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工厂化育苗技术流程
来源:RZ 编辑:RZ 发布:2009-12-01
一:准备阶段
1):基质准备
草炭,蛭石,珍珠岩
夏季配比:草炭:蛭石:珍珠岩=6:2:2
冬季配比:草炭:蛭石:珍珠岩=6:1:3
进口草炭不需添加任何肥料,只需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喷水至其含水量达到60%即可。
国产草炭随水喷洒1000*多菌灵,使含水量达到60%用薄膜覆盖3-4天后使用。
2):穴盘选择与苗龄期:
夏季:使用72#穴盘,苗龄期一般30天左右;
冬季:使用72#或50#穴盘,苗龄期一般50天左右。
新穴盘可以直接使用;旧穴盘清洗干净后用1000*高锰酸钾浸泡后晾干使用。
3):肥料:进口水溶性肥料如20-10-20,17-5-17,14-0-14,磷酸二氢钾等
4):农药:杀虫:10%吡虫啉,20%好年冬,25%阿克泰,20%灭扫利,5%抑太保,1.8%阿维菌素等。
杀菌:75%百菌清,72.2%普力克,甲托,61.1%可杀得,70%代森锰锌,扑海因,甲霜灵, 速克灵等。
5):激素:多效唑(含量15%)
6):水:pH值:5.5-6.5 EC:小于0.5
二:第一阶段:播种----进发芽室
1):填基质
把准备好的基质装入穴盘,稍加,也不可过用力,使基质充满穴孔而富有弹性。
2):打孔
用打孔器打孔,孔要打在穴的中心。孔深:1.0-1.2厘米。
3):播种
把种子放在穴中心的孔中,每穴一粒,种子平放。
5):覆盖,浇水
用珍珠岩或蛭石覆盖,覆盖面与穴盘表面相平为宜。第一次浇水要浇透。
6):进发芽室
一般温度控制在27-30度,湿度在90%以上。
三:第二阶段:出发芽室----移苗
1):出发芽室
标准:胚根5-8MM,胚轴弯曲顶土时。一般茄子4晚就可以出发芽室。
2):温湿度管理:
温度:白天28℃,晚上20℃;湿度达到80%,基质表面干燥时适当喷清水,增加湿度以利出苗整齐。中午阳光强烈时,拉开遮阳网遮荫。
3):移苗
子叶展平时即可移苗,移苗前可先浇一遍清水。移苗时,大小苗分别移入不同的穴盘,双株分开,空穴补苗。移苗时手轻捏种苗子叶。
四:第三阶段:移苗后-----定植前3-4天
1):温湿度控制
温度:随着种苗的生长,温度逐渐降低。白天由28℃逐渐降至25℃,晚上由20℃逐渐降至15℃。
湿度:也要逐渐降低。湿度降低了能有效的降低病害的发生。
光照: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给与种苗充足的光照。只有当温度过高时,才在中午适当遮阳降温。
2):肥料使用
移苗后第二天开始浇肥,浇肥安排晴朗的上午。每次肥料及浓度安排如下:
150PPM20-10-20-----200PPM17-5-17-6Ca-3Mg-----200PPM14-0-14-----200PPM20-10-20-----200PPM14-0-14-----250PPM20-10-20
每次浇肥间隔2-3天,期间会发生苗盘四周苗子缺水,这时需要补清水。当大面积萎蔫时第二天需浇肥。
3):高度控制
在种苗生长的中后期可以通过控制水分,降低温度来控制种苗的高度,增加茎秆的粗度;也可以叶面喷施1000*磷酸二氢钾2到3次。当植株生长过旺,通过自然调节无法控制高度时就需要进行化学控制。一般在浇肥的第二天上午10时前进行,第一真叶有2.5CM时打第一遍5PPM多效唑;7天后打第二遍15PPM多效唑。
4):农药使用
每次上午浇完肥后,下午就要打药,打药时温度要在30度以下,打药以预防为主。一般二,三种杀菌药与一种杀虫剂同用。
猝倒病:800-1000*普力克 500*百菌清(达科宁) 800*甲托
霜霉病:800-1000*普力克(霜霉威) 800-1000*甲霜灵(瑞毒霉)
灰霉病:1000*速克灵
疫病: 500-800*代森锰锌(大生M-45) 3000*农用链霉素(100万单位)
蓟马:20%好年冬1500* 5%锐劲特1500-2000* 2.5%菜喜1000-1500*
白粉虱:25%阿克泰3000* 2.5%天王星3000* 20%灭扫利2500* 1.8%阿维菌素乳油2000*
蚜虫: 10%吡虫啉1500*
斑潜蝇:20%阿维.杀单(斑潜净)1000* 4.5%高效氯氢菊酯1000-1500*
五:第四阶段:-----炼苗、定植
此阶段不需浇肥,降低温度,增加通风。
定植前一天上午浇一遍清水,下午打一遍杀菌+杀虫的药即可。
六:注意事项
1):出发芽室的时间宜早不宜迟。
2):每次浇水(肥)前先放水管内热水,特别是夏天。
3):中午补水时尽量不要洒到叶面上,特别是茄子。
4):使用新品种农药时应先做小范围试验。
5):浇肥前若基质太干,可先浇一遍清水。
6):浇肥后用清水快速冲洗一遍叶面。
7):肥料,农药特别是激素的称量,配比要准确。
8):激素与农药分别使用喷雾器。
9):激素喷雾标准:以叶面有一层均匀水雾为宜,不可成滴流下。
10):铜制剂农药一般不与其它农药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