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知识运用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8七下·丰县月考) 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聘pìn 亘古gèn 咳嗽sòu 锋芒毕露 B . 浊流zhú 祈祷qǐ 污秽huì 锲而不舍 C . 哺育pǔ 气氛fèn 字帖tiē 气冲斗牛 D . 校对jiào 鞠躬jū 谰语lán 妇孺皆知 2. (2分) 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正经 正襟危坐 预料 出乎意料 B . 艰苦 艰苦卓绝 留恋 流连忘返 C . 休憩 休戚相关 叩头 磕头作揖 D . 长谈 老生长谈 碧玉 璧玉无瑕 3. (2分) (2018·益阳)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进入春天,鼠害猖獗,于是他殚精竭虑 , 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鼠方法。 B . 你说自己本事大,十八般武艺,其实,一招鲜吃遍天 , 要什么十八般武艺。 C . 十一月,一位冷酷、看不见的不速之客闯进了这一带,医生称这位客人为“肺炎”。 D . 校园艺术节开始了,舞台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男少女们尽展青春风采 4. (2分) 为了使上下文语气连贯,下面一段话中空缺的语句是( )。
有一件事情是许多人都知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了,他指挥交响乐队演奏,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听见。
A . 人们称誉贝多芬为乐圣 B . 被人们称誉为乐圣的贝多芬 C . 贝多芬被人们称誉为乐圣 D . 人们把贝多芬称誉为乐圣
5. (2分) (2019·杭州模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杭州要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数字经济理念和技术策源地,让更多的新理念新技术从杭州迸发、走向全国、影响世界。
B . 本届西博会围绕以“新时代 新西博”为主题,将与中国电商博览会联合举行开幕活动,并举办系列会展、节庆活动。
C . 《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很好地满足了人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学习文物知识、了解传统文化,因而受到人们追捧。
第 1 页 共 12 页
D . 中国男篮在本届亚运会上以全胜战绩夺冠,终于圆了困扰中国男篮多年的“亚洲篮坛霸主”情结,同时也鼓舞着更多年轻人融入篮球运动。
6. (2分) 读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下文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___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___在这一段道路上____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____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____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____但这种壮美的趣味____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A . ,。,,,。, B . ,。,,!,, C . ,,,,,。, D . ,,,,,,,
二、 文化积累 (共1题;共8分)
7. (8分) (2018七上·浙江期中) 古诗文名句填空。 (1)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 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为政》)
(4)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借花来寄托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 李白托月寄情,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偏远的地方正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所表现的。
(6)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三、 诗文阅读 (共5题;共93分)
8. (12分) (2018七下·湘桥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一天夜间,曹先生由东城回来得晚一点。敞平的路,没有什么人,微微的凉风;静静的互土。他跑上了劲来。许多日子心中的憋闷,暂时忘记了,听着自己的脚步,和车弓子的轻响,他忘了一切。他的脚似乎是两个弹黄,几乎是微一着地便弹起来,后面的车轮已经转得看不出条来,皮轮仿佛己经离开了地,连人带车都像被阵急风吹起来了似的。
第 2 页 共 12 页
已离北长街不远,马路的北半,被红墙外的槐林遮得很黑。祥子刚想收步,脚已碰到一些高起来的东西。脚到,车轮也到了。祥子栽了出去。咯喳,车把折了。“怎么了?”曹先生随着自己的话跌出来。祥子没出一声,就地爬起。曹先生也轻快的坐起来。“怎么了?”
祥子摸着了已断的一截车把:“没折多少,先生还坐上,能拉!”说着,他一把将车从石头中拉出来。“坐上,先生!”
曹先生不想再坐,可是听出祥子的话带着哭音,他只好上去了。 放下车,他看见曹先生手上有血,急忙往院里跑,想去和太太要药。
“祥子,”曹先生的手己裹好,“你洗洗!先不用说什么辞工。不是你的错儿,放石头就应当放个红灯。算了吧,洗洗,上点药。”
“快洗洗吧,我怕!”曹太太只说了这么一句。
祥子的心中很乱,末了听到太太说怕血,似乎找到了一件可以安慰她的事:把脸盆搬出来,在书房门口洗了脸。 (1) 文中提及“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请联系全文谈谈祥子的“志愿”是什么? (2) 祥子辞去杨宅到曹宅干包月的原因是什么? (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9. (22分) (2019七下·慈溪期末)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氤氲豆角香 王一如
①我一直以为,外婆这辈子过得太苦,几乎不曾享受过什么好的东西。
②以前,每当我独坐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想到这一点时,抬头总会看见外婆忙碌的身影。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勾着背,捯弄着什么,像是在对土地虔诚地祷告。在外婆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农人最原始的模样:辛勤、质朴、坚韧,与土地融为了一体。我也看到了土地最温顺的一面:(A)裸露在外的黝黑皮囊,似隐隐泛着油光,亲昵地吻着外婆微微陷进泥土里的布鞋,像个讨喜的孩子。
③农作物、土地和老屋,几乎构成了外婆生活的全部。这便更加印证了我对外婆的看法——除了这些土到根里的东西,外婆确实是再无其他了。只是当我看到外婆仰起头露出的比太阳还灿烂的笑脸时,又不由得怀疑起来——外婆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
④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外婆对书籍的渴望,一早就被时代和艰难的生活变作泡影。外婆早早地学会下厨做饭、挑水洗衣,操持家务,大一些又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后来便随父母在外打工赚钱,最后嫁人、生子……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外婆一出生,命运便被长辈固定在了一条路上,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⑤那时,外婆嫁给了全村最穷的一户人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待有些余钱,外婆便在屋后开垦了一片地,买了些豆角种子,清明前后种下去。豆角好活,产量又高。几场春雨之后,那些沉睡的豆角种子在潮湿的泥土中被暖阳一晒,便探出了嫩芽。正是这些生命力顽强的豆角,这些油油的绿意,给外婆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希望,似将她的生活都点亮了。即使在更艰苦的岁月里,有了豆角的陪伴,外婆也不曾退缩。
第 3 页 共 12 页
⑥外婆感慨豆角生命力顽强,我看外婆又何尝不是呢?当外婆笑着跟我讲这些故事時,我忽地从中悟到这样两个词:坚强不屈,苦中作乐。这是一种尽管“天欲雪”,也能笑问“能饮一杯无”的心境。
⑦外婆种豆角的习惯,保持至今。她把豆角当成自己的孩子,还未收获时,便时不时到地里看看。每当这时,她的眼神里总是带着几分欣慰和期待。(B)她有时翻翻几片叶,有时端详几朵花,有时松松脚下的土,有时勾起几片草屑。当她做完这一切时,便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勾着背,微笑着,“啧啧”地赞叹着:“今年又是个好收成。”风一吹,豆角叶儿沙沙作响,伴着外婆的笑,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
⑧成熟的豆角,外婆把它们摘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趁新鲜炖着吃,另一部分晒干,囤起来。(C)温火,三勺油,一勺盐,几味调料,少顷,醉人的香便在厨房里漫开了。小时候耐不住,每每此时,我便跑到外婆身边,扯扯她的衣角,迫不及待地讨一口吃,身旁的母亲“噗”地笑出声,把我拉过来,食指轻点一下我的额头:“这都等不及呀?”
⑨待豆角上桌,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她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我夹起一根小咬一口,泛着油花的香便在口腔中弥漫,那是源于土地,源于自然,源于爱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回味悠长。仿佛自己此刻正站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肆意、随性、自由。这是我尝过的,最接近故乡的味道。
⑩我抬起头,看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竿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而外婆,那个微勾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阳,融为一体。
(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第22期,有删改)
(1) 有人想把文末“我”抬头眺望远方的场景做成一幅版画,并在画上题一句诗。你觉得下面哪句诗最适合?请说明理由。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 从画横线的(A)(B)(C)三处句子中任选两处进行赏析。
(方法提示)可推敲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可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短等;也可推敲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细读本文,你会发现作者喜欢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请在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说说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话题预设)①外婆的身影 ②外婆的笑 ③吃豆角
(4) 本文以“氤氲豆角香”为题,有什么丰富的含义?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小贴士)氤氲(yīn 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也可指气味(多指香气)弥漫。 10. (20分) (2018七下·句容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摆渡老人 李文忠
第 4 页 共 12 页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 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2) 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3) 第⑤段中划横线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和________的心情。 (4) 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_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__的
第 5 页 共 12 页
形象。
(5) “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两个句子。
示例:①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②“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11. (15分) 诗歌赏析。 《客中夜坐》 袁凯
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①归路更茫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注】①故园:故乡,家乡。 (1)
诗人因看到“落而生哀思,更因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而添悲愁。 (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
“雁”常是古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对象之一,请你再写出含有“雁”的古诗句。 12. (24分) (2018九上·肇庆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第 6 页 共 12 页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的“忧”不仅是为君王的安危而担忧,也为国家、百姓而担忧。 B .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无法找到“古仁人”的无奈。
C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表达作者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 D . 文中的“览物之情”既指“满目萧然”的悲情,又指“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
13. (11分) 孝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请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并按照要求完成孝文化专题综合性学习任务。【材料一】近两千年来,孝感孝子层出不穷,仅明清县志记载,孝感有名有姓的孝子就多达493名。在《二十四孝》中,孝感有三孝,即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席的黄香和哭竹生笋的孟宗;武汉黄陂有木兰庙(曾隶属孝感),当地人都认为代父从军、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花木兰是一个大孝女。
【材料二】数年前,孝感女孩、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在尽心赡养父亲和继母的同时,刻苦学习。大学毕业后,她竭尽心力,艰苦创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后,尽力助养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她用爱心和事业心丰富着孝道的时代内涵。
【材料三】孝感市大悟县梁龙、梁小龙兄弟俩为了让瘫痪的母亲得到更好的治疗,带着母亲来到上海,弟弟白天照顾母亲,晚上打工赚钱;哥哥白天读书、打工,晚上照顾母亲。梁龙、梁小龙家庭因兄弟齐心协力践孝道、相互扶持渡难关撑起一个家而荣获“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1) 解“孝”字:右图是金文中的“孝”字,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
(2) 明“孝”道:时代在发展,“孝”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填写横线上的内容。
大孝爱国,孝是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庄严使命;
第 7 页 共 12 页
中孝立业,孝是竭尽心力、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 A.________,B.________
(3) 践“孝”行:为响应孝感市“打造中华孝文化名城”的倡议,班级设计了两项“我与孝文化”实践活动主题,请开动脑筋,另外设计两项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一:探寻孝感地名由来。 活动主题二:开展孝文化主题演讲。 活动主题三:________ 活动主题四:________
五、 写作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7九上·娄底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心底,都会有一盏盏明灯。这盏明灯,或许是知识;这盏明灯,或许是亲情;这盏明灯,或许是美德……你心中的那盏明灯是什么呢?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第 8 页 共 12 页
参
一、 知识运用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 文化积累 (共1题;共8分)
7-1、7-2、7-3、
7-4、
7-5、
7-6、
三、 诗文阅读 (共5题;共93分)
8-1、8-2
、
8-3
、
9-1
、
第 9 页 共 12 页
9-2
、
9-3
、
9-4
、
10-1、10-2
、
10-3、
第 10 页 共 12 页
10-4、
10-5
11-1、
11-2、
11-3、
12-1、
12-2、
12-3、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
13-1、
13-2、13-3、
五、 写作 (共1题;共5分)
14-1
第 11 页 共 12 页
、
、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