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例谈特征根方程求解线性递推数列

例谈特征根方程求解线性递推数列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数学教学通讯 控稿 l箱s ̄jk@rip 16:3 com 例谈特征根方程求解线性递推数列 戴培红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摘要]特征根方程是求解线性数列通项中必备的知识[关键词]数列;特征方程;线性;二阶;分式 226300 ,将数列问题通过特征方程转换为可求解的通式模 . 型.本文简要介绍特征方程原理的来源,并例谈解决线性数列中使用特征方程的作用数列通项求 tft.仃儿类数列通 项求 难度较大.往 涉及觅赛数学『f1 的知 .特征方程求斛数列通顺 是其 fI1一类.住不少稍难数列通项求解过程 ffJ,需要用到特征方 的原理.但是笔 ,4:~2{z}q-x2  J合并同类项,可得: : ( “ ) (1I) = , =(』4+Hn)d ,{ J/3= 。 . I-一- . =Aa"+Bfl'7, P: 证明:(I)其中, q=l时,由p—q=l, 得:p=1 ,代入递归式,易得:Xn=XI+ Q(d )’ (4)② B: t二 者发现很多教师只讲特 程的运用 ! 二 ! 二 ¨_ J1-q JB( ) 许不讲原理的来源.这是典型的应试教 育、灌输式教育,是不妥的.『太I此笔者认 为先要讲清原理的来源,才能真IF体会 特 程原理的作用 ( (Ⅱ)其中,,一q≠I时,当p—g≠1时 若 一t f =0有两相同实根d ,则 由(I)式可得:X,,-呲 =( :一 ) (5), 整理(5)式: , = l+( 2—02t"1)d,f!,两边同 受(I)启示,设原递归数列能表示为 叭 ( .Im眦 2)(,』≥3),整理得: ) n-I-(啦Y ,与原进归式比较系数 I +8=p. 除以 : = 一.{_ ̄2-Od d” ,L1.1,因此 }以 l O/“I 、 二阶线性特征方程原理 得:{ 可见d,JB是方程,-px+q=0 X 为首项 =q,【 定理:没,J,q为实数, , 足 II 一 . 为公差的等差数 一 ( )的两根(实虚均可)①. px+q=0fl ̄J'两个实根, 数列 的前 若 1J +q=()有两不同实根0f, , 项为 J, 2,日 满足 =, ¨_一qx (, 呲 l ( ,卜I一叭 2)一-,递推之得:z 得: :f 2aa:  13.4.…),证明:数列; :的通项公 为 I 4: 二 ! (. --OLI.1)(J),同理: = ・ f4 V2书 1 ( +Bn)a ,其中: ( 母 )(2),联立(1)(2)两式解得: :(6).综上 X2--O/X —( )’ (I) ≠卢, + ,{ J D j J—It。, :卢( ]B) 等‘+(_蛳 ㈩, 并 (4)(6),定理证毕 76 >2017年第6期(下旬) 数学 学m ̄投稿邮箱lt. !sxjk@vip.163.corn 征方程的运用 从二阶线性特征方程定理的理解 来看,不难发现 , 代表的含义是其特 征方程的两根,从上述定理可知,很多 通项公式 7t+4 分析:教材中的问题比较特殊.可以 用珥L+2—2 =3(‰。一2 )整体性构造来解, 但是并不具备一般性.因此我们可以从 特征方程角度入手获得问题解决的一 般性 二堕m+—— 令 : +42a.+7 ,2t+5 ,解之得 一1、2,代  ’入上式得0 ̄+1-1=3" a.-1,%+ +2=9‘ 类似的竞赛问题中的答案就不难看懂 了,为什么可以简化为类似的过程. 运用一:二阶线性递推数列 盟.两式相除得 :一1. __l_即 .2 7 1+2 3 2 解析:特征 ̄ ̄x-5 +6=0两根为 = 2,/3=3,所以,由 ≠JB时特征定理,%:A・ {磊 为 =}公此为 的等 比 易得 从上述线性递推数列的解决中.我 问题1: ,g为实数, ,卢是方程 。一 px+q=O的两个实根,数列{Xn}满足 X2 2_, 2 ,又q, 一1 _2( =3,4,…),求数 (三 : :≥ A:~—21— . ● 列 }的通项公式(用 ,/3表示). 分析:本题与定理几乎一致。我们 可以从定理的结论入手.直接使用验证 定理的正确性. 曰=三3 们不难发现稍难的数列通项问题求解 的一般化规律.笔者认为教学可以弓 导学生关注下列几个方面:第一,线性 递推数列是具备模型化的数列.必然 . 所以, f一 一2伊 运用二:分式线性递推数列 解析:(I)当 ≠卢时,因为 : 2_q, 有相对应的特征方程与之对应.二阶 分式线性递推数列的求解与二阶 l=p, 所以 2=0 斗 +0 , 1= + , 线性递推数列和分式线性递推数列是 高考数学、竞赛数学常常考查的热点 (一阶线性比较容易),成为必备掌握 的两种基本模型;第二,学习特征方程 的作用是给优秀学生开拓思路.理解 数列通项变化中隐含的不变性.为解 决其他各种陌生问题提供可借鉴的思 类似.利用转化将未知模型通过加减参 A:竺垒!: : l_. 0f( — ) ( --/3) -卢 ,数使其转换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模 所以 = R一似1 2一 一/3 型,其也有固定的求解公式模型,因推 /3( ̄-/3)/ ̄(a-/3) 一 导过程类似及本文篇幅.故推导不赘述. A otn+鼢: ’ — +旦 : : ] 。. /3一 _18 笔者通过一例简要分析 问题3:设数列{%}满足口。=2,%+l= 5甜 4 2a.—+7’水 (1I)当 =/3时,所以 2=3 , I=2a, A-—2tXa;l-X2: :1. —O/‘ 路;第三,重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将整体化思想 所以 = +Bn)a = B:. ̄x2-ax: :1. 分析:分式线性递推数列是更难的 一种数列模型.通过特征方程找到其显 贯穿于通项求解的始终.将这种不断 变形、不断转化的想法融入线性数列 通项求解中.达到顺利求解的目的.最 后,笔者想说要学会运用特征原理,更 (n+1) 综上(I)(II)所述,数列{‰}的通 一 著特征,利用整体性思想换元切入,转 换为等比或等差数列模型是解决分式 项公执 【(n+1) , = 递推数列的一般化模型 解析:对等式两端同加参数 得: + 5a.+4£:+ :—要懂得特征原理的来源.学知识不能 只记公式而不去了解过程.否则知识 问题2(教材课后练习):数列{ }满  ̄+7t+4(2t+5)a—:足:Ⅱ1=1,az=4,且 +2=5%+广6a.,求{an}的 2a ̄+7 2a ̄+7 f2 +5). 、 永远达不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2017年第6期(下旬)< 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