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文化・教育 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 口任允熙王维正王滨 层 次 人 才 [内容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形式。本文在对现行的研究生培 培 养 养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设想。 模 式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研 究 [作者简介]任允熙,石家庄经济学院成教学院招办主任,副研究员 王维正,石家庄经济学院成教学院院长,副研究员 王 滨.石家庄经济学院成教学院讲师 本文所讨论的高层次人才,是指通常 人才成长规律、特点及社会需要,为研究生 所说的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级职 培养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 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鉴于此,本文主要 这种结构的总体运行方式。 探讨研究生培养模式。 二、我国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涵义浅释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研究生教育 所谓模式是一种软科学概念。通常所 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研究生培养模式也 说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 存在着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由人才培养目标、教 1.重学术而轻应用。我国较传统的研 育制度、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诸要素构成的 究生教育模式是重视理论课学习和学术研 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过程与运行机制的总 究,多数研究生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实际操 称。通俗地讲“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 作及动手能力较差。这几乎成了我国人才 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 培养工作的一个通病。这当然与国情有关, 式的合成系统。通过构成要素的优化组合 在恢复研究生教育初期,主要是为迅速缓 可以构建成多种不同的培养模式。 解各高等院校师资和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严 “人才培养模式”反映了在人才培养过 重短缺的问题。20多年来,研究生教育确实 程中各环节的最优化设计及诸要素的最佳 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补充了一大批学术 组合.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成长的一般特 型人才;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应用型 征和时代特性.同时也集中体现了一定时 人才的培养和重视不够。随着知识经济和 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研究生培养模 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社会需要显然不仅是 式是众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特殊形 单一的学术型人才.而是大量需要应用型、 式,是以高层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高层次 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教育鄢为此专 ■■■●■●t1-|■掌■曩I147 II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文化・教育 门发布了“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 高 层 次 人 题上.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做那些具有前沿 性、前瞻性的研究课题,更不可能去做那些 具有探索性,甚至有争论的问题.这就很难 有所创新.更难做出高于前人的成果。这主 养质量的若干意见”(2005年1月21日),“意 见”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研究新形 才 培 养 模 式 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借鉴和引进国外先 要与一些高校将硕导、博导作为给教师的 进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和经验,探索符合中 国国情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因此,笔者 一种待遇有关,导致一些导师错误地认为 研究生为导师做课题就是在学习.而没有 研 究 认为必须改变以培养学术型为主的研究生 培养旧模式,加大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 人才培养比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强调“共性”.忽视“个性”。一方面体 现在研究生招生制度上。目前我国的研究 生教育多是采用统一的入学考试.这往往 将一些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但不一定能获 得高分的考生拒之门外。再就是课程设置 比较单一.强调统一,注重“共性”,忽视了 培养过程中研究生个体“个性”的发展。许 多高校都规定了许多必修课.不论原来基 础如何,水平高低.都要学习同样的课程, 这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了研究生 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易形成“千佛 一面”,不利于研究生个性的发展。 由此也造成毕业论文标准单一。现有 的研究生教育.一律要求以“学术论文”作 为毕业论文的唯一形式.而诸如一些具体 的工程设计、工程软件等与实践紧密结合 的形式非常少见。 3.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存在“老板”与“雇 工”的不正常关系。目前在研究生教育过程 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一些导师往往把研 究生当作劳动力.许多研究生戏称自己的 研究与学习是在为“老板”打工,虽然导师 为之打工付出一定的酬劳.但势必造成研 究生将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在导师的课 伯I社会科学论坛一 真正把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研究生创 造性、创新能力当作主要教育目的。 三、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几点设想 改革研究生招生和选拔办法。目前我 国研究生招生方式主要是:国家统考制、部 分课程由招生单位命题制、部分招生单位 单独命题制。几种形式均以考试成绩为录 取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考生的创 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易出现“高分低 能”现象。 借鉴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有益经 验,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具体情况,从 注重发现和培养研究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出发.应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采取以下几 种招生办法: 1.培养学术型人才.主要采取国家统 一命题形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 人才.采取国家与地区或用人单位共同命 题形式:“宽进严出”式招生.即借鉴国外研 究生入学资格考核制.只要符合基本入学 条件即可入学.但毕业时必须对其学术水 平,科研能力及成果严格审定,符合要求方 准毕业:在职人员攻读学位形式.除参加必 要的课程考试外.要特别注重在能力、素质 方面的考核,把真正有独到见解并具备科 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在职人员招收进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文化・教育 2.研究生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的改革。 既要看到现行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首先.要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学位课程建 又要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树立新的 设.课程体系应以学位课程为中心,并适度 而灵活地设置选课。要保证课程体系既有 一教育理念,增强高校自身的培养能力。这就 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 高 层 次 人 定宽广度又有一定纵深度.同时还要具 律.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生教育理 才 培 有前沿性和前瞻性.为研究生个性的发展 留下广阔的空间。其次,要加强科研实践环 念和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生培 养新模式。这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养 模 式 研 节.注重提高研究生科研与实践能力、创新 能力,注重培养研究生把研究成果转化为 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再次.多组织研究生参 加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国内外优秀专家学 者讲学或举办讲座,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进 行研究。开阔研究生学术视野,不断获取新 的学术思想.并培养其自身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从整体上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实 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培养方式上.要加强校企联合办 学,这是未来研究生教育的一种重要培养 方式。国外许多著名大学与社会企业联系 都非常紧密,有些学校的教授在企业中担 任董事或兼职,同时聘任企业的工程师兼 任大学教授。这样一方面可以根据社会发 展和企业需求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科技人 才,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同时也 可以从企业获得科研基金。另外校企联合 培养研究生,既可以发挥企业设施先进、专 门人才经验丰富和资金充足的优势,提高 研究生培养质量.又可以发挥高校学位齐 全,专业人才荟萃、学术水平较高的特点, 弥补企业理论研究条件弱.帮助企业加速 技术改造,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4.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高校研究生培 养能力。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变革.首先 是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变革。我们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 究 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必须改变那种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 为主的旧观念.应当“学术型”和“应用型” 相结合.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既 重学术,同时更注重应用、更注重创新。培 养模式的变革并不意味着对旧模式的全盘 否定.而是在借鉴新模式优点的同时.保留 旧模式中的传统精华和民族特色。 5.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能力.导师队伍 建设是关键。在现有基础上.应选拔更多具 有知识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成果显著、教 学能力强的师资充实导师队伍.也可以从 国外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担任 研究生导师。导师队伍普遍具有高知识水 平、科研能力强,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 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能力就 能得到很大提高。一 (本文系2005年河北省科技厅立项项 目,项目编号:05457259) 参考文献: 1.叶志明:“对研究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 ,载‘学位 与研究生教育>2O05年第2期。 2曾玉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几点设想 ,载<中山大 学学报)l999年第2期。 3.赵丽:“研究生培养模式刍议 .藏‘机械工业高教 研究)2002年第2期。 牡盒|-I拳论坛I,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