201分馏部分垫油线上的FV10801调节阀,向T201垫油至80%
液位。
j) T201塔底油经E104、E218进入V208,当V208液位达到50%液位时,按
规程启动泵P202A/B经F201向T202垫油,通过F201的四路进料阀FV20201~20204控制流量,T202液位收高, T203、T204液位收至80%,液位校对正常后,启动P205、P206经不合格线外送,同时校对相关仪表,T203、T204系统仪表校对合格后,降低T202液位80%,T203、T204系统液位降至50%时停P205、P206。 k) 当T202液面达80%后,串通
T202--P208A/B---E218---E205—E212---E211
l) ---A207---FV20603--- -不合格尾油出装置流程,外排3小时。 m) 分馏部分外排3小时后,停止外排,维持V105、V106、T201、T202液位
80%循环脱水。
n) 投用各热油泵的预热线,在泵低点和V106脱水,尽可能脱尽系统内的游
离水。
4.3 建立热油循环
(1) 热油循环流程
第 14 页 共 23 页
A201V105E211T201E212E201V201P202E218V202F201P208A202T202V208E205
图4-3热油循环流程
(2) 热油循环操作指标 T201:顶部压力:0.2±0.05MPa T202: 回流罐V202压力:0.03MPa F201:炉出口温度:150℃、250℃ (3)热油循环步骤
a) 冷油循环正常后,F201开始点火升温前,E208、E204进除氧水,V401
液位控制60%,分馏系统收1#加氢裂化装置尾油200吨。
b) 打开E201循环水进出口阀,启动A201和A202。投用TIC20404AB,使部
分介质通过E205管程,而大部分介质走旁路阀TV20404B。投用TIC20703AB,使部分介质通过E212管程,而大部分介质走旁路阀TV20703B。投用TIC20602,使部分介质通过E211管程,而大部分介质走旁路阀TV20602。循环油经FV20601至T201循环。
c) 按操作规程点燃加热炉F201,升温速度控制在15~20℃/h(以F201出
口温度为准)。适时往F201的1.0MPa过热蒸汽管线通保护蒸汽(注意蒸汽排凝、暖管),在出炉高点放空,当F201过热蒸汽出口温度达180℃后,通过调整蒸汽量控制过热蒸汽温度不大于400℃。
d) F201出口温度达到150℃系统恒温脱水,无明水方可继续升温。升温速
度控制在20~25℃/h。
e) F201出口温度达到250℃系统恒温脱水,进行热紧。
f) 在热油循环中,注意各塔液面的平稳,液面下降,可收油补入。 g) F201升温程序见表4-1。
h) 通过FV20104控制V201液位50%。当V201界位达50%后,投用LV20103
把含硫污水送至V310。
i) 随着F201升温,T202顶压力不断上升,将回流罐V202的压力控制在
0.03MPa(压力不够可补入氮气)。启动P203A/B将轻组分外送。当V202界位液面达50%后,按规程启动P204A/B,经LV20303把含油污水送至
第 15 页 共 23 页
V112。
j) 当T203、T204液位达到80%液位后,启动P205、P206将产品经不合格
线外送。
k) T201进料温度控制在200℃左右, T202底温控制250℃左右,各塔的液
面控制在60%,各罐的液面控制在50%。
表4-1 F201升温程序表
温度范围℃ ~150 150 150~250 250 升温速率℃/h 15~20 20~25 备注 5~7h 恒温脱水无明显痕迹 5~6h 2h 注:升温以F201出口温度为准。
4.4 吸收稳定系统循环
T205、T206系统氮气气密0.5MPa合格后,氮气置换系统氧含量小于0.5%(v),联系调度通过开工石脑油线收石脑油至脱硫化氢汽提塔回流罐V201、脱丁烷塔回流罐V203,当V203液位达到80%,启动P209将石脑油送入T205,当V201液位达到80%,启动P201将石脑油送入T205,当T205液位达到80%,引氮气将T205压力升至0.5MPa后将石脑油压入T206,当T206液位达到80%时,启动P212将石脑油送入T205经轻污线外甩2小时后循环,各塔的液面控制在60%停止外收石脑油。
当分馏系统热循环时,吸收稳定系统冷油运合格,将尾油逐渐改入脱丁烷塔T205重沸器E212,逐渐提高T205底温至150℃,在提温前投用T205顶部空冷及水冷器,吸收稳定系统开始热循环。吸收稳定系统循环流程见下图
A204E209开工石脑油线PV20701去V204T206副线V201来FV20104E211E210T205FV20701氮气V203T206P209FV20801干气入口FV20502轻石出装置P212FV20804去T207A205E213FV20702
第 16 页 共 23 页
图4-4 吸收稳定系统循环流程图
4.5 注意事项
(1) 当热油经过冷换设备或蒸汽发生器时,要打开另一端放空,避免单程受
热,或及时给上冷却水,升温时应先启用空冷。 (2) 各塔、容器要防止憋压。
(3) 热油泵的预热线在冷油循环时就投用,运行泵要切换使用,冷换设备、
调节阀的副线要过流。
(4) 当分馏系统250℃热紧时,车间要对每一片法兰挂牌确认。 (5) 经常清理泵的入口过滤网,防止泵抽空,引起液面波动。 (6) 防止跑、冒、滴、漏等事故的发生。
5. 分馏系统开工
5.1 装置改为大循环并收1#加氢裂化装置尾油后,当T201入口温度达到200℃时,开始向塔底引入汽提蒸汽,适当调整汽提蒸汽量,将T201的压力逐渐调整 至0.9MPa,液位控制在50%,塔顶温度控制在125℃,多余粗石脑油送至T205。通过FV20104控制V201液位50%。当V201界位达50%后,投用LV20103把含硫污水送至V310。
将航煤、柴油等产品线物料改至污油线外排。及时调整加热炉F201,按15~20℃/h的升温速率提高其出口温度至300℃。
5.2当T202底温大于200℃时,塔底引入汽提蒸汽,适当调整汽提蒸汽量。随着F201升温,T202顶压力不断上升,将回流罐V202的压力控制在0.03MPa(压力不够可补入氮气)。启动P203A/B打部分回流并外送。尽量维持T202顶部温度在134℃。当V202界位液面达50%后,按规程启动P204A/B,经LV20303把含油污水送至V112。当回流泵的回流量达到80t/h,启动中段回流泵P207,当T203、T204液位达到80%液位后,启动P205、P206将产品经不合格线外送。原料油100%切换后,关闭大循环线手阀,稳定V102液位在60%.
5.3在原料切换进装置4小时后,根据物料性质情况,按15~20℃/h的升温速率提高F201出口温度至380℃。T201、T202进料温度超过200℃以后分别投用汽提蒸汽,T201、T202汽提蒸汽量控制分别为4t/h、3t/h。
5.4 T201塔顶轻石脑油经P201送T205,T205液位收到60%投用E212重沸器热源,投用重沸器热源前投用塔顶空冷及水冷,投用重沸器热源后逐渐提高塔底温
第 17 页 共 23 页
度至167℃,回流罐建立液位后开P209打回流控制塔顶温度在73℃生产,液态烃经T207脱硫后经不合格线外送,轻石走不合格线外送。
5.5 根据T202侧线温度,调节合适的侧线抽出量,并稳定T203、T204液位。 5.6 根据反应部分的实际情况,调整分馏系统各参数至正常指标,石脑油出装置温度小于40℃,航煤出装置温度小于50℃,柴油出装置温度小于60℃,尾油出装置温度控制在70℃左右。当参数调整稳定后,联系调度将轻石脑油、重石脑油改走轻石作乙烯料线、煤油改走柴油出装置线,并联系化验采样分析T202重石脑油、T203柴油、T204航煤,合格后联系调度将产品改走合格线出装置。T206石脑油循环量控制在25t/h,逐渐改入干气,T206压力控制在0.6MPa运行。 5.7 投用F201低压主火嘴。 5.8 适时投用HT101、HT102。
5.9 装置运行平稳后,根据生产需要将装置负荷提到100%,调整分馏系统各参数至正常指标: 操作确认人签字: 一级确认人签字: 二级确认人签字: 三级确认人签字: 6. 膜分离的开工 氮气置换操作步骤 6.1 操作步骤
6.1.1 确保下列手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A 原料气管线上游的阀门;
B 尾气管线T-3上游的阀门HV21501 C 尾气管线T-3下游的阀门V09 D 氢气管线T-2上游的阀门V07 E 氢气管线T-2下游的阀门V11
F 所有排污阀、放空阀和取样阀
操作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6.1.2 确保下列调节阀(或手动阀)处于失气时的安全位置,相应的调节器处
于“手动”位置:
A 温度调节阀 (TV-21501),关闭; B 流量调节阀 (HV-21501),关闭; C 旁 路 阀 DV-21501B,打开;
第 18 页 共 23 页
D 导流调节阀 (DV-21501A),关闭。
6.1.3 打开所有仪表的表根阀, 确保所有的仪表和管路已完全释压 (核实所有
的压力表 指示应为零)。
6.1.4 如果过滤器和气液分离器内存有液体,则将其排掉,并关闭底阀。 6.1.5 打开氮气管线T-5上游阀门,去掉盲板,慢慢打开V27/V28给系统升压
至气源压力,关闭注氮阀V27/V28。
6.1.6 打开放空管线50-FL-22032206 -2.0上的V20/V21,慢慢地对预处理系
统降压。
6.1.7 重复以上升、降压步骤,对预处理系统进行置换,直至置换出的气体中
氧含量等于或低于0.5%V,并立即关闭V20/V21。 6.1.8 关闭V27/V28。 按以下步骤置换膜分离系统:
6.1.9 切除系统联锁,然后打开HV-21501至10-30%
6.1.10 打开V05,然后慢慢打开V06,缓慢为膜分离器系统升压,直至升压至气
源压力,关闭注氮阀V27/V28。
6.1.11 打开V07慢慢打开V20/V21及V13/V14放空,观察压力表PG21504,当
压力降至0.3MPa时,关闭V20/V21及V13/V14 。
6.1.12 重复步骤3.2.11至3.2.12,对膜分离器及管路进行置换,直至置换出
的气体中氧含量低于0.5%V。 6.1.13 关闭V05,V06,HV-21501,V07。 6.1.14关闭氮气阀V27/V28。
6.1.15 置换完毕,关闭所有工艺阀门。 6.1.16 将联锁重新投入运行 开车操作步骤
6.2 预处理部分开车操作
预处理的开车,是通过PRISM膜分离器的旁路,经过管路P-22032201,P-22032202,P-22032203,P-22032204,P-22032206及P-22032210、P-22032211进行的。在预处理的开车平稳后,方可切入PRISM 膜分离器管线,投入运行。
6.2.1 将手动阀门置于下列位置:
A 关闭所有调节阀的旁路及排净阀;打开调节阀前后的截止阀。
B 确保氮气管路V27/28阀是关闭的,且盲板已恢复关闭位置; C 确信普里森分离器升压阀V05/V06是关闭的,V04,V07,HV21501是关闭
第 19 页 共 23 页
的;
D 所有的仪表根阀是打开的;
E 所有的安全阀的前后阀门是打开的;
F 所有排污阀、排气阀、放空阀和取样阀是关闭的;
G仪表空气可供所有调节阀门使用;气源阀全部打开。 6.2.2 确保下列控制阀(或手动阀)处于失气时的安全状态: A 温度调节阀 (TV-21501)关闭; B 流量调节阀 (HV-21501)关闭;
C 导流调节阀 (DV-21501A)关闭;DV21501B打开
6.2.3 重要:确信处于DV-21501A的旁通管线上的阀V05/V06是关闭的,确信
管线P-22032205上的阀门V04已关闭。
6.2.4 打开尾气放空管路FL-22032206-2.0上的阀V20/V21。如果不愿意排空,
可以打开T/3下游阀门及V09并通知下游接收原料气
6.2.5 打开原料气T-1 上游的阀门,打开V01,观察PG21501,以0.3-0.5MPa/
分的速度,慢慢给系统升压。
6.2.6 当系统压力达到2.75MPa(G) 时,观察流量计FIR-21501,建立稳定流量。 6.2.7 打开预冷器E-221冷却水进出口阀门V42\\V44,使原料气冷却到40℃;
打开原料气加热器(E-222)蒸汽管线上的阀门V32/V33和排水阀V36/V38准备加热器的操作。
6.2.8 慢慢打开调节阀TV-21501通蒸汽,将原料气温度调节器(TICSA-3120)
设定为70℃, 并置于“自动”。
6.2.9 轻开阀V62,将加热器壳体内空气排净,然后关闭。
6.2.10 检查原料气温度调节是否稳定,TG-21503和 TICSA-21501的指示均应处
于70℃。
6.2.11 通过液位计LG-21501观察液位,并确保气液分离器的液位小于15%。 6.2.12 膜分离部分启动前,确保气液分离器底阀 (V54)及V52/V53、过滤器底
阀V56abcd是关闭的。
普里森分离器的启动、运行:注意: 在普里森分离器的操作条件稳定之前,不要
使用产品气。
6.2.13 打开阀V04,然后慢慢打开普里森分离器升压管线上的阀门V05/V06 给
普里森分离器升压。注意观察PG-21504,控制升压速度不大于0.3MPa/min. 。
6.2.14 继续升压,直至普里森分离器压力(观察PG-21504)完全达到工作压力
第 20 页 共 23 页
(2.72MPaG)为止。 6.2.15 确认所有报警已解除。
6.2.16 按下HS-21501A上的“START”按钮,打开DSV-21501,并关闭阀门
V05/V06
注意: 非常重要的是,DV21501A的旁路阀V05、V06必须关闭。如果此阀门一直开着,并且在以后停车时也是打开的,则会造成分离器的损坏。 6.2.17 慢慢打开普里森膜分离器尾气的阀门V20/V21; 6.2.18 打开排空阀V20/V21气体放空。或者送入下游管路!
6.2.19 根据原料气流量,使FIC21501为16766NM3/H左右的设计值。 6.2.20慢慢打开普里森膜分离器氢气侧的阀门V07。
6.2.21根据FIR21501指示,调整HV21501设定值,从而调整产品氢气的纯度和
回收率。
6.2.22取样分析,当渗透氢气纯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先打开渗透气管路出口T-2
下游的阀门准备外送。
6.2.23慢慢打开渗透气管路出口T-2前的阀门V11,同时慢慢关闭放空阀V13V14 6.2.24 记录流量,温度和压力,并从采样器取样分析氢气和其它气体的纯度。
7 中低压脱硫系统开工 7.1 贫溶剂循环
(1) V205、V206、V207、T207、T208系统氮气置换氧含量小于0.5%(v)后,投用V205、V206瓦斯压控,瓦斯压控后路改通至火炬,V205、V206压力控制在0.2MPa,由装置外缓慢引贫溶剂进V205以及V206,控制液位50%,T207、T208系统充氮气至0.5MPa。
(2) 启动P213A/B向T207进溶剂至60%液位;启动P214A/B向T208进溶剂至60%液位;启动P103A/B向T101进溶剂至60%液位;
(3) 进溶剂结束后,投用塔的液控阀,将富胺液液送出装置,建立胺液循环。为避免低浓度的胺液对其它装置造成冲击,出装置的流量要尽量控低。当进装置的贫液量超过300吨后,循环量可以按正常控制。
(4) 联系仪表人员,对系统仪表进行对校。
操作确认人签字: 一级确认人签字: 操作时间: 确认时间: 第 21 页 共 23 页
二级确认人签字: 三级确认人签字:
7.2 引进原料气
(1)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引入原料气前,将系统盲板复位。维持T208贫溶剂量22t/h,低分
气体需要进行脱硫时,将低分气改入脱硫系统;维持T207贫溶剂量19t/h,液化气需要进行脱硫时,将液化气改入脱硫系统;
(2) 向T208引入低分气,投用压控P21102,将脱硫后的低分气送至ME-201。压力逐渐提至0.5MPa。低分气分析合格后,改进膜分离提纯,尾气改出装置,膜分离提纯气先放火炬线,并马上联系分析站分析氢气纯度,分析合格后联系调度改合格线出装置;向T207引入液化气,投用压控P21001,液化气走不合格线外送,分析合格后联系调度改合格线出装置。
(3)
投用富胺液闪蒸罐V207,液位控制在50%,通过FV21201控制富胺
液出装置流量。
(4)
控制各塔的液位、温度和压力,平稳参数。
操作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操作确认人签字: 一级确认人签字: 二级确认人签字: 三级确认人签字:
8 循环氢脱硫系统投用
8.1 在反应、分馏系统开工正常,装置产品合格后,循环氢脱硫系统引入胺液循环。
8.2 当V206液位达到60%时,改通流程,将P103最小流量线调节阀阀位开度开至60%,关出口阀。启动P103,稍开出口阀,往T101打胺液。
8.3 T101液位达到50%时,缓慢打开T101液位控制阀上、下游手阀,用调节阀控制T101液位正常,建立胺液循环。
8.4 逐渐开大P103出口阀,关小最小流量线调节阀,调整进T101胺液量至98t/h。
8.5 投用循环氢脱硫塔,逐渐关小T101循环氢旁路阀,将循环氢引入脱硫系统,建立循环氢包括循环氢脱硫系统在内的反应系统正常循环。
第 22 页 共 23 页
操作确认人签字: 一级确认人签字: 二级确认人签字: 三级确认人签字:
9 蒸汽发生系统的投用
操作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9.1 热油循环期间适时投用蒸汽发生器。 9.2打开低压汽包V401顶的放空阀。
9.3打开进水阀门引除氧水至V401控制水位在50%~60%,此时可适当在V401、 E204、E208低点排水冲洗。
9.4缓慢打开E204、E208管程进、出口阀,引少量热油进发生器,水汽系统自动建立循环,产生的蒸汽从V401顶放空,控制好汽包液面。 9.5打开V401底部的排污阀连续排污,投用连续排污扩容器V402。
9.6蒸汽放空期间,应严格控制热源,注意检查产汽系统的密封面是否泄漏,严防汽包超压。
9.7启用加药设施,应确认注药泵上量并运行正常,往V401内加入Na3PO4,保证蒸汽质量。
9.8蒸汽分析合格后,征得调度同意后,逐渐关小放空阀,将发生蒸汽并入管网,压力控制在1.2MPa。 操作确认人签字: 一级确认人签字: 二级确认人签字: 三级确认人签字: 10 注意事项
10.1装置气密必须严格检查流程,防止窜压和泄漏,静密封点要一个一个的检查确认。
10.2开泵注意控制泵的出口流量,防止抽瘪罐。
10.3 装置油运过程中注意机组运行参数的收集及维护,多切换拆清滤网同时考察泵的出入口阀门是否关严。
10.4 油运及硫化过程中,专人查看低点手阀是否关严,防止跑油。外操巡检人
操作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确认时间: 第 23 页 共 23 页
员要汇报液位、调节阀阀位,内操有表格记录好。
10.5 注硫中断时,反应器温度保持恒温。注氨中断时间如小于8小时,则把R102温度降到270℃以下。如果注氨中断超过8h,必须把R102温度降到250℃以下。 10.6 反应系统升温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管线及设备的热膨胀,安排专人对不同温度阶段的弹簧支吊架检查标识。
10.7在切换为原料油后,要控制好反应器各床层温度,防止床层超温,并保持任一床层温升不超过设计要求。 11 防飞温注意事项
(1) 当温波穿透催化剂床层前要保持反应器入口温度不变。在整个硫化过程
中硫化剂注入量≯最大起始注硫量。在硫化过程中,提温与提高注硫量不能同时进行。
(2) 为防止催化剂发生氢还原,引氢进装置时床层最高点温度应低于160℃。在H2S未穿透催化剂床层前,床层最高点温度不应超过220℃。
(3) 引入硫化剂后,要密切注意床层温升,升温速度要缓慢,一旦温升超过25℃,则减少硫化剂注入量或适当降低反应器入口温度。
(4) 催化剂硫化阶段一般不使用急冷氢,只有当其它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升的手段无效时才使用。
(5) 注硫中断时,反应器温度保持恒温。注氨中断时间如小于8小时,则把R102温度降到270℃以下。如果注氨中断超过8h,必须把R102温度降到250℃以下。
(6) 若降低加热炉温度和注急冷氢不能控制反应器温度,就要将装置泄压,加热炉熄火,并引入氮气冷却反应器。
(7) 硫化阶段, 不允许反应器床层温度超过330℃。
(8) 反应切换原料油过程中若任一反应器温度超过正常操作30℃,应按紧急情况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