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如何加强学生的防溺水安全
教育工作
摘要:近一段时间至今,中小学生的溺水或者致死案件在中国各地市发现概率都略有上升,而发现此类交通事故无疑是最让人感到痛心的。学校要采用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预防中小学生溺水等问题,为中小学生的健康与生活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大堤。而对于更进一步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问题的教育等工作,采用实实在在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当务之急,因而本文就将为此进行深入分析,以求为降低中小学生的溺水事故发病率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防溺水;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 一、学生发生溺水事故的特点
1.中小学生溺毙伤亡事故,一般出现在夏季、假期中的放学后,在学校毕业会考、中考、高考和毕业考试完毕后,特别明显。
2.主要出现在城镇区和乡村一带的无人管理的河流、池塘、水库、水坑和野外区域。
3.多出现在人们进行结伴游戏的活动中,有的是因结伴下海游泳而溺死,有的则是失足掉入水底,有的则是为救助落水同伴而致多人溺死。
4.发病于低年龄段,以中小学生为主,留守中小学生所引起的溺水问题尤其突出。
5.多发在对游泳技能上半生不熟的中小学生群体。 二、学生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学生安全意识淡漠,自控力量低和自护自救能力差。出现溺水情况的中小学生普遍在八负十四周岁。幼儿园每年都会进行预防溺水的教育培训,
班主任们往往都会告诫孩子切勿私自入水溏泳,个别学生,尤其是男孩由于好奇、好玩无法自我约束和管理,以只洗一会儿为借口结伴降水游动,导致了安全事故;部分孩子由于安全意识不高,在水塘边或水池旁的危险区域内戏水游玩,却意外地陷入了深水区域,从而造成悲剧的发生;个别学生由于面临溺水威胁,盲目地进行救援或由于过分恐惧而不敢求救,从而错失了最好的救助时机。
(二)幼儿看护与监督的缺失。小孩出现溺水事故一般以节假日、双休日居多,尤其是近二个月的暑假急需大量家属对儿女实施行之有效地监督,一些家属由于忙于生计外出务工对儿女没有直观的监督护理,而照管儿女的长者溺爱着小孩,对小孩经常做出不安全行为和危险性游玩活动,无法恰当地教育和引导小孩;另一些家属,尤其是农村家长,由于本身素质较低,基本没有安全常识,对小孩私自游动所造成的危害性知识不够注意,且疏于对儿女的监督管理,连子女去哪儿了,干什么了都完全不明,许多家属直至晚上小孩还未归或社会、村组的出示电话找到场后才慌着找小孩。
(三)游泳本领还不足。在游泳技术要成不成的时候,孩子们入水勤练求快速纯熟,如果在技能不佳、技术失误者或是体力不支、心态慌乱等发生意外,而造成溺水。
(四)对水库、池塘等水体,缺乏有效安全管理制度。由于新农村的建立,农村山坪塘、养鱼池的现象日益增多,加上城乡接合部、农业乡村的水塘、河道较多,上述区域大多控制不合理,没有安全警告的横幅、标牌,无值班巡逻,故上述区域是溺水事件的多发区域。
(五)公众缺少对中小学生溺水健康的重视。学校发送溺水事件的地带多数是上下学路程中,可能有车辆通过或周围的农民劳作,而不少人对学校游泳熟视无睹,很少人去制止或告诉父母。
三、学校加强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工作措施 (一)多加预防,宣传教育不能停
学校是学生的保护基地,防溺水的安全教育离不开学校和教师的广泛宣传,宣传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提前预知危险的因素,而做到预防的目的,学校要给学生全面地进行宣传,为学生敲响警钟,让学生在宣传教育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自救能力,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也能够自救,学校应该举行各种活动,把防溺水的安全教育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心中,使学生能够谨记于心。
因此,我们应该开展一次有关预防溺水知识的交流活动,活动的宗旨在于使他们增强安全意识,能够认真地去掌握预防溺水的有关安全常识。教师可以从几个现实溺水的案例来进行引入课题,让学生观看一些案件视频和防溺水的安全宣传片,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有什么启发。然后老师就可以告诉他们一些的自救方法,例如在人员落水救援中,自救人员应该使用救生圈、大竹秆、长绳等工具进行施救,而抢救落水的人员则要从身后靠近落水者头部,用双手从身后抱住落水者的头颈,用另一只手抓紧落水者的胳膊,游向岸上;在施救的同时也要进行人工呼吸和胸部按摩,然后再进行送医救治。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人体模型进行正确的练习,让学生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健全制度,从根本上遏制溺水
学校要充分健全防溺水教育的制度,规定好学生可以去哪里,不可以去哪里,逐步建立健全防溺水安全防范的制度,对学生做到强化管理,让学生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活动,学校也要抓好不按制度规范活动的学生,适当地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不按规定活动会引发的种种后果,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醒,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让学生在学校和同学互相的监督下,更好地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
因此,中小学校可以按照《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建立一些安全规范体系,包括不在无大人陪伴的状况下私自下水运动,不擅自和父母结伴去运动,不到无安全的区域运动,不在河流或池塘边上嬉戏玩闹,见到落水者时没有能力施救不允许下去救人,到游泳馆运动时也要在有人看守的状况下去规定的区域运动等。让学生谨记这些规定,时刻遵守,在学校之间多张贴一些宣传语,让学生能够随时都能看见,同学之间,也要互相的监督、提醒。学校的领导、老师
要时刻地对这些规定的实施进行督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让学生从根源就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责任落实,推动制度的实施
有的学校对于安全教育工作非常的不重视,甚至根本就没人管,其主要原因就是安全教育的责任没有落实,学校应该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教育监督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层层分配下去,把责任明确起来,学生家长也要与学校共同为学生的安全实施监督任务,推动制度的实施,与学校一起为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一个坚实的保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例如,学校要把相关的教育监督责任细化分配到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任务要落实,学校里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然后可以分配任务到每位教师,教师在教导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如果不按规定做,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在学校外,学校可以联合社会各方的支持,把相关的河流、池塘等有水的地方均张贴上警示牌或者用栏杆、围栏等围起来,保证学生能够随时看到提示;在村子里,各个主任也要时刻宣传防溺水的知识和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家里,家长要时刻监督学生的活动,培养家长的监督责任意识,每天学生上下学前后都要提醒学生不要去水深的地方。让学生和周边的每个人都有防溺水的责任,把防溺水安全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结语
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相对复杂的教育工程,学校开设孩子防溺水相关工程,着重为了促进孩子其防溺水意志的培养,因此我校国家有关单位务必增强教学迫切感,加速培养的危险性识别及其遇险防险等相应技能。唯有如此,防溺水的健康宣传事业才能够认真地实施深入。
参考文献
[1] 莫志琼. 安全教育在行动——农村小学如何加强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J]. 2019.
[2] 郭延安. 浅谈中小学如何加强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
[3] 欧阳瑞芬, 宁德荣. \"学游泳,防溺水,懂自救\"中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研究.
[4] 蒋妮. 浅谈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J]. 教师, 2019(4):1.
[5] 何国素. 浅析农村中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的现实困境及突破难点[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