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学设计

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一) 学习鸦片战争前19世纪英国与中国的对比,明确社会形态由 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发展,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封 建落后的中国无法抗衡先进的资本主义英国。 教学目标 (二) 通过分析19世纪英国与中国,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期世界的变 化,在世界中,分析中外共时性问题。 (三) 授课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史料,了解多种历史的呈现方式,并根据史料印证历史结论。 (四) 引导学生读懂图片、文献材料,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问题,形成理解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 (五) 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六) 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因应,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培养学生从世界文明的角度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反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用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文明,向其他文明学习、借鉴。 教学重(一)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师夷长技以制夷。 点、难点 (二)难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学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在分析过程中对比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情况,培养学生分析中外共时性问题的能力——历史时空观。 教学设计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与中国 中国 西方 政治 君主,日益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经济 小农经济,科技落后 工业,生产力发达 军事 武备落后,废弛 船坚炮利 外交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世界霸权,殖民扩张 综合 社会矛盾,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归纳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积极对外扩张,掠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原料和商品市场。 2、主要原因: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3、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二.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鸦片战争的冲击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1、过程(图片) 2、结果:战败, 签订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结合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结合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证和历史解释1、过程 2、结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能力。 中俄《北京条约》 、《瑷珲条约》等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对鸦片战争的因应 (一)代表人物主张及实践: 1、林则徐: ①著述:编译出《四洲志》 ②实践:设立译馆 2、魏源 ①著述:编撰出《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②主张: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3、徐继畬: ①实践: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 ②著述:撰成《瀛环志略》 (二)评价:(进步、启蒙、爱国 ,局限) (1)进步: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效仿,是对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2)启蒙:为早期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眼界,启迪思想,引导探索救国之路;开创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3)爱国: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强国御辱。 (4)局限: ①没有脱离阶级和时代的,对西方的学习是肤浅的,局限在器物(技术)层面; ②根本目的是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 ③没有付诸实践; 学习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战争做出的积极反应,培养学生树立全球史观。在评价中国的探索时,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角度。 本课在内容设置上强调全球史观下如何看待鸦片战争,注意引导学生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认识鸦片战争。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