υ> υ=2f υ>2f 照相机 测焦距 投影机 放大镜 应用 1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用照相机拍近景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拍远景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物近像远像变大)13、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为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着插在架上;
14、放大镜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用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使用时要使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15、近视眼特点: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 16、远视眼特点:远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
第三章 运动和力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 = 10mm= 10μm= 10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 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ms= 10 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υ= s/t 变形: s=υt、 t= s/υ
3
6
2
3
6
9
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 符号:m/s 交通用: km/h 换算:1m/s=3.6km/h 9、直线运动:
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平均快慢。
第四章 力
1、 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不能离开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成对存在的。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弹力:
(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的方向跟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由指针、刻度盘、弹簧组成的;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①了解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对齐
④使用前要拉动几下,防止弹簧被卡住⑤读数时,应让视线垂直刻度盘面 3、 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大小:重力与物体的质量之间成正比,比值为g=9.8N/Kg,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3)方向: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寻找重心的方法:作图法: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就是几何中心点;支撑法;悬挂法。 (5)提高稳度的方法:①增大支撑面积②降低重心。
4、(1)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受到阻碍物体 相对运动的力;(2)方向: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3)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操作: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直线滑动时,二力平衡(摩擦力f=拉力F) 结论:①当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如:用力捏刹车板;紧皮带;用力写字 ②接触面变粗糙,如:新的鞋底与轮胎;路滑时撒沙子或草;举重运动员手抹镁粉 (5)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小压力, ②接触面变光滑,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