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7 Biography
课后练习答案
Passage A
Friedrich Engels: A Very Special Business Angel
The self-effacing friend who enabled Das Kapital to be written
Keys to Exercises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C
2. B
3. B
4. D
5. C
6. D
7. A
8. B
9. D
10. C
II. Vocabulary
1. C 11. D
2. C 12. D
3. B 13. C
4. A 14. B
5. D 15. D
6. B 16. B
7. D 17. B
8. B 18. C
9. C 19. C
10. A 20. A
III. Word Bank
1. embark 6. ruthless
2. grumpily 7. tied up
3. collaborated 8. hand in glove with
4. on and off 9. big-hearted
5. play second fiddle 10. hangers-on
IV. Cloze
1-5 DBCCA
6-10 BDCBD
11-15 ABCCB
V. Translation
1. 2. 3. 4.
Postmen are forced to walk faster and deliver back-breaking quantities of junk mail. In history, the rise of great powers is often brutal and bloody.
Whenever you have an aim you must sacrifice something of freedom to attain it.
Government agencies, however, have found ways of making computer companies hand over those keys.
5. You should learn to stop blaming others for your failures, and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your
own destiny.
6. In May 1857 a Commission to study the whole question of the army medical service began to
sit. The price was high. Florence Nightingale was doing this grueling work because it was vital, not because she had chosen it. She had changed. Now she was more brilliant in argument than ever, more efficient, more knowledgeable, more persistent and penetrating in her reasoning, scrupulously just, mathematically accurate—but she was pushing herself to the very limits of her capacity at the expense of all joy.
课文参考翻译
商贾天使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使《资本论》得以问世的谦卑友人
去年秋天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1867年初版)一跃登上了各个畅销书排行榜。作为第一部描述资本主义冷酷无情、吞噬一切及全球扩张本性的著作,忽然之间再度焕发新的生机。其实马克思从未真正离开,倒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这个大半生与马克思亲密协作且对《资本论》诞生贡献巨大的挚友——却几乎已被世人所淡忘。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19世纪最耐人寻味和充满矛盾的人物之一。出生在富裕的商人家庭,他一生都过着维多利亚时代绅士般的舒适生活,而与此同时,他又是《党宣言》的合著者,是一个冷酷的政治谋略家,还是那个牺牲自己的美好年华来帮助卡尔〃马克思自由创作的人。虽然他的贡献常常被忽略,但是恩格斯对于全球资本的把握为主义学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依据,他对于工业的阐述,《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直是对资本主义人力成本最深刻和最严厉的控诉。
作为德国一家富裕的棉花制造厂的长子,家人期望恩格斯也能像他的父亲一样经商。然而,年轻的恩格斯,不管是他的政治主张、无神论信仰还是他参与的活动,长期以来都一直令他的父亲担忧和反对。家庭生活安逸,属于中产阶级,可是恩格斯一生都致力于为贫穷和受压迫的人们斗争。他曾经在《莱茵报》匿名发表文章,揭露工厂工人必须要忍受的雇佣条件和生活环境。那时,《莱茵报》的主编就是卡尔〃马克思。不过,恩格斯和马克思一直未能谋面,直到1842年11月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们才有了一次短暂的会面。1842年,恩格斯22岁,他的父母把他送到英国的曼彻斯特,为家族企业“欧门—恩格斯纺织厂”工作。在去曼彻斯特的途中,恩格斯去了趟《莱茵报》的办公室,在那里他第一次遇见了卡尔〃马克思。不过这次碰面,双方对彼此印象并不深刻。马克思误以为恩格斯还在和柏林的“黑格尔青年派”有联系,而马克思已经和他们脱离了关系。
马恩于1844年在巴黎成为至交,当时恩格斯决定要返回德国。他于夏天离开曼彻斯特, 中途在巴黎停留,与马克思会面,从此二人开始了长达一生的合作。在这次会面中,他们发现了彼此在政治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而且彼此又能给这份友谊增添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他们都是德国莱茵人,但是家庭背景很不一样:马克思的父亲是一名犹太裔律师,后来皈依教;恩格斯的父亲则是一位信奉新教的成功的纺织厂厂主。马克思先是学习法律,后来又研习了哲学;恩格斯不被家人看好,才17岁就被打发去家族企业做事。1841年在柏林服兵役期间,他接触到了激荡在这个普鲁士首都的各种思想。实际上,恩格斯比马克思更精通经济学,而且他在哲学和主义政治方面的背景和马克思不相上下。此外,他还直接经历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恩格斯的一位传记作者,古斯塔夫〃迈尔,这样描述到:
恩格斯教给马克思一些学习经济史实的技巧,恩格斯帮助马克思了解生活现实。恩格斯是做这个事情的最佳人选,因为他本人非常熟悉工业、商业和资本,还亲自接触过现代的无产阶级。
在“欧门—恩格斯纺织厂”工作期间,恩格斯对在曼彻斯特见到的贫困和悲惨感到十分震惊。19世纪中叶的曼彻斯特被称为“棉都”,是厂商的天堂,工人的地狱,正是在这里恩格斯学到了最重要的一课:经济因素是导致社会各阶级间之间冲突的基本原因。1845年恩格斯年仅24岁时,他不仅已经学会了如何做一名成功的资本家,而且还写出了一本才华横溢的反资本主义著作,即《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该书以具体入微的细节描述了现代生产方法的惨无人道。
恩格斯后来离开曼彻斯特,与马克思共同着手撰写《党宣言》。19世纪40年代晚期,两人穿梭于欧洲各国,以便追踪当时欧洲的动态,最后在英国落脚。马克思那时已经开始创作《资本论》,但面临一个问题:他当时娶了一个有着贵族血统的德国太太,身边还跟着一群嗷嗷待哺的小孩。他渴望过上安稳舒适的资产阶级生活,却又无力负担。
恩格斯(其姓类似于德语中的“天使”一词)遂提出一个解决办法,其慷慨让人震惊,
同时也意味着他要做出巨大的个人牺牲:他将回到曼彻斯特继续从事令他厌恶的家族棉纺生意,从而为马克思完成他的划时代巨著提供资助。恩格斯根本不喜欢在纺织厂的工作,但是出于对马克思的个人的以及政治上的敬慕,他还是去做了。接下来的20年里,恩格斯一边苦闷地在棉纺厂工作,一边将其丰厚收入的一大半交给需求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他不仅帮马克思一家度过了窘困之境,还大力协助马克思完成这部伟大的著作,为之贡献了许多观点和商业实例,并作了亟需的编辑校对。当《资本论》第一卷完成后,恩格斯也终于得以从生意中抽身出来,他搬去了伦敦和马克思一家比邻而居,这样的生活是令人愉快的,他可以读读《经济学人》,收收股息,享受一种知识分子的生活。
恩格斯是一个谜。天赋秉异,精力充沛,对各种政治观点着迷,而他却甘当马克思的副手。“马克思是真正的天才,我们至多是略具才情,”在挚友去世后,恩格斯这样说道。
身材修长,容貌英俊的恩格斯不仅对思想观念感觉敏锐,对生活也有很高的品位,例如鉴赏美酒佳人,在柴郡骑马狩猎,他似乎并没有觉察到其中的讽刺意味——这些奢侈享受都是由工人阶级挥洒血汗的艰苦劳作来买单。相比马克思,他的家庭生活更为离经叛道。他曾断断续续地和一个半文盲的爱尔兰女工玛丽〃伯恩斯同居,在她死后又和她的妹妹丽兹纠缠不清,直到对方临终之前才与其结婚。他膝下无子,但他颇具骑士风度地对马克思与一名女佣的儿子承担起了责任。
在马克思离开后,恩格斯继续无怨无悔地付出着。他最后的岁月——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继续生活了12年——依旧和他年轻的时候一样安排得满满的,应对各种需求。他不仅继续供养马克思的家人和他们形形色色的门客随从,而且花费了多年时间整理马克思《资本论》2、3卷的凌乱遗稿,为马克思的思想观点进行论证、解释和阐述。手稿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疏漏和不清楚的地方,恩格斯则会以他认为合适的方式进行解决处理,于是有时导致修改后的文本比作者的本意更具性。例如在《资本论》第3卷,当马克思在讨司利润率下降趋势的时候,他提到这可能会导致资本主义生产的“震动”,而恩格斯以“崩溃”一词臵换之,从而使得该文本后来被二十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赋予更为激进的阐释。
恩格斯于15年去世,他有意避开了挚友长眠的伦敦海格特公墓。其谦卑始终如一,他嘱咐人们将他的骨灰撒向英国伊斯特本海湾——那个昔日他与马克思一家愉快度假的地方。
Passage B
Stephen Hawking
Keys to Exercises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C
2. D
3. C
4. B
5. B
6. D
7. A
8. C
9. D
10. B
课文参考翻译
史蒂芬〃霍金
“宇宙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宇宙有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时间属于何种性质?时间有没有尽头?”这些问题吸引着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并在他最畅销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中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驱使着这位科学家朝着他的目标迈进,即帮助创造一个“万有理论”(物理学家们熟知的“TOE”,或者叫“大统一理论”或“GUT”)。霍金认为在他众多读者的有生之年,这一包罗万象的解释也许是可以被实现的。
霍金17岁的时候入读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他想学习数学和物理,但是他的父亲却希望他学习生物(老霍金认为如果儿子学习数学的话,那么将来唯一的出路就只能是教书了)。最终霍金做了让步,除了选择物理外,他还选了化学。在《黑洞与婴儿宇宙》中,霍金提到,虽然他现在是一名数学教授,但是他“自离开圣奥尔本斯学院以后,就再也没有正式上过数学课......我只能随着工作的进展去现学现用数学知识。”霍金觉得生物学的问题在于它并不像物理或者数学那样是一门足够精确的科学。而且,他还在《黑洞与婴儿宇宙》中写到:“生物学在学校里的地位也相当低。最聪明的男生都是学数学和物理,不怎么聪明的人才学生物。”
霍金估算在牛津学习的三年时间里他大约用了1000小时的时间学习,“平均每天一个小时,”他在《时间简史续编》中告诉基恩〃斯通。“我并不为我的懒惰感到自豪。我只不过描述当时我和大多数同学的共同态度:对一切完全厌倦并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牛津的第一年并没有太多的朋友。他的大部分同学年纪都比他大,在上大学之前就曾经服过兵役。不过到了第三年的时候,霍金度过了他在牛津最快乐的时光,和朋友们探讨各种观点,参加聚会,还参加了赛艇俱乐部。
到了选择专业的时候,霍金确定要选择物理,但是他对于物理的兴趣是在宇宙学和基本粒子——一个是研究非常大尺度的领域,而一个是研究非常小尺度的领域。最终他选择了宇宙学,因为这个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权威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而在基本粒子方面还没有与之相当的理论)。后来,霍金把所有的这些兴趣点以及他著名的黑洞理论结合在一起。
伴随选择专业而来的最为难的事是到哪里去从事这个专业。在牛津,课程安排只是要求学生在结束三年的学业时参加一次考试。霍金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介于第一等和第二等之间,这使得他面临一个并不值得羡慕的局面,就是他必须接受考官的面试才能决定他最后的成绩。在面试中,霍金在《黑洞与婴儿宇宙》中说到:“他们问我未来的计划。我回答说我想要做研究。如果他们给我一等,我就去剑桥。如果我只得到二等,我则留在牛津。他们给了我一等。”
在牛津的最后一年,霍金在《黑洞与婴儿宇宙》中回忆:“我发现自己的行动越来越笨拙,不明原因的摔倒过一两次。”他在剑桥的时候,他的母亲注意到了他的异常状况,后来家人带他去看了专科医生,医生决定让霍金入院进行检查。他回忆说:“他们从我的手臂上提取了肌肉组织样本,把电极插进我体内,往我的脊椎里注入一种不透明的放射性溶液,再把病床倾斜过来,用X光机观察液体如何流动。”诊断结论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在美国又因纽约洋基队的著名棒球明星卢格里克1941年死于此病而称为“卢格里克氏症”。
霍金被诊断还能再活两年半。随着病情的恶化,他的身体逐渐丧失了活动能力。长期的预后分析,得出的结果是残酷的:最终,他只有肺和心脏还能发挥功能。然而,他的大脑自始至终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起初,霍金非常沮丧。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听理查德〃瓦格纳的古典音乐,这是长久以来家人的最爱,要不就是长时间坐在房间里。“但是,”他在《黑洞与婴儿宇宙》中声明,“一些杂志刊登文章说我酗酒,这未免有点儿夸大其辞了。”他还记得那时候做的梦都很纠结。有些梦还对他的想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梦见自己行将要被处死,我忽然意识到:如果我能被暂缓执行死刑,这个世界上值得我去做的事情还有好多。还有一个梦,我做过好多次,就是我将要牺牲自己去拯救别人。”
就在霍金的疾病被诊断之前,他在新年的一个聚会上遇见了简〃瓦尔德,两人坠入爱河并且订了婚。霍金在《史蒂芬〃霍金:对“万有理论”的追求》告诉基蒂〃弗格森:“和这个女孩的订婚改变了我的生活,它给了我活下去的理由,坚定了我活下去的决心。如果没有简的帮助,我是没有办法坚持下去的,甚至都没有意愿去坚持。”
订婚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经常往返于伦敦和剑桥。在霍金获得研究奖金并成为剑桥大学康韦尔科斯学院的研究员后他们于1965年7月结婚。最终他们在霍金将要工作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附近找了一套房子,交通便利。工作日期间,霍金自己住,简则是周末往返于伦敦和剑桥,一直到她完成学位。多年来,霍金夫妇有了三个孩子——罗伯特,出生于1967年,露西,生于1970年,以及蒂莫西,生于1979年。
很快霍金发现他需要借助轮椅来四处走动,还需要全天候地护理。1985年,他感染了肺炎,必须通过手术才能挽救生命,但是手术也夺去了他的声音。加利福尼亚的一位电脑程序员送给霍金一个计算机程序,叫做图示平衡器。霍金说,这个程序“可以让我通过用手按开关来选择显示屏上一系列菜单里出现的单词。”等他选好想要说的话以后,连接在他轮椅上的电脑就会把他选好的文字输入一个语音合成器。“唯一的问题是,”霍金说,“语音合成器给我的是美国口音。”
在结婚前,霍金就意识到他需要拿到博士学位,然后找份工作。他开始寻找论文题目。在弗格森写的《史蒂芬〃霍金:对“万有理论”的追求》中,霍金说:“我平生第一次开始用功。令我惊讶的是,我发现我喜欢这么做。也许也不能真算得上是用功。”在读了罗杰〃彭罗斯关于天体塌缩形成黑洞或奇点(时空中极其微小但是密度无穷大的点,由于巨大的引力作用,光线无法从中逃逸)的观点后,霍金的想象力受到了激发。他提出一些设想:如果天体逐渐燃烧耗尽然后在自己的引力作用下塌缩成奇点,那么回顾过去,回到宇宙的起源,会发生什么呢?如果宇宙的起源就是一个奇点,之后才在所谓的宇宙大爆炸中发生爆炸呢?
霍金和彭罗斯一起证明,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并且宇宙中确实含有科学家们观测到的这么多物质的话,那么在时空中一定存在一个奇点。然而这种说法并未得到完全的认同。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提到反对的声音“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俄罗斯人,源于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决定论(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预知),另一部分来自某些人,他们不喜欢整个奇点的观念,并认为这糟蹋了爱因斯坦理论的完美。”现在,霍金的理论已经被广泛接受了,正如他所说的:“人实在不能辩赢数学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