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年级 化学 学科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2.3制取氧气(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掌握实验室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与操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形成能主动与他
人合作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以致用的责任。
【学习重点】 (1)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2)掌握实验室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 【学习难点】 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体验。 【学前准备】
1.如何检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 2.氧气有何用途? ; 。 【实验探究】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1.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是 色液体,二氧化锰是 色固体。 2.探究实验:
学生活动 实验(1) 实 验 内 容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情况 分析、思考、结论 在试管中加入5ml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 实验(2) 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待实验(2)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实验(3)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可重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根据这一事实,你对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有什么看法? 。 资料:1.过氧化氢溶液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缓慢地分解出氧气。
2.如果实验前称出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再称量,会发现它的
质量没有改变。
【知识归纳】: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 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和 在
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对催化剂的理解是“一变两不变”。其中的“一变’指 ; “两不变”指① ② 。
3、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
。 【思考与交流】
1、有了催化剂是否可以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2、没有催化剂反应能否进行呢?
3、二氧化锰是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4、分解双氧水制氧气是不是只有二氧化锰能做催化剂? 【讨论与交流】
1.如何将刚才实验生成的氧气导出? 。
2.选择下图仪器组装制氧气的装置,你有哪几种方式? 。 3.哪套装置简单?哪套装置最好?为什么? 。
A B C D E F G H 【巩固练习】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忘了放二氧化锰,会造成的后果是 ( )
A、没有氧气生成 B、产生氧气很慢 C、产生氧气的质量少 D、无明显区别 2、在化学反应中使用适宜的催化剂,一定可以(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 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 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 任何化学都需要催化剂
4、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铁反应能产生大量氧气,但反应前后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都没有发生改变,则反应中氧化铁所起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