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儿童视角下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儿童视角下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儿童视角下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作者:廖鼎宏

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2期

摘 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立足于儿童的认知规律与认知心理,从儿童发展需要要培养其鉴赏能力,其措施有:第一是以读带学强化朗诵,通过古诗词语言魅力来培养其鉴赏能力;第二是诗画结合简洁明了,通过具象情境的展示来培养其鉴赏能力;第三是直接感受体验美感,通过诗词儿童化演绎来培养其鉴赏能力。

关键词:儿童视角;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审美能力的目标,就要重视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把儿童个性化发展及需要与诗词赏析结合起来,形成小学生每一个体独特的鉴赏能力。由于小学跨越了低年段、中年段及高年段三个学段,每一个学段的儿童认知与身心发展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立足于儿童视角,结合学情通过一定的措施与途径来培养小学生鉴赏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朗诵、观赏、感受等三方面,以古诗词语言、具象情境、儿童化演绎等来论述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鉴赏能力。 一、强化朗诵,以诗词语言来培养小学生鉴赏能力

古诗词教学有其特殊的一面,一般都以朗读或背诵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在传统中国教育中,特别是古代教育中,朗读与背诵从启蒙开始伴随一生。尽管这一方法在现代教育中有所改进,但对于古诗词而言,朗读与背诵仍然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通过朗读或背诵,不仅加强了小学生语感能力,强化小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记录语言——文言文的认识,而且通过古诗词语言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优美内涵,加强了小学生语言节奏。从语文的本质来看,古诗词语言的内在音乐性也要求只有通过朗诵,才能感受到古诗词语言的音乐性。从小学生的语感节奏来看,从朗诵入手去感受原本就可以歌之咏之的古诗词,对于培养其鉴赏能力有深远的影响。

以语文实验版四年级上册刘禹锡《望洞庭》为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和、磨、螺等三个字在平水韵中是押韵的,即使是普通话仍可以读出押韵的味道,这就表明在此诗中有一定的内在节奏与音乐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通过朗诵来把握这一特点,笔者的做法就是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方言进行朗诵。由于是小学生自己熟悉的方言,通过这一语言来掌握押韵要比普通话更加便捷。而研究表明,各地方言都较之普通话更接近唐代平水韵,如广东地区的粤语,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话或闽南语,其发音规则更接**水韵。因此,通过小学生熟悉的方言来强化朗诵,引导小学生深入去体会古诗词语言的美感与魅力,在加强语感的前提下也提高了其对诗词的认识,有助于其鉴赏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诗画结合,以具象情境来培养小学生鉴赏能力

如果说强化朗诵是以语言为切入口来培养小学生鉴赏能力,实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目标,那么把握古诗词诗画结合的特点来培养小学生鉴赏能力,则是审美要求下初步形象美学印象的重要转折。对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来说,其不仅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作能力,而且开始对事物有自己的审美倾向,这就要求古诗词教学要善用这一特点来培养小学生鉴赏能力。而诗画结合不仅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外在表现,更是诗画相济下古诗词意境的内在写意。即使中年段小学生没有很强的审美判断,但也可以通过诗画结合的形式来引导小学生进行初步审美分析,培养其诗词鉴赏能力。如上述刘禹锡《望洞庭》作为一首全然写景的诗歌,其本质就是一幅美景画。要让小学生从其视角来感受审美,通过诗人眼中的美景画来表现,显然会更简洁明了,让其一目了然。因此,这种具象情趣的诗画呈现,既运用了古诗词诗画结合或诗画一体的特征,又把古诗词虚实相间的情感简洁化,把小学生主体意识及儿童视角纳入其中,形成了个性化的审美过程,并以此来培养小学生鉴赏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诗画结合的具象情境,往往需要教师用诗意语言来进行描述或对比描绘,才能使小学生慢慢进入到诗词意境中。如元稹《菊花》是非常有情韵的一首诗,诗人爱菊却不直接赞美菊花,而是通过品格赞赏来写出自己对菊花的独爱之心。其诗画情境应当突出赏菊下诗人的神态或眼神来表现,而不是直接通过菊花之美来表现。这就需要教师语言描述要准确到位,对小学生的引导要有吸引力等。

三、感受美感,以诗词演绎来培养小学生鉴赏能力

在儿童视角下,古诗词教学要重视小学生的参与,通过小学生直观感受诗词之美来培养其鉴赏能力,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小学生参与到古诗词教学,不仅尊重了其学习主体地位,更是尊重其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引导小学生开展诗词儿童儿演绎,通过指导其演绎过程来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才能使其与诗词之美产生共鸣。如刘禹锡《望洞庭》就可以通过学生春游、秋游等看过的湖景进行演绎,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美感体验转嫁到此诗中来。这样一来,可能杭州的小学生是《望西湖》、广州的学生是《望海珠湖》等,通过这种本土化资源的加入演绎,小学生就能直观感受并体验到古诗词的美感,对诗词也进行了自我化改造,有助于其与古诗词产生审美共鸣。

除此之外,诗词儿童化演绎也可以对古诗词进行通俗化改造,通过把古诗词进行一定的改写后以流行歌曲进行表现,从而使小学生更直观感受诗词美感。邓丽君对《诗经》、唐诗等大量经典诗歌的改编,使更多的人更直观感受到古诗词之美。小学古诗词教学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方式进行儿童儿演绎,如张继《枫桥夜泊》多年前就以流行歌曲演绎过,那么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指导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美感体验进行改编,使其更符合小学生的审美体验,其客观上必然会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由此可见,古诗词儿童化演绎的方式有很多,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儿童自我体验选择恰当合适的方式,使之与学生学情与认知相契合,从而培养其鉴赏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在儿童视角下,小学生的审美观察、审美认知及审美体验是第一性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也围绕这些来开展,才能初步培养其古诗词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淑,李华.如何引导小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意境中[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04):28. [2]黄苏芹.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改进[J].考试周刊,2018(18):42. [3]李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J].小学生(中旬刊),2018(02):23. (作者单位:广东省紫金县九和镇热水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