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低碳发展模式规划思考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低碳发展模式规划思考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现代商贸工业 NO.16,2013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3年第16期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低碳发展模式规划思考 宋 川 (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重庆40002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受制于以往经济发展模式及城市发展理 念,国内大多城市正经历着以牺牲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高代价、粗放型城市快速发展模式的阵痛。在承受了生态环境恶 化和自然资源严重浪费的沉重代价之后,城市管理者们逐渐认识到更新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重要意义。低碳城市化模式,是 依托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承栽能力,通过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科学引导产业布局,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形 态。达到提高经济社会生产效能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目的的新型城市集约化发展模式。低碳城市规划建设, 除了在规划理念的创新,还应不断完善城市发展的机制建设,降低生活能耗和生活方式,创造出一套低碳城市发展的城市 规划体系。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低碳模式;规划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6—0002—02 我国的低碳城市化战略,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战略方案。 目前,这种科学的发展方案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建立 1低碳城市规划意义 首先,低碳城市规划模式,有利于缓解气候及城市环境 在快速发展基础上的低碳模式,包含了城市与环境和谐发 恶化的速率。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进入了能源消耗量 展、城市自治、智能城市网络等新内容。提高城市化速度, 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发展阶段,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 是我国实现经济与社会协凋发展的必经途径,而在这个过 对气候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总 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和集约使用资源,则是确保城市化可持 量,挖掘城市碳汇潜力,高效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利 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低碳模式还处于实践阶段,我们 用效率都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低碳化建设,有利于缓解城市 应当探究这种模式的合理规划方式,用信息科技和其他先 温室效应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最终达到改善城市居民的 进技术手段来实现模式的逐步完善。 生产、生活环境。 (5)聘请专家学者,建立外脑审读制度。 该社聘请了一批专家学者担任杂志编委,不定期地对 杂志进行审读,以监督和管理杂志质量。这种编辑审稿和 专家审读相结合的模式,保证了该刊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也 有利于编辑水平的提高。 对物流业迅速发展的态势,加强专题文章的稿件组约,取得 了明显的效果。在“2012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统计的索 引情况中,《现代商贸工业》刊发的物流方面的论文有8篇, 占该刊当年39篇索引数的五分之一强。又如该刊对广受 关注的小微企业发展向题,在《品牌与营销》栏目中组织专 题讨沦,吸引作者踊跃来稿,为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参 3质量兴刊。严格把关 在端正方向,恪守宗旨,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基础上, 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四是在组稿源头上把关,坚持作者自主直接投稿。通 《现代商贸工业》杂志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痛下决心,自 我解剖,做了四项“手术”,抛弃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轻装迈 上了“质量兴刊”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过发布公告,坚决清除一些中介机构和个人擅自以《现代商 贸工业》杂志名义向社会征稿、组稿给该刊声誉所造成的不 良影响。同时严把稿件来源关。通过加强鉴别,对中介组 是在刊物容量上“开刀”,坚决“减肥瘦身”。该刊 2011年全年24期每期298页,期发文章近200篇。在如此 稿来稿一律拒收和退稿,彻底切断中介组稿的“黑手”。从 源头上保证来稿的正当性和纯洁性。 大的工作量面前也难免出现“良莠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 势必降低刊物质量。2012年,该刊按省局和主管单位要 求,果断砍掉100个页码,减少近三分之一;期发文章约 100篇,减少一半。同时严格控制刊发少于3000字的论 正是由于采取了以上综合措施,使《现代商贸工业》杂 志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提升,据中国知网提供的数 据,2012年度《现代商贸工业》机构用户已达到5000余个, 且处于上升态势,个人读者超过10万人。其中包括美国国 文,确保期刊的学术质量有一定的深度。 二是在栏目设置上调整,坚定突出“宗旨”。为解决超 范同刊发了不符合办刊宗旨文章的问题,该刊调整了栏目 设置。如将“教育与培训”栏目改为“职业教育与培训”,只 刊发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文章。去掉了纯理科研究的栏目, 会图书馆、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 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 学等世界名校高端用户。分布在全球近4O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祝愿《现代商贸工业》杂志乘胜前进,争先创优,不 断取得新业绩! (原栽2013年6月20日《湖北省期刊协会通讯》2013 年第2期) 增加了“质量与安全”栏目,使栏目设置坚定不移地突出该 刊宗旨,正确引导作者投稿。 三是在选题策划的加强,占领行业制高点。编辑部针 作者简介:宋川(1986一),男,重庆合川人,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交通规划方面的学.-j-和研究。 2一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O13年第l6期 其次,低碳城市规划模式,有利于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造成规划屈从与实际建设项目,规划既定的城市发展目标 通过对城市资源的有效整合,并根据资源及产业发展需求, 也经常随着具体的建设项目而失去了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 最终在城市规划用地层面对产业用地进行集约、合理布局, 远期利益。造成这一局面的影响因子很多,但总体来说主 提升各相关产业相互协作效率,进而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在 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规划前期对城市资源的充 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区域能源供应的巨大压力。 分挖掘和整合力度不够,对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参与程度 再次,合理规划低碳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城市整体的环 不够充分,产业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前瞻性不足;另一方 境。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居民数量逐年攀升,城 面,城市管理机制对城市规划的机制不尽完善,城市规划、 市居民活动影响范围急剧扩张,城市及周边生产、生活环境 建设、管理的协同程度不高,城市规划的执行效力得不到有 问题愈发凸显,城市空气、水源、噪声污染等日趋严重。从 效的支撑和尊重。这就需要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一 改善城市整体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生产、生活质量等方面也 方面城市规划者应更多的参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研 需要人们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开辟低碳的城市生活道路。 2低碳模式发展的规划思考 究,加强对城市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的协调程度;另一方面从城市管理体系中应加强规划管理 保障城市朝既定 城市化低碳模式的总体规划思路为:以转变城市发展 者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提升规划执行力度, ・ 理念为前提,改变城市生产、生活高能耗和高污染发展模 的低碳型城市方向发展。式,健全城市各种管理,采用先进科技手段探索低碳城 2.4加强低碳生产、生活制度建设,鼓励低碳生产、生活模 市发展路线,评价模式实施的合理性,不断反思和优化低碳 式。全民建设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建设策略。 2.1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制定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是需要不断建设和发展完善的,在城市发展和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资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水平需求下,城市 2010年6月12日,审议通过了《全国主体功能 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影响范围在不断扩大。这就需要城市管 区规划》,目的在于使各城市摆脱对GDP增长的盲目崇拜, 理者们加强低碳生产、生活的制度建设,引导经济社会生产  改变高资源消耗和高环境代价的粗放式城市快速发展模 和居民生活朝低碳方面不断努力。首先在层面,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一方面应结合 式。该《规划》给城市规划参与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个反思城 城市资源特征,鼓励和引导低碳产业的发展,保障低碳产业 和决策者们应结合自身城市的资源禀赋、城市生态承载力 的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对于适应本地区资源禀赋的 也不可武断的采取发展措施,应制 等,科学规划与城市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相协调的产业,明 传统型高耗能产业,鼓励企业采用高科技手段,提升生产 确城市产业发展方向,科学制定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规划 定节能减排鼓励,市发展历程和转变发展理念的良好契机。城市规划参与者 提高生产效率,达到传统高耗能产业的节能减排目 控制因素,制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引导城市朝符合本地特色 工艺,的发展目标前进。 标。 对于生活型碳排放量,一方面抓紧制定和完善低碳生 2.2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空间形态 鼓励市民采用更低碳的生活模式,如制定公共交通 我国地广物博,各城市资源禀赋差异巨大,因此城市规 活,另一方面应加大低碳生活的宣传办度等, 划建设不应千篇一律,也不应受经济利益驱使侧重发展短期 出行优惠等; 见效快资源消耗高的产业。各城市规划参与者和决策者应 提升城市居民对改善环境参与程度和使命感。根据各城市的资源特色,对本城市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规划 3 结语 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生态环境和资源 与城市资源相适应的特色产业。根据城市资源情况和产业 发展需求,对产业用地进行集约、合理布局,提升各相关产业 的双重安全。在城市可利用资源相对贫乏的形势下,要想 相互协作效率,减少单位生产能耗、交通能耗,进而提升资源 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完善低碳模式的城 使用效率。同时,城市规划者们还应注重对现代高科技的利 市规划,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城市范围内 推广采用低碳发展形式,建立分散的城市安全体系。低碳 用,为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在城市空间布局层面,还应注重绿色交通、碳汇潜力等 模式的宗旨,是保证对城市资源的可持续提供,并提升了城 方面的挖掘。城市规划者在产业布局及其他配套空间布局 市系统运转的安全性。在城市社会各领域不断进步、居民 特征基础上,重视对绿色交通的规划引导,充分公共交通等 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单位生产、生活 减少污染源和实现碳排放、碳汇能力基本平衡,实现 绿色出行方式的潜力,减少城市交通碳排放总量。同时结 能耗,合城市的地理条件,加强挖掘碳汇潜力空间,通过制定城市 建设宜居、可持续发展程度较高的低碳城市目标。 生态协调区、适宜建设区、建设区的低碳战略目标,达 参考文献 到城市碳排放和碳汇能力的基本平衡,最大程度上减小快 速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冲击。 2.3健全城市管理。提升规划执行力度 城市中的管理和决策机构,要严格遵守既定的城市发 [1]师子乾.云南省低碳城镇减少的现状、思路及对策[J].规划师, 2O11,(11). [2]颜文涛.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及实施途径[刀.城市规划学刊, 2O11,(3). 展目标,优化低碳模式的实施策略,从制度层面对高碳排放 进行制约,鼓励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改进和完善城市管 [4]牟晶.低碳城市化平衡发展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2, 理、提升规划执行力度,是促进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 (04). 就大多城市而言,尤其是中、小城市,城市管理者对规 E5]李国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 划的执行力度还是有所欠缺的,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建 学学报,2011,(O8). 设、管理的协同程度不高,规划执行力度不足。城市管理者 [6]连玉明.基于城市价值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J].中国 们屈从于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快速建设的短期效益,往往 地质大学(北京)学报,2O12,(12). 一[3]黄勇.低碳城市的规划模型分析[刀.重庆大学学报,2013,(05). 3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