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液氨罐区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卡

液氨罐区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卡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氨区专项安全检查卡

活动主题:氨区安全检查 检查负责人: 检查组成员: 检查时间: 序号 检查项目 安全要求 检查标准 1.氨区应布置在厂区边缘且处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检查方法 检查情况 一

2.设置必要数量的风向标。 3.生产区应符合火灾危险性乙类和抗震重点设防类 标准和要求。 4.氨区设备配置和系统应满足国家和行业有关技术 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储罐应符合《压力容器》 (GB150-2011)特种设备相关规定。 查阅制度、5.氨区应设置避雷保护装置,并采取防止静电感应的现场检查、预案、运行检修规程措施,储罐以及管道系统应可靠接地。 等。 6.氨区电气设备应满足《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 置设计规范》,符合防爆要求。 7.氨区大门入口处应装设静电释放装置。静电释放装 置地面以上部分高度宜1.0m,底座应与氨区接地网干 线可靠连接。 8.氨区入口应设置明显的职业危害告知牌、安全警示 标志。职业危害告知牌应注明氨物理、化学特性、危 害防护、处置措施、报警电话等内容。 9.氨区应设置两个以上对角或对向布置的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门应向外开, 1

一 安全要求 10.氨区应设置洗眼器,水源宜采用生活水,防护半径不宜大于15m。 11.洗眼器应定期放水冲洗管路,保证水质,并做好防冻措施。 12.氨区宜设置消防水炮,消防水炮采用直流/喷雾两用,能够上下、左右调节,位置和数量以覆盖可能泄漏点。 13.氨区应设置能覆盖生产区的视频监视系统,信号能传输到集控室或监控值班室。 14.氨区应设置事故报警系统和氨气泄漏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应覆盖生产区并具有远传、就地报警功能。 15.氨区应设置用于消防灭火和液氨泄漏稀释吸收的消防喷淋系统。消防喷淋系统喷淋管按环型布置,喷头应采用实心锥型开式喷嘴,稀释用水量满足消防喷淋强度要求。 16.储罐区宜设置遮阳棚等防晒措施。 17.每个储罐应单独设置用于罐体表面温度冷却的降温喷淋系统,且喷淋强度满足降温要求。 18.储罐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自动装置,当温度和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启动降温喷淋系统;压力和液位超过设定值时切断进料;液氨泄漏检测超过设定值时启动消防喷淋系统。 19.安全自动装置应采用保安电源或UPS供电。 20.储罐区应设置防火堤,有效容积应不小于最大氨储量,并在不同方向设置不少于2处越堤人行踏步或坡道。 21.与液氨储罐相连的管道、法兰、阀门、仪表等宜在储罐顶部及一侧集中布置,且处于防火堤内。 2

查、查阅制度、预案、运行检修规程等。 现场检查、查阅制度、预案、运行检修规程等。

一 安全要求 22.氨区及输氨管道所有法兰、阀门的连接处均应装设金属跨接线。与储罐相连的管道、法兰、阀门、仪表等宜按照附表选择,并考虑相应的防腐措施。 23.卸氨区应装设万向充装系统用于接卸液氨,禁止使用软管接卸。万向充装系统应使用干式快速接头,周围设置防撞设施。 24.氨区气动阀门应采用故障安全型执行机构,储罐氨进出口阀门应具有远程快关功能。 25.氨区废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国家环保标准,严禁直接对外排放。 1.氨区作业人员应熟知氨区作业规程规范和应急措施,作业前按等级进行风险评估,并做好安全交底工作。 二 运行维护 2.进入氨区应先触摸静电释放装置,消除人体静电,并按规定进行登记。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氨区,禁止穿着可能产生静电的衣服和带钉子的鞋进入氨区。 现场检查、查阅制度、预案、运行检修规程3.从事设备运行操作或检修维护作业时应使用铜质等。 等能防止产生火花的专用工具。如必须使用钢制工具,应涂黄油或采取其它措施。 4.储罐安全自动装置应投入运行,严禁随意解除连锁和保护。确需解除的,应严格遵守规定,履行相关手续。 5.运行值班人员应按规定巡视检查氨区设备和系统运行状况,定期测定空气中氨气含量,并做好记录,现场检查、查阅制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预案、运行检修规程6.运行值班人员应加强对液氨储罐温度、压力、液位等。 等重要参数的监控,严禁超温、超压、超液位运行。 7.储罐液位计应有明显的限高标识,运行中液氨储罐 二 3

存储量不得超过储罐有效容量的85%。 8.运行中不准敲击氨区设备系统,接卸、气体置换、倒罐等重要操作应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 9.接卸液氨应按照规定执行,并遵循以下原则: 1).接卸前检查液氨出厂检验报告,确认液氨纯度符合要求; 2)液氨运输人员负责槽车侧的阀门操作,氨区操作人员按照操作票逐项操作氨区内设备系统; 3)卸氨控制流速在1m/s以内,防止静电摩擦起火; 4)接卸液氨时应注意储罐和槽车的液位和压力变化,不得超过规定的安全液位高限; 5) 恶劣天气或周围有明火等情况下,应立即停止或不得进行卸氨操作。夜间一般不进行卸氨操作; 6)卸氨结束,应静置10分钟后方可拆除槽车与卸料区的静电接地线,并检测空气中氨浓度小于35ppm后,方可启动槽车。 10.氨系统气体置换遵循以下原则: 1)确保连接管道、阀门有效隔离; 2)氮气置换氨气时,取样点氨气含量应不小于35ppm; 3)压缩空气置换氮气时,取样点含氧量应达到19.5-21%; 4)氮气置换压缩空气时,取样点含氧量小于2%。 11.氨系统发生泄漏时,应使用便携式氨气检测仪或肥皂水查漏,禁止明火查漏。 12.检修维护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经充分置换并采取可靠隔离措施后方可工作。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法兰等设备。 13.氨系统经过检修后,应进行严密性试验。 14.氨区及周围30m范围内因工作需要动用明火或进行可能散发火花的作业时,应按规定办理动火工作

4

现场检查、查阅制度、预案、运行检修规程等。 二 票,检测可燃气体浓度符合规定后方可动火。 15.严禁在运行中的氨管道、容器外壁进行焊接、气割作业。储罐内检修维护作业,应有效隔离系统,并经气体置换,同时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 1.发电企业应按规定编制液氨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 2.发电企业应制订液氨泄漏事故应急年度演练计划, 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3.发电企业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物资, 防护用品和应急物资配备数量不得少于附表规定。 4.发现液氨泄漏,现场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并按规 定报告。当液氨发生严重泄漏时,运行值班人员应停 运相关设备,切断液氨来源并使用消防水炮进行稀现场检查、查阅制度、释。 预案、运行检修规程5.发电企业接到液氨泄漏报告后,应启动应急预案,等。 组织专业人员处理。现场处理人员不得少于2人,严 禁单独行动。 6.当泄漏有可能影响周边居民人身安全时,发电企业 应立即报告当地,并告知附近居民。 7.液氨泄漏或现场处置过程中伤及人员的,按如下原 则紧急处理: 现场检查、查阅制度、1)人员吸入液氨时,应迅速转移至空气新鲜处,预案、运行检修规程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应进行输氧;如呼吸等。 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迅速就医; 2)皮肤接触液氨时,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 2%硼酸溶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并迅速就医; 3)眼睛接触液氨时,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迅速就5

三 三

医。 8.液氨严重泄漏或液氨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以及处置中液氨泄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发电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请求地方支援,协同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9.发电企业应根据泄漏程度,设定隔离区域和疏散地点。隔离区域应设警戒线,并有专人警戒;疏散地点处于上风、侧风向,沿途设立哨位,并有专人引导或护送。 四

安全管理 1.发电企业应加强氨区安全管理,严格氨区设计、施工和液氨运输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资格审查,组织开展氨区安全审查和评估。 2.发电企业要严格氨区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氨区安全管理责任部门,配备氨区专业管理人员,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 3.发电企业应不断完善氨区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审现场检查、查阅制度、核、修订,保证其有效性。 预案、运行检修规程4.氨区有关制度至少包括:运行规程,检修规程,操等。 作票制度,工作票制度,动火票制度,巡回检查制度, 出入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制 度等。 5.发电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要负责人和现场检查、查阅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应经教育培训合格;专业管理人员、操预案、运行检修规程作人员和作业人员应经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持等。 证上岗。 6.发电企业要加强对氨区重大危险源管理,依法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管理工作。 6

四 安全管理 7.发电企业要按照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的有关规定,加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部件和有关焊接工作的技术管理和技术监督,完善设备技术档案。 8.发电企业要深入开展氨区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隐患管理台帐,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上报和管控工作,及时消除隐患。 9.发电企业要定期组织开展氨区防雷接地、自动保护装置、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有关设备以及安全附件的检测、试验工作,并做好记录。 10.发电企业要认真执行电力安全信息报送规定,及时、准确报送氨区安全信息。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