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也就是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实际状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四十分钟增加效益,提高质量?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人格得以尊重,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主体地位作用得以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核心”、“面向主体”、“因材施教”的新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为此,我认为:教师必须有爱心。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植根于爱,这是教师取得成就的奥秘所在。有爱心是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志,老师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联系,通过爱的情感去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这就是通过“动之以情”来达到“晓之以理”。教师要爱护所有的学生,特别是毛病比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切忌偏见和偏爱,对学生的偏见和不公正的待遇,常常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长久的痛苦和痕迹,使他们丧失前进的热情和信心,甚至会形成学生变态的心理,造成严重的恶果。教师只能用爱去教育学生,学生就会成为谦谦君子;用暴力教育学生,学生只会成为暴徒。也正是有了爱心,有了对每位学生高度的负责心,教师才会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才有上好每节课的强大动力。
二、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课堂,要达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的目的,课堂是十分关键的。不同的学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总的来说,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我认为,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首先要认真学习并领会《新课标》对所任学科规定的教学要求,然后还要搞好备课的几个重要环节:
1、在“备教材”上下功夫。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
2、在“备学生”方面做文章。教师在“备学生”过程中应做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
而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在“备练习”方面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5、在“备作业”上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对A段生应在完成课堂作业的基础上,布置一点带思考性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B段生应多注意他们作业的正确性和速度;对C段生要特别耐心辅导,重点指导他们能正确地完成课堂作业,对这部分学生及时加以鼓励,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勇力,放下学不好的包袱,促使他们能慢慢地跟上班上的平均水平。
总之,只有在以上几方面进行周密审慎的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有的放矢,克服教学教程中的随意性,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只有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才能因人而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根本上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受到大家尊重,让每个老师尊重每个学生,给学生留有学习、发展的空间。同时也给学生搭建平台,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就是要给学生减轻负担,培养其兴趣。
(1)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凡进入中、高年级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设计好第二天的预习内容,并提出一两个问题要学生通过预习来解答。学生都有好奇心理,总想看看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能否解答,甚至要比别人答得好的好胜心,他们就要积极地去看书,看自己是否懂得,并要求不懂的打上记号。当教师讲到这里时,就会特别注意听,自己看懂了就会积极发言回答问题。通过预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内因起到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说得对的,教师要肯定成绩,加以鼓励,有些不明白的问题,经过讨论,老师再给以指导,学生就能理解了,这样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也牢靠。
(2)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
要让学生寄希望于课堂。使他们懂得,课堂上精神高度集中,认真的质疑问难,深入的思考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要学会专心听讲,要做课堂的主人。更要学会合作学习。因为同学的理解能力有差距,掌握程度、学习水平不会完全一致,教师只能依据大多数人的水平讲课,就会有吃不饱和吃不了的两个极端。这样在老师讲课时,要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就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集体智慧的结晶深入落实到每一个同学的心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
索取。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发展学生质疑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允许学生随时提问,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还指点发问的途径,告诉学生提问可抓关键语、关键句等。
四、创设良好的服务环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教学也应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
(1)积极营造融洽、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索,不断地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自己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为学生提供多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与学生做朋友不能论成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融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关爱。让学生认可你,接纳你,真正把我当做他们的朋友。
作为教师,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事事为学生着想,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一定能逐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