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电工基础》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关于《电工基础》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关于《电工基础》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张新强宝鸡技师学院

【摘要】当今职业技术院校、技工院校多数都开《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不但是电专业的本行课程,还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垫基石,现笔者就机电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电工技术RLC串联电路电压电动势

技工院校生源质量总体偏低,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必须把现有的学生培养成实际操作技能娴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技能型人才去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上好每堂课,尽量使学生学有所成。

一、立足实际,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中阶段学生有普高和职高之分,普高学生基础知识稍强,动手能力差,职高相反。学生层次不均,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快慢差别很大,给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深度带来了困难。这时切忌生搬硬套、死扣大纲。

这种刻板的做法看似认真严谨,实际上使大多数学生丧失信心,教学效果差,而且教学过程难以进行。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大多数学生接受情况,以满足职业需要和便于后续课程教学为目标,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保证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并达到“应知应会”的底线,对学生要多鼓励,保护其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的

一个重要环节,巧妙地导入新课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开展新课内容讲授打好基础和铺垫。我个人觉得有三种新课导入方式比较实用。一是推导引入法,即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推导出新内容,这种方法学生易接受。它只适用于已学内容与新讲授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的课题。比如在单相交流电这个章节中,学生已掌握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就可进一步在讲RL、RC、RLC串联电路性质特点时。

从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性质、特点推导引入新课。第二种是提问引入法。对一些初步引入的概念,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设置疑问将要讲的问题引出来。这种方式能引导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引出新内容,并主动在新讲授内容中寻找答案。比如在学生掌握了电阻串、并、混联电路等简单电路的解题方法后,在讲授基尔霍夫定律一节时,可先复习混联电路的相关计算,然后再在电路中加入一个电源使其变成复杂电路,就无法再用电阻串、并、混联电路的解题方法解决,学生在多方求解无果而迷茫时,教师此时提出复杂电路的概念,复杂电路用简单电路的求解方法不能解决,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进而引出基尔霍夫定律内容的讲授。这种设疑引出问题,吸引着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第三种办法是实验引入法。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有很多现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别电磁方面的知识,要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必须借助于实验,让实验来验证理论。如在电磁感应一节,学生在前面章节已经掌握了“电”生“磁”的相关知识,那么“磁”

能不能生“电”呢?通过直导体的电磁感应现象螺旋线圈的电磁感应现象这两个演示实验,就能非常直观地引出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定律。这样引出新课既直观、自然,又富有吸引力。

三、多管齐下,突破重点基本概念掌握电工基本概念是《电工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突破重点概念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形象类比。把抽象的未知概念与日常熟悉的事物或已掌握的知识类比,加强未知概念理解。比如电源(电动势)、电压、电位、电流与抽水机、水位差、水位、水流类比,可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二是抓大放小。在基本概念理解中,不要过分纠缠在微观分析,而要立足“实用”,重点讲授这个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应知应会的方面。比如“电压”概念,讲解时可以介绍:”某两点之间电压是电场力把单位电荷从电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所做的功”。

但不要把过多精力放在微观分析上。技校生“电场”的物理基础比较薄弱,防止学生无法理解或钻牛角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某两点之间电压就是这两点之间电位差”,讲清UAB=‘A-VB是指A点到B点之间电压就是A点电位VA减去B点电位VB,并说明UAB本身含有参考方向。这样既可越过学生“电场”知识缺乏的障碍,又可掌握应知应会的电工知识;三是实验演示。通过实验使一些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磁场有关知识的讲解中,多做演示实验,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而且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归纳细化,解题过程程序化应用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是《电工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解题过程反映了学生

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讲解解题方法时,教师在解题过程上下功夫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支路电流法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分析复杂电路的基本方法,我在实际教学中细化解题过程,采用了六步解题法:第一步是分析电路,标出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网孔回路绕向和节点字母;第二步是根据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列出n-l个节点电流方程;第三步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列出网孔回路电压方程,第四步是联立第二、三步列出的方程组成方程组;第五步是代入已知数据解方程,第六步是根据各支路电流正、负判定电流实际方向。教学实践表明,把解题过程程序化,对学生掌握复杂的解题方法大有帮助。

五、重视复习收尾,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巧妙合理的结尾安排,可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选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归纳小结式,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以简练的语言对授课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概况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

理解难点。对条理性强的章节,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二是例题练习式。

在授课内容讲解完后,教师给出一至两道可以概括课堂教学内容的典型习题,通过学生练习和教师讲解,达到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三是前后照应式。针对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提出或设置的问题,在课堂授课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结尾时照应式回答问题。通过回答问题对授课内容进一步概括,使课堂教学有呼有应,教学过程完整规范,加深学生学习效果。

六、合理安排好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扭转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往学生上实验课,都是由实验教师讲解后,按照给出的电路图接线,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画好的表格填写数据这样一种老是依样画葫芦的办法进行,束服了学生的手脚,所以,在讲解一些实验的共性问题时,比如针对实验内容怎样画好电路图、怎样选择仪表、如何操作、如何处理数据、如何书写实验报告之类问题进行介绍,并且举例示范。在以后的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在课下根据实验题目自己拟定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以及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上实验课操作之前,教师先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学生进行操作,测出实验数据,最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这种办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有趣和耐人寻味的细节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多联想、多实践就能使这门专业课生动、富有吸引力,使更多的学生喜欢它。

360科技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