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音乐教案
【篇一:读唐诗教案】
古诗朗诵演唱会
亳州北大园丁学校
授课教师:乙辉
歌曲《读唐诗》教学设计
备注:教学设计:乙辉 。教学对象5(1)班。教学地点:三楼音乐室。设计时
间:2016/3/24。课时:2课时,压缩成1课时。教学设计用途:晋级课。参考文
献:《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歌曲分析与写作》、《五年级教师教学用书》、《曲式
分析与写作》、《西方音乐简史》《钢琴即兴伴奏教程》《语录》》、《和声学
教程》、
教材分析:1@《古诗朗诵演唱会》是以歌曲《读唐诗》为基础展开的,《读唐诗》为两段体
歌曲,大调式。第一乐段有4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基本上用了相同的节奏,八分休止符的
运
用使音乐显得较为活泼。第4乐句在“泉”上延长至两拍(在演唱时也可以做延长处理,表
达更深的情感。)最后结束在主音上。2@歌曲《读唐诗》的歌词非常有特点,使我们想到了
许多著名的古诗:(1)床前的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窗外的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
居易《夜雪》(3)高飞的白鹭——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
波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4)浮水的鹅——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
清波。骆宾王《咏鹅》(5)枫桥的钟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
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6)巴山的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7)边塞的战士——秦时明
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8)异乡
的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学习这首歌不紧能感受到歌曲《读唐诗》的魅力,还能了解更多的
古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读唐诗》的魅力及了解更多的古诗,激发学生对
我国古诗文化的热爱。
2:通过了解古诗歌曲的旋律特点及诗歌的艺术特点,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进行创作活动,培
养学生创编旋律的能力。
3.感受歌曲的速度、节奏、旋律变化、段落等特点。
4.了解音乐的起源、诗歌的发展及诗歌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并感受歌曲的速度、节奏、旋律,及休止符的运用。
2:感受歌曲《读唐诗》的魅力,了解更多的古诗。
3:了街音乐的起源与诗歌艺术的发展和诗歌的艺术特点。
4:创编诗歌旋律,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创作性。
教学难点
1:理解音乐的乐段,乐句。
2:根据《读唐诗》的音乐形象,乐句的起承转合,旋律特点进行创编。
3:歌曲中八分休止的运用,以及基本节奏型的掌握、节奏对歌曲情绪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本节音乐课老师将带你们穿越千年,梦回大唐,品味唐诗。穿越时空看你陌生而又
熟悉的古诗。(播放古诗图片《绝句》《静夜思》《夜雪》《咏鹅》《枫桥夜泊》《夜雨寄北》《出
塞》《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回味唐诗,感受唐诗文化)
二.欣赏歌曲
导言:刚才欣赏的古诗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诗文化,古诗是为古代文人内心
情感的表达,以写诗来寄托情感,以诗为乐;今天,就让我们品味唐诗,学唱唐诗。下面请
欣赏歌曲《读唐诗》。
欣赏形式:师钢琴弹唱歌曲《读唐诗》,学生欣赏聆听。(要求听出歌词写得什么内容,
有什么特点?)
三.学习歌词
师:同学们歌曲欣赏完了,结合刚才欣赏的古诗图片,有谁能说出歌曲的歌词都有啥内
容?
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歌曲中的很多句子出自刚才欣赏的唐诗,那么谁能说出哪一句出自哪首古诗?
生:举手回答。
师:多媒体播放歌词出处内容
床前的月光——《静夜思》李白。
窗外的雪——《夜雪》白居易。
高飞的白鹭——《绝句》杜甫
浮水的鹅——《咏鹅》骆宾王
枫桥的钟声——《枫桥夜泊》张继
巴山的雨——《夜雨寄北》李商隐
边塞的战士——《出塞》王昌龄
异乡的客——《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了很多的唐诗,那么老师弹奏一遍主旋律,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
分为几个部分?
生:听完,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总结(从歌曲的乐段、乐句、起承转合处分析总结)
四.学唱歌曲
(一) 第一乐段
1.师弹奏歌曲主旋律,学生模唱歌曲(一遍)
2.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第一乐段.
3.歌曲处理:歌曲中出现了八分休止,有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引导式的总结(从休止符的作用)
(二)第二乐段
1.师弹奏歌曲主旋律,学生模唱歌曲(一遍)
2.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第二乐段。
3.歌曲处理:
@.师:歌曲的高潮部分在第二乐段的哪里?
生:答
师总结(从分析歌曲高潮的因素总结。)
(三)完整演唱歌曲和表演歌曲
1.师钢琴伴奏,全体学生演唱。
2 师伴奏,学生独唱。
3.分组轮唱。(可分为两组,第一组唱第一乐段,第二组唱第二乐段,两组形成鲜明的
对比)
音乐扩展
(一)欣赏其他以为古诗为题材的歌曲。如《静夜思》、《咏鹅》、《明月几时有》等。
欣赏形式:教师自弹自唱。
(二)是讲解音乐的产生与诗歌。(用生动,有趣活泼的形式叙述。可从音的产生、歌曲
的创作与发展史来讲解。)
创作歌曲
师导言:模仿歌曲《读唐诗》的创作手法,首先陈述歌曲,其次进行乐曲的进一步陈述与巩 固,再次做乐曲的积极展开与前面陈述的乐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再回到陈述乐曲上面的旋律来,总结乐曲和肯定乐曲。
师:进行即兴示范创作
生:创作
课堂小结
师:毛曾经好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你们是早晨
9:00钟的太阳,是祖国的希望,中华民族的古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在本节课
品味了古诗,望同学们把我们璀璨的古诗文化传承下去。
教学流程
1. 组织教学
2. 导言
3. 欣赏古诗
4.导言
5.欣赏歌曲
6.回答欣赏后歌词特点问题
7.多媒体播放歌词出处
8.再次聆听歌曲
9.提问回答歌曲划分部分
10.师总结
11.学唱歌曲@学唱第一段,并处理歌曲。师总结
@学唱第二乐段,处理歌曲。师总结
@完整演唱歌曲:齐唱、独唱、轮唱。
12.音乐扩展:@欣赏其他古诗歌曲。
@讲解音乐的产生与诗歌的发展。
@创作歌曲:1师导言
2师示范创作
3生创作
13.课堂小结
上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次。
课后反思:
第11.12课时
【篇三:《读唐诗》教案】
《读唐诗》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读唐诗》,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2.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能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 3.通过拓展活动创编古诗新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音乐创造能力,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吟诵古诗、自编旋律演唱古诗、表演古诗情境等,使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合一起。 教学重点:音乐活动《古诗朗诵演唱会》。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音乐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教 具:钢琴、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四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大屏幕出示:(古诗)的画卷,同时播放《春江花月夜》,学生观看。 二、欣赏歌曲《读唐诗》 1.导言:这几部古诗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诗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先来欣赏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它的歌词非常富有特点,听后你一定
会有惊奇的发现,请欣赏《读唐诗》。 (大屏幕出示歌曲《读唐诗》)
2.师:你们发现歌词的特点了吗? 学生回答( )
师:看到歌词使我们联想到许多古诗,那么这首歌曲中究竟隐藏了多少古诗呢?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用分组来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同学知道的唐诗知识最多? 那我们分成四组,每组有一块题板,请将歌词与古诗题目用连线连接起来,小组同学共同完成,连接最快最准确的为优胜组。(活动进行中同时播放歌曲《读唐诗》做背景音乐,连接好的把题板送到前面。)
(同学们都连接完了,我们来看看他们连接是否正确,老师请你们一起来做评委,(讲解题板)向优胜组表示祝贺)
题板内容:
“床前的月光” 《 静夜思 》 (李白)
“窗外的雪” 《 夜雪 》 (白居易)
“高飞的白鹭” 《 绝句 》 (杜甫)
“浮水的鹅” 《 咏鹅 》 (骆宾王)
“枫桥的钟声” 《 枫桥夜泊 》 (张继)
“巴山的雨” 《 夜雨寄北 》 (李商隐)
“边塞的战士” 《 出塞 》 (王昌龄)
“异乡的客”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3.师:我们知道了,这首歌曲中隐藏了多少古诗呢?
生答:(八首) 师:对了,是以八首古诗中最美的佳句组成的歌词。现在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诵一遍歌词,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齐声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都发自内心的歌颂和赞美着唐诗。
4.师范唱(下面请听老师唱一遍《读唐诗》),同学们可以轻声随歌曲唱一唱,同时想想你是怎样来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这句歌词的呢? 学生回答( )。
师:我们以一首唐诗为例。比如说曲中“高飞的白鹭”是谁的作品? 生答:(杜甫的绝句 ) 古人喜欢见物咏怀,见景抒情,对自己的所见所思进行即兴吟唱,我们也来学学看,(吟诗时作摇头晃脑状)注意听老师吟诵诗歌时有什么特点?跟读现在的白话文有区别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生答:( )
师:很有韵律感,与今天的音乐很相近,它的节奏,音调与音乐是相通的,感觉就像在唱歌,真是诗中有歌啊。 师:古人还喜欢边吟诗边作画呢,如果让你来给《绝句》这首诗作画,你会画些什么呢?我们一句一句的来。(学生回答)
师播放MTV全诗一句一景,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哪些?(学生回答)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
师: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这句歌词都能理解了吗?
5.师:歌词我们都理解了,现在让我们随音乐唱一唱,请你们找找《读唐诗》中的高潮乐句在什么地方?(学生找出高潮乐句。这儿还有一个音乐记号,它代表什么意思呢?就像数学中的什么记号?(生答:大于号,)在音乐中代表重音记号,这儿力度要唱得重些、强些)观察高潮乐句用了什么音符?(生答:附点四分音符,师: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已经学过,它该唱多长呢?生答:一拍半,下面我们一起把节奏读一遍,体会附点四分音符,它使音乐情绪有了一种什么变
化?它一共使用了几小节?)出现了四个小节。师:连续四个小节的附点四分音符再一起它使音乐情绪有了一种推动感。) (学生读一遍节奏,再按节奏读歌词,最后随琴唱一唱这句旋律。) 枫 桥的
钟 声 巴 山的 雨,
边 塞的 战 士 异 乡的 客。
6.师:你们还有什么唱不准的地方吗?练习歌曲中难点——弱起、连音线及后十六分音符。(即兴节奏写于黑板)
唐 诗 像 清 泉 流进 我 心 窝。
唐 诗 是 祖 先 在向 我 诉 说。
7.师:高潮乐句之后,我们在细心聆听祖先的诉说,力度、速度应怎样表现呢? 生答:(稍弱、平稳)。
8.我们用亲切、自然的声音跟琴完整地把《读唐诗》唱一遍。
三、拓展音乐活动
1.师:祖先在向我们诉说,诗人以诗抒怀,从诗中我们体验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到他们心中细腻的情感。今天我们也来借古人的情怀,抒发我们的情感,好不好?
师:我们分成四组表演,每组可以选择《读唐诗》中的古诗,也可以选择你们学过的古诗、喜欢的古诗进行表演,各组讨论,用什么形式?怎么表演?
2.形式:(根据课堂具体情况而定,不可拘泥)
a.演唱古诗。参赛队演唱一首学过的古诗歌曲。(最好成创编自己作的古诗新唱,如采用本学期语文课本中学的古诗《寻隐者不遇》、《所见》加上自己喜欢的旋律等)
b.吟诵古诗。参赛队配乐朗诵古诗。c.表演古诗。参赛队即兴表演古诗。
(跟学生沟通吟诵的古诗《枫桥夜泊》即兴表演),老师这儿带了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子,听一听歌词里唱了些什么?(播放毛宁的《涛声依旧》) 师:现在有的歌曲引用古典诗歌的语意,重新加以创作,既保留了古诗的意味,又注入了现代思想,刚才大家所听的《涛声依旧》就是借用了《枫桥夜泊》这首诗作为歌词的,还有一些歌曲,比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李善隐的
《别亦难》,李煜的词牌名《虞美人》等都是直接取自与古典诗歌。
3.同学们表演得真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合唱团小朋友演唱的古诗歌曲《赋古草原送别》,《登鹳雀楼》等 四、小结
中华民族的古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为有这样的古诗文化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我们应该把古诗文化发扬光大。
好了,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再次演唱《读唐诗》,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学生随音乐演唱,教师指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