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变化的作文1000字
松林郁郁葱葱,白洋淀波光粼粼雄安新区一派生机盎然自新区设立以来千年秀林”工程已造林11万亩、植树1100万株,2018年白洋淀淀区主要污染物浓度实现“双下降”总磷、氨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5.16%、45.45%……
蓝绿是“未来之城”雄安的底色,在这片热土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一个树绿、淀蓝的美丽雄安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2017年11月13日,雄安“千年秀林”工程在九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栽下第一棵树。如今,登上秀林驿站二层平台远眺,大片丛林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2019年,雄安新区将新造林20万亩。未来新区森林覆盖率将由现在的11%提高到40%。唐河污水库库尾距离白洋淀仅2.5千米,对白洋淀的水环境质量构成严重威胁。去年5月,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一期工程正式启动,这也是雄安新区水环境治理一号工程。
8月18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走进雄安新区,分别在雄县和安新县进行了走访。“经历一年多援助办学和一体化管理,原来的雄县二小现在变得更加生机盎然,富有活力!”8月18日,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校长张文峰在介绍学校发生的变化时,不由得心生感慨。
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前身为雄县第二小学,始建于1988年。2018年3月1日,作为北京市教育援助雄安新区项目中首批援助办学四所学校之一,雄县第二小学正式挂牌成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
挂牌以后,中关村第三小学从北京选派12名援教教师来到雄安校区,全部融入学校管
理团队并担任学科教学工作,学校管理与北京中关村三小实行一体化。两年来,在中关村第三小学的援助下,雄安校区聘请了专业的足球教练员,建设了“AI+梦想空间实验室”,组建了28个学生社团,成立了名师研修工作站……
作为雄安校区变化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校长张文峰用一句话来总结:“一大批项目在雄安校区落地生根,这里的教育生态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要说我家乡的变化,那可多啦!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你们有空了,一定来玩一玩!”8月18日下午,邵小贝站在白洋淀边上,面对手机镜头热情地与直播间的粉丝互动。
“小贝”不小,今年48岁,是雄安新区安新县圈头乡邵庄村村民,也是一名网红主播。每天给直播间6000多名粉丝讲述白洋淀的故事,是他最快乐的事。
“我做主播三年了,原来在白洋淀里喜欢划着船,给粉丝们讲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故事。”现在,邵小贝的直播内容更多讲述家乡发生的新变化。在小贝的眼里,他的家乡水更清了、地更绿了,工作机会多了、收入增加了,人们的幸福都写在笑容里。
依托直播,邵小贝经营的农家小院也沾了光。“现在村子环境治理得越来越好,不少老铁都说要来我家看看变化,我在农家院开饭馆接待游客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邵小贝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