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课堂反思
1. 1 2. 2 3. 3
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学对策。
学本课堂反思2017-09-14 03:59:54 | #1楼 “学本课堂文本解读”讲座心得 ——写稿人:
本人通过聆听洪校长的“学本课堂文本解读”以及听后的继续学习对此次讲座进行反思和心得总结。
“学本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是:以学习目标为线,以知识探究为纲,以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活动为载体,以能力养成为归宿,实施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关注点是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落脚点是知识、方法和活动的指导,课堂教学的目标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情境是幸福快乐,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学本课堂”就是要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本课堂”就是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
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学本课堂”就是善待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导学案应用下生本课堂教学反思2017-09-14 04:00:18 | #2楼 生本课堂教学反思
随着导学案教学的应用,觉得作为一个教师,的确课前备课花费的时间多了,课上不知不觉“懒”了,以前的课堂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被动听课,接受“满堂灌”,不会主动学习,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尴尬局面。而现在教师在编辑课前小研究的时候,只要注意以生为本,注重对学生的点拨,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去做,去说、去讨论,并通过同伴评价及教师评价的任务驱动整合,让学生不论主动、还是被动地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教师不由自主教得轻松,学生学的快乐。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也发现在课堂上存在一些问题,现进行反思,以求警醒自己,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思索。
1、学生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生本教育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不但要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因此,课前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如果课前没有做好预习,课上就很难对知识点进行准确的理解,更不用说拓展延伸了。所以要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学生及时完成自学任务,最好放在课堂上,这样也便于教师明确知道哪些学生是真正自学完成的,提高学习效率意识的。
2、在课堂的讨论过程中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课堂中“讨论”是常用的方式,学习的过程主要是自学和合作学习为主,学习中的诸多
问题免不了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交流中解决。但是在讨论中,我就发现,部分学生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部分学生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一言不发,还有的小组成为说些无关紧要的,甚至聊天的。所以一定要通过展示的多样性及巡视,明确讨论方向和时间,评价跟进的。
3、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些课也许我们设计没有错,但因为学校活动或者学生等原因,少不了不能完全按自己计划的进行的,这时如果我们想着教学任务,也许像赶进度一样面面俱到完成了,但反馈结果并不能尽如人意的。所以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学生不易理解的,可以把学习速度放慢点,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重视达成度,有所侧重,也是必要的。
4、,我还发现,有时候课前小研究编好了,却发现有些不合适的,如学习问题设计不够简单明确,错别字等,所以我们要及时审查,完成课前再备课,同时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就应及时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从而树立自信心,不能回避失误和自己的过失的。
总之,生本课堂教学,既有模式可借鉴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有挑战性的,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与整合,才会越来越好,与时俱进适应更多学生的。
生本课堂教学反思
从学期学校启动生本教育以来,我们开始尝试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通过公开课、观摩课、观课议课等,老师们对生本教育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在尝试和学习中也有了一些感悟和思考。
反思授课情况,我觉得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生本教育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如果课前没有做好深入研究,课堂上就很难对知识点进行准确理解,更不用说拓展延伸了。
(2)讨论过程中多数学生参与意识差。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常规,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讨论中,如果仔细去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多数学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少数学生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
(3)交流时不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交流、争执、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提高,而我们的学生可能是不自信吧,讨论时教师明明知道他的想法很好,交流时就是不发言。
(4)教师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在进行生本教育教学的这些日子里,仍是放不开,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每个课时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5)每周每班只有4节数学课,用生本教学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既然存在这些问题,那就应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得自己的教学尽快与生本教学接轨。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学对策:
(1)认真备课,设计好问题。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问题。每个小问题我向学生提出的要求非常简单明确,只要是结合生活实际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并能说出原因,我都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认为这些事情自己还是能做到的,他们便愿意去做。
(2)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我在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的时候,时常走到不爱发言学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
(3)及时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学习交流中,我更关注不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这些学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我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鼓励的掌声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
(4)教师的“教”要灵活。生本教育在教学方法中提到要“以学定教”,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
习活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被所定的“计划”、“进度”所牵制,不去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随机应变,那么我们无形中又走回旧途,又在牵着学生走,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把教学进度放慢点儿,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②同时我还给我班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小研究本,有时我让学生在小研究本上完成前置性作业,格式如下:
一、自学内容 二、我学会了 三、我要举例 四、我想提问
③还可采用让学生完成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表的方式,格式如下 ×××知识小研究 研究内容 知识点1 知识点2
我还知道我的发现我的例子提醒或注意我来挑战 生本智慧课堂教学反思2017-09-14 04:01:44 | #3楼 生本智慧课堂教学反思
生本智慧课堂教学反思这次公开课促使我自己思考,用什么的理念指引上好一节课。——其实点拨、引导之法我一直在使用的方法,但那只是具体做法,——整节课都以某种理念指引,偶尔想过却没有做过。这次公开课有明确要求,我选择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际使用了,学生也会不大习惯。这次公开课学生对此很不自然,课堂组织也难以连贯;再加上备课比平时要深,教学内容往往也就无法完成。安排的自主学习五个环节,仅实现了四个。一直认为语文课要依据每篇课文本身的特色来教,变幻多端才是美的。这次教学提醒我,虽说教无定法,但是教学要以一个理念来支撑,形成相对稳定成型的教学
模式,而且这一模式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前我在这方面做得太少了,如果在教到退休,还没有自己的教学程式,课前都要思考用何种形式组织这一课,那是在太累了。因为备课的压力是其次,在初中教学中,思考用怎样的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要花费大量时间,教学组织是否多样有序、教学活动是否新颖活泼,是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关键。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室应该是学堂。“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是很有道理的。合肥实验学校自育自学的经验很值得学习借鉴。感此,要抓紧学习实验学校的经验,学习魏书生等名家的语文教学经验,并且利用暑假,整理每篇课文的本色教学学案,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规范和程式。这些学习模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思考内化,结合眼前的实际,落实到现在的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