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方古典音乐作品结构转接过程中属和声以外的其他和声准备

西方古典音乐作品结构转接过程中属和声以外的其他和声准备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Western Music 西方音乐

西方古典音乐作品结构转接过程中属和声以外的其他和声准备马 超(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宁夏 银川 750002)【摘要】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在结构转接过程中需要各种形式的连接过渡,这些连接过渡都是具有特征性的和声语言,运用不稳定的和声语言作为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和声准备是本文重点所要分析的,对西方古典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整理,按照和声语言的特性来梳理、总结音乐作品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和声准备类型。【关键词】古典音乐;结构转接;和声准备【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在结构转接过程中,往往需要特定的音乐语言陈述方式, 即各种形式的连接过渡和连接部来形成,它们属于音乐作品结构中的附属结构。特定的音乐语言陈述方式必须通过有特征性的和声语言来完成,这些和声语言最典型的做法就是运用不稳定性的和声语言。这种不稳定的和声语言按照功能性分类,主要有属准备和属准备以外的其他和声准备,如主准备、下属准备等类型。“属准备”现象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是千变万化的,属准备以外的其他和声准备,尽管数量偏少,但也依然存在。这些和声准备形式实现了音乐作品在结构转接中的过渡。本文在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中选取例证进行分析,梳理、归纳这一时期音乐作品在结构转接过 程中所运用的属和声准备以外的其他和声准备类型。一、主准备主准备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主和弦准备 即将出现的主题以其调性的主和弦做主题前的和声准备的就是主和弦准备。主和弦准备一般使用原位的主和弦,转位的主和弦准备较少使用。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11)的第一乐章(倒装再现的奏鸣曲式)中,第十六小节前三拍的和声连接是呈示部中连接部的材料,第三拍以后的旋律是副部主题(A大调),副部主题是以其调性 A 大调的主和弦作为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和声准备,这说明主和弦准备具有对比并置的结构特征。(二)主持续音准备在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奏鸣曲式)中,第51小节至第58小节之间的部分是呈示部连接部的材料,第58小节以后是副部主题,副部主题的调性是 A 大调,副部主题的出现是以其调性的主持续音作为和声准备的,主持续音在低声部八度交替进行,共持续了八小节,上方声部由主和弦和下属和弦交替构成,这是以主持续音作为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和声准备。(三)主终止式准备主终止式一般连接两个具有并列对置结构的主题,两个段落间没有任何连接过渡,通过前一部分的主终止式和其后主题的调性所建立的和声关系作为结构转 接过程中的和声准备。1.平行大调的主终止式准备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4 No.2)的第三乐章(回旋曲式)中,第21小节至第22小节之间的材料是主部主题(G 大调)的完满终止,第23小节之后是插部主题(e小调),两个部分间没有连接过渡,但是对于插部而言,前面主部主题的主和弦终止就是它的和声准备,是以其平行大调的主终止式作和声准备的。2.平行小调的主终止式准备在莫扎特的回旋曲(K511)(回旋曲式)中,第8小节的和弦连接是主部主题(a小调)的完满终止,第8小节之后是插部主题,调性为C大调,插部主题是以其平行小调的主和弦终止式作和声准备的。3.同主音调的主终止式准备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53)的第三乐章(回旋曲式)中,第75小节第一拍以前的部分是主部主题,主部主题终止于C大调的主和弦,第75小节第一拍以后是插部主题,调性为c小调,两个部分之间没有连接过渡,但是对于插部主题而言,前面主部主题C大调主和弦的终止式就是它的和声准备。4.同一调性的主终止式准备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31 No.3)的第三乐章(复三部曲式)中,第16小节的和弦是主部主题(并列单二部曲式)的主和弦终止式,主调性为降E大调,其后是三声中部的主题,三声中部的第一个和弦是降E大调的主和弦,前后两部分的调性都在降E大调上,就构成了以同一调性的主终止式作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和声准备。二、下属准备在古典音乐作品中,以“下属准备”作为音乐作品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和声准备的情况较少,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下属和弦准备下属和弦准备包括所有具有下属功能和弦的和声准备,其中以Ⅳ级和弦准备和Ⅱ级和弦准备最为多见。1.Ⅳ级和弦(原位或转位)准备 Northern Music 23

北方音乐 Northern Music

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81a)的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中,第16小节是引子部分的最后一小节,结束在降E 大调Ⅳ级和弦的第一转位上,第16小节以后是呈示部主部主题,主部主题以降E大调Ⅳ级和弦的第一转位作为开始,这就构成了以Ⅳ级和弦的转位和弦作为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和声准备。2.Ⅱ级七和弦(原位或转位)准备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31 No.3)的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中,第136小节至和137小节是同样的和弦,都是降 E大调的Ⅱ级七和弦的第一转位——Ⅱ级五六和弦。第136小节是展开部最后一个阶段的结束,第137小节是再现部主部主题(降E大调)的开始,主部主题是以与自身相同的和弦作和声准备的,这就使展开部与再现部的衔接非常自然、流畅,结构仿佛成为一体。(二)下属方向调的和弦准备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7 No.1)的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中,第74小节的第一拍是三声中部的结束,该段落结束于降A大调的主和弦,第一拍之后是再现部主题,调性为c小调,再现部是以c小调的平行大调的下属方向调的Ⅰ级和弦(第一拍)作和声准备,这就构成了运用下属方向调的和弦作为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和声准备类型。三、主准备和下属准备以外的和声准备声准备的例子: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9)的第二乐章(奏鸣曲式)中,展开部结束于b小调的属和弦(第104小节),第104小节之后是再现部主部主题,调性为e小调,主部主题是以e小调的重属和弦(第104小节)作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和声准备的。在此例中,由于e小调的重属和弦等同于b小调的Ⅴ级和弦,所以也可将其看作是近关系调的属功能和弦准备。综上所述,在古典主义音乐作品的结构转接过程中,除了最为典型的属和声作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和声准备之外,还有部分的主准备和数量较少的下属准备和重属准备。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在结构转接过程中,正是运用了这些和声准备形成了各种形式的连接过渡,这些连接过渡所构成的特定的音乐语言,赋予了音乐作品最流畅、最自然的情感表达。参考文献

[1]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2]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3]斯波所宾等.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4]杨通八.和声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在古典主义音乐作品中,除属准备、主准备、下属准备外,其他的和声准备类型很少,下面是以重属和弦作和(上接第22页)

现了功能转换——呈示部中的结束部在再现部中转化为两个主题之间的连接部,调性布局为bE—g,为主部的再现做了属准备。3.主部再现(194-207)这里的主部再现运用了紧缩的手法,左手一直保持属持续音的进行,从而使旋律回归主调g小调。15小节的音乐进行中,前面7小节再现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题,随后的7小节再现展开部中的主部主题,最后的1小节旋律作平行六度进行,和声以典型的K46—Ⅴ7—Ⅰ的进行完成终止。(五)尾声(208-2)1.尾声Ⅰ(208-215)这个段落是一个4+4的方整性结构乐段,节奏采用前休止的八分均等型节奏,在g小调的Ⅱ7—Ⅴ7—Ⅰ的和声进行中陈述;另外节拍从之前的6/4拍变为2/2拍,增强了音乐的速度和律动感。2.尾声Ⅱ(216-242)这是一个重复性的段落结构,前8小节的材料来自呈示部中的连接部,之后的18小节是前8小节的扩充。3.尾声Ⅲ(242-2)这段音乐都在g小调的主持续音上展开,到第251小节开始左手也参与进来,与右手一同八度弹奏快速音阶上行,最后在一段由反向到同向的快速三连音半音阶的进行中掀起全曲的高潮,最后以一声最强烈的主和弦结束全曲。参考文献

[1]赵彬宏,逯克刚.肖邦《第一叙事曲》音乐分析[J].音乐探索,2006(2).[2]徐向黎.论肖邦钢琴叙事曲的艺术特征[J].乐府心声,2002(4).[3]黄祖平.论肖邦《g小调叙事曲》主题—动机贯穿发展[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7.[4]汤鑫.对贝多芬第八奏鸣曲和肖邦叙事曲的音乐内容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24 Northern Musi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