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康永等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进展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进展 康永 ,柴秀娟 (1.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陕西榆林,718】00; 2.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陕西榆林,718100) 摘要:碳/碳(C/C)复合材料是以碳为基体,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 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导电、传热和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既可作为结构材料承载 重荷,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同时,碳/碳(C/C)复合材料是一种能在超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高温 结构材料,所以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碳/碳(C/C)复合材料的制备相应力 学、热学性能,化学性能和其在各领域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碳/碳复合材料;石墨化度;性能;应用 中图分类号:TQ 31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arbon/Carbon Composites’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KANG Yong ,CHAI Xiu-juan (1 The Research Center of Shanxi Jintai Chlor—alkali Chemical Co.LTD.,Yulin 7 1 8 1 00,Shanxi, China;2 Shanxi Jintai Chlor.alkali ChemicaI C0.LTD.Yulin 7 1 8 1 00,Shanxi,China) Abstract:Carbon/Carbon composites which is reinforced by carbon fiber bases on carbon matrix.It has a series of excellent performance,such as high specific strength,high specific modulus,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corrosion resistance,fatigue tolerance,creep resistance,electrical conductivit) ,heat transfer and small expan— sion coefifcient.So it can not only be a structural material bearing heavy loads,but also play a role as functional materials.Meanwhile,Carbon/Carbon(C/C)composites exhibit excellent structural properties at elevated temper・ atures,and ar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 materials for high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such as in a— viation and space flight industires. Key words:Carbon/Carbon composites;graphitization degree;properties;applications 碳/碳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及其织物为增强材 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以及陶瓷基复合材料四大 料,以碳为基体,通过加工处理和碳化处理制成的 类复合材料中就其研究与应用水平来说,仅次于树 全碳质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在高温热处理之 脂基复合材料,优先于其他类复合材料,已经全面 后碳元素含量高于99%,故该材料具有密度低, 走向工程应用阶段 。C/C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 耐高温,抗腐蚀,热冲击性能好,耐酸、碱、盐, 非均质混合物。这种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 耐摩擦磨损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此外,碳/碳复合 及摩擦磨损性能与材料的碳结构密切相关L3 J。石 材料的室温强度可以保持到2500 ̄C,对热应力不 墨化度是C/C复合材料最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 敏感,抗烧蚀性能好。故该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机 通过调整、控制C/C复合材料各组元及整体的石 械特性,既可作为结构材料承载重荷,又可作为功 墨化状态、程度,可以赋予C/C复合材料不同的 能材料发挥作用,适于各种高温用途使用 。 综合性能,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因此,石墨 碳/碳复合材料在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 化研究是C/C复合材料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收稿日期:2010—06.12 2010年第39卷第3期 领域。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39 CFC,沿碳纤维长度方向的力学性能比垂直的方向 1 C/C复合材料的特点 C/C复合材料是指以炭纤维作为增强体,以 炭作为基体的一类复合材料。C/C复合材料是新 材料领域中重点研究和开发的一种新型超高温材 高出几十倍。CFC的高强高模量特性来自碳纤维, 随着温度的升高,CFC的强度不降反升,而且要 比室温下的强度还要高。在1000 ̄C以上,强度最 低的CFC的比强度也较耐热合金和陶瓷材料高。 2。3 C/C复合材料的断裂性能 料,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密度小(<2.Og/cm ),仅为镍基高温合 金1/4,陶瓷材料的1/2,这一点对许多结构或装 备要求轻型化至关重要。 (2)高温力学性能极佳,随着温度升高(可 达2200cCl),其强度不仅不降低,甚至比在室温时 还高,这是其它结构材料所无法比拟的。 (3)抗烧蚀性能良好,烧蚀均匀,可以用于 高于3ooO℃的高温,短时间烧蚀的环境中,如航 天工业使用的火箭发动机喷管,喉衬等,具有无与 伦比的优越性。 (4)摩擦磨损性能优异,其摩擦系数小,性 能稳定,是各种耐磨和摩擦部件的最佳候选材料。 (5)具有其它复合材料的特征,如高强度、 高模量、高疲劳度和蠕变性能等。 2 C/C复合材料的性能 2.1 石墨化度与性能的关系 石墨化度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非 常复杂,不同作者得到的结果不同,有的甚至相 反。对于炭纤维,通常,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强 度先升高后降低,转折温度点约为1900 ̄C 1 。对 于C/C材料,Granoff等 发现,石墨化处理使 CVD热解炭基体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降低; 而Tzeng等¨ 发现,石墨化处理使酚醛树脂炭基 体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升高;Twashita 等¨ 认为,各向同性基体C/C复合材料的强度和 模量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而提高,但各向异性基体 C/C复合材料却相反。炭纤维的预石墨化处理对 C/C力学性能也有影响 H J,Sefizawaa等 发现, 炭纤维预处理温度不同的2种C/C材料的杨氏模 量随热处理温度变化的趋势相反。 2.2 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碳纤 维的种类、取向、含量以及制备工艺。单向增强的 C/C复合材料制成的构件在承受载荷的状态 下,当受力超出其蠕变极限的情况下,既不会突然 折断,也不会显示出金属的塑性,呈现非线性断裂 方式。加在C/C复合材料的应力起初只是造成少 数纤维断裂,只有在重复拉伸才发生失效现象。 2.4 C/C复合材料的热弯曲强度 同其他陶瓷和金属高温材料不同的是C/C复 合材料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高温下材料 处于基本无应力状态,随着材料的冷却,材料内部 的应力逐渐形成,并产生一些残余应力。其是造成 在常温下强度低、而在高温下(1000~2000 ̄) 强度高的原因。 2.5 C/C复合材料的电阻率 C/C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不受重复加热的影响, 并随石墨化程度的增大材料的电阻率降低。导电性 能好,且具有屏蔽电磁波的功能,对X射线的透 过性好。此外炭纤维还具有吸能减振,对振动有优 异的衰减功能。尽管生产工艺参数相同(如:致 密化处理和热处理温度),不同缠绕方式的管材及 不同纤维排列的板材其电阻率也相差很大,比如纤 维同管轴线平行排列的越少则其电阻率越高。 2.6 C/C复合材料的导热性 C/C复合材料的导热性受纤维的排列方向、 基体碳种类以及热处理温度的影响。如双向排列纤 维材料的导热性在常温下通常为5~150W/m・k, 导热性最大的500 W/m・k的C/C复合材料是专 为核聚变工厂研制的,采用超高温处理温度并能形 成极好的石墨基材结构。C/C复合材料抗温度波 动性比其它大多数陶瓷基材料和金属要好,同时它 在高温工作时动态强度好。这是它在高温用途中被 广泛使用的关键。 2.7 C/C复合材料的氧化性能 C/C复合材料主要用于真空或保护气氛中, 氧化是在高温下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的。C/C 康永等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进展 复合材料的氧化过程由气体介质中的氧流动至材料 边界开始。反应气体吸附在材料表面,通过材料本 身的孔隙向材料内部扩散,以材料缺陷为活性中 心,炭纤维及其炭/炭复合材料的氧化特性研究并 在杂质微粒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 CO或CO,气体最终从材料表面脱附。氧化的程度 取决于氧气的部分压力,也与材料的类型有关。在 空气中,碳材料在300 ̄C左右开始氧化,石墨化C/ 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刚了胜和导电性,能保证产品 的几何尺寸稳定 (5)在电子工业,利用炭纤维的高导电率, 研制新型的JXQ 1,JXQ一2自感应式静电消除器, 该产品达到8O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还利用炭纤维 复合材料研制出大型电机的防电晕材料,对防止大 电机启动时产生的电晕火花,减少大电机的容积有 重大意义。 C复合材料在350 ̄C左右开始氧化。氧化速率也取 决于基体碳的性质,孔隙度,杂质的催化氧化性能 以及周围气体运动速率和其他组成成分(如:水 分含量)。通过浸润抗氧化剂或涂以碳化硅可改善 材料的抗氧化性。具体应用中,温度是关键因素, 需要通过初步实验和具体情形决定。 2.8 C/C复合材料的耐化学腐蚀性能 C/C复合材料耐油、耐酸、耐腐蚀性能好, 与生物有很好的相容性。除了强氧化剂外,浓盐 酸、硫酸、磷酸、苯、丙酮、碱都对其不起作用。 而在高温下,某些金属特别是过渡金属(如:铁, 镍和钴)在碳存在的情况下,会起催化作用使C/ c复合材料形成碳化物。 3 C/C复合材料的应用 根据炭纤维所具有的优异性能,炭纤维广泛应 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中: (1)航空航天是最早应用炭纤维的领域。已 研制出飞机的二次结构件,如垂尾、刹车片、方向 舵等炭纤维复合材料。炭纤维复合材料还可用于导 弹的鼻锥体、喷管、固体火箭的发动机等。炭纤维 也用于民用工业领域。 (2)体育休闲用品炭纤维的用量占总量的 80%。主要用在高尔夫球杆、钓鱼杆、羽毛球拍、 乒乓球拍、赛艇、自行车等。所用的炭纤维大部分 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和。 (3)氧化纤维、炭纤维密封垫料是工业用炭 纤维制品中用量最大的品种。主要用于发电厂、化 工厂、化肥厂和油田等耐高压、耐腐蚀的泵和阀。 这些密封材料的功能和寿命大大优于石棉。 (4)在纺织工业领域,其中30%一40%的织 机使用炭纤维剑杆头、剑杆带。它的主要优点在于 (6)在汽车工业,研制的炭纤维制动器已用 于桑塔那小轿车及其它机动车上。炭纤维还应用于 眼镜框、音响设备、医疗器械、人体医学、生物工 程、建筑材料等领域。 4小结 炭纤维及其炭/炭复合材料具有高比模量、高 比强度、耐腐蚀、耐疲劳、耐磨损、比重轻等一系 列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化 工、生物器材等领域。在一定温度的氧化性气氛 中,炭纤维和炭/炭复合材料会与氧发生反应,并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反应的速度加快,致使炭 材料的强度降低,性能退化。因此,有关其抗氧化 问题一直是各国学者持续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 赵稼祥,邓禄普(Dunlop).航空部的碳/碳复 合材料[J].新型碳材料,1989,(2):6.13. [2] 高春强.超声振动研磨加工技术的试验研究 [D].太原:中北大学,2008. [3] Granoff B.Microstructures of carbon—felt/carbon matrix composites[J].Carbon,1974,12(6): 68l一683. [4] 稻垣道夫.炭材料中的组织[J].新型炭材 料,l999,14(2):I.13. [5] 林起浪,李铁虎.炭/炭复合材料用基体前驱 体的研究动态[J].炭素技术,2001,(2): l3一l6. [6] Tzeng,Lin.Mechanical behavior of two—dimen— sional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with interfacial carbon Layer[J].Carbon,l999,37(12): 20l1.2019. (下转第48页) 48 汪多仁环氢化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plasticizer free permeable laminate US 2006/ with a high trans proportion and method for the 0252329 A1. production thereof US 2005/0038285 A1. [16] BECK,Harold D.,Straftord M0(us)THAcK_ 『2O] GRASS。Michael『DE],Haltern am See ER.James C.,Ocala FL(US)Vin)’】e ̄ter hose (DE)LANG,Ame[DE],Marl(DE)Nix- and method for man,fracture of such hose US ture of Diisononyl Esters of 1.2一Cyclohexanedi— 2005 8795 A1. carboxylic Acid,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17] SCHLOSBERG,Richal・d Henry[US/US], Thereof and Use of These Mextures US 2008/ Highland IL(US)SANTIESTEBAN,Jose 0188601 A1. Guadalupe[US/US],Baton Rouge LA [21]NAKAYAMA,Yasushi[JP/JP],Chiba(JP) (Us)SOLED,Stuart L.f US/US],Pitts— MATSUKAWA,Naoto[JP/JP],Chiba(JP) town NJ(US)MALEK,Andrzei Mariusz SAITO,Junji[JP/JP],Chiba(JP)BANDO, I US/US】,Doylestown PA(US)BAUMG Hideki[JP/JP],Chiba(JP)SONOBE,Yo— ARTNER,Joseph{US/US l,Califon NJ shiho[JP/JP],Kanagawa(JP)MICHIUE, (US)LUO,Shifang[US/US],Pittsford NY Kenji[JP/JP],Chiba(JP)MITANI,Makoto (US)MISEO,Sabato[US/US],Pittstown [JP/JP],Kanagawa(JP)FUJITA,Terunori NJ(US)VARTULI,James Clarke f US/ [JP/JP],Kanagawa(JP)Ethylene—Based US]。Schwenksville PA(US). Polymer Microparticles, Functional Group— [1 8]Hydrogenation of benzene poly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Ethylene・-Based Polymer Mieroparti-- or derivatives thereof US 2006/024746 l A 1. eles,and Catalyst Carriers for Manufacture [19] MASCHMEYER,Dietrich,Recklinghausen Thereof US 2008/0044655 A1. (DE)BUSCHKEN,Wifried。Hahern am [22]石万聪.环己烷二羧酸酯.增塑剂,2009,3: See(DE)GRASS,Michael,Hahem am See 3441. (DE)TUCHLENSKI, Axel, Weinheim [23] 方猷泉.环己烷 1,2.二羧酸异辛酯的合成与 (DE)Alicyclic polycarbox)’lic ester mixtures 应用.2009,34:36—38. (上接第40页) [12] Tzeng.Lin.Mechanical behavior of two—dimen— I 7】Pierson H O,Northrop D A.Carbon—felt.car— sional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with interfacial bon—matrix composites:dependence of Thermal carbon Layer[J].Carbon,1999,37(12):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fiber precursor 201 1—2019. and matirx structure[J].Journal of Composite [13] 1washita N,Sawada Y,Shimizu K,et al, MateriaLs,1975,9(2):11—137. Effect of matrix texture on tensile Strength and [8] 罗瑞盈,杨峥,李贺军,等.高温处理对碳/碳 oxidation behavior of carb0n fiber reinforeed 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影响[J].复合材料学 carbon composites[J].Carbon,1995,33(4): 报,l996,13(4):47—52. 405-413. [9] 刘文川.化学气相沉积碳/碳复合材料结构与 [14] Ko Tse.Hao,KuoWen—Sh) ong.Effect of car- 性能的研究[J].炭素,1982,(3):8-20. bon—fabric type on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10] 张为芹,田艳红,杨延风,等.高温热处理对 of 2 D carbon/carbon composites[J].Polymer 炭纤维性能的影响[J].新型炭材料,2001, composites,1998,19(5):618-625. 16(3):52-57. [15] Serizawaa H,Satoa S.Tsunakawab H.et a1. I1 1 I Granoff B,Pierson H O,Sehuster D M.Effect Young s Modulus Change of Carbon Fibers And of chemical・・vapor・-deposition conditions oil the C/C Composites by Heat Treatment[J].Car— properties of carbon—carbon composites[J]. bon,I997,35(7):1035—1035. Carbon,I973,11(3):17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