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东 财 经 大 学 答 题 纸(格式二) ------------------ 课程 与行政事业会计 20 13 -20 14 学年第 一 学期 ----------------- -- - -- 线 - -- - -- - -- - -- - -- - -- - ---号---学-- - -- - -- - -- - -- - - 订 - - -- - -- -- 名---姓-- - -- - --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级---班------------------- ------------成绩 评阅人 评语: ========================================== (题目)财政诸项改革对预算会计的影响初探 (正文) 现行预算会计有着其自身的弊病,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职能的转变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现行预算会计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预算会计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和面临不断深化改革的要求。 一、现行预算会计及存在的问题 1、核算内容不完整,核算结果不准确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明显滞后于财政改革,这样的结果是导致各
1 - 项制度之间的相互割裂,缺乏衔接,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财政资金运动。长期以来,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主要反映核算财政资金的财务收支和结余情况,会计报表也主要侧重于反映与之相关的信息,因此核算内容不完整,会计基础目前也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对行政事业单位除了财务收支业务以外的其他活动,比如各单位占用的长期资产的核算、成本核算等关注不够,操作不规范,由此反映的相关信息不充分或者根本没在报表中披露,使得其最终的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也不高。 2、对新业务的反映不真实 现有预算会计不能真实反映会计的新业务。具体表现在: (1) 在资产负债核算方面,其不能全面反映的债务,也不能客观反映公共管理成本,从而不利于加强资产、负债的管理; (2) 在现行预算会计体系下,每期所列报的收入与当期实际实现的收入往往有一定的差距,而每期所列报的支出与当前实际发生的费用也相差甚远。 3、现行预算会计报表信息不完整、不透明 首先,我国现行预算会计报表的信息不完整、不透明,缺少统一的财务报告制度,不能全面反映的资产负债情况,如总预算会计中社保基金等隐性债务未能体现。其次,会计报表项目的设计不够科学,会计信息的利用率不高。最后,缺少预决算财务报告制度,相关操作有待规范,报告也有待完善,目前只规定了会计报表主表和少量附表。 4、预算会计规范滞后于企业会计实务 实行收支分类改革后,要求工资统一发存、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等一系列财政制度改革中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相关的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但预算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使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二、今年来我国财政改革的基本内容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启动了我国经济的改革。财政改革既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纵观30年的财政改革历程,财政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排头兵”,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项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它也取得显著成效,为中国整个改革的稳步推进“铺路搭桥”,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1、收支分类改革 (1)近年来,我国正致力建立较为规范合理的收支分类体系,主要从三方面展开:对收入进行统一分类,规范操作,细致地反映的各
2
项收入,除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应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保基金收入等均应归属到财政收入的范畴,全面地反映相关收入的来源与性质。 (2)建立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加清晰地反映各项职能活动。支出功能分类是根据管理和部门合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分别为17类、170多款、1100多项。 (3)建立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明细地反映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分别为12类和90多款。 2、部门预算改革 部门预算改革已全面实施,主要包括:预算方法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预算编制的时间大为提前,预算编制方式由以前的部门替下属单位代编改为从基层单位逐级编制逐级汇总,预算批复公式也从原来的由财政部各业务部分别批复改为由财政部门统一批复预算;扩大预算编制的范围,实行综合财政预算。 3、非税收入的管理 非税收入管理的范围一般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等提出以“非税收入”替代“预算外收入”的概念,目的就是强调通过不同于税收形式所取得的财政收入,突出的是“收入的形式”。 4、采购制度的完善 近年来,各地部门及有关部门参照国际惯例,按照有关精神和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积极推行采购,在制度建设以及组织实施采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5、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 相对于分散的国库收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财政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 (2)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进国库,主要财政支出由财政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的的供应者; (3)建立高效的预算执行机构,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 在新的收付实现制度下,使得财政收支实现了规范管理,收入不能任意退库,支出得到事前监督,资金使用效益也明显提高。 三、诸项财政改革对现行预算会计改革的要求 财政预算管理的改革,意味着预算资金的运行过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
这要求现行预算会计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以适应财政改革的需要,基于目前财政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看财政改革对预算会计改革造成的影响。 1、收支分类改革要求相应管理制度进行配套调整 为了促进与国际惯例接轨、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我国正致力建立规范合理的收支分类体系,其中涉及的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财政监督等各个环节,为了与收支分类改革衔接,有关方面的管理制度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2、部门预算改革将对现行预算会计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来,部门预算改革全面实施对现行预算会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部门预算改革动摇了现行预算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日进显露。 现行的部门预算改革使得预算编制进一步细化、公开和透明。其次,复式预算的进一步改革要求全面披露预算会计信息,完整地反映预算的运行情况与结果。最后,非税收入也扩大了会计的核算内容,要求预算会计进一步的规范化与透明化。 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改变收入支出的确认环节。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与分散的国库收付制度相对应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改变了预算会计的流转。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收入和支出时间的确认、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都要求我们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4、采购制度的推行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 采购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执行预算、管理公共支出的基本手段,通过对购买性公共支出的集中管理,其目的是控制支出,节约公共资金,提高财政支出的效果与效率。 四、对未来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展望 预算会计最主要的任务和使命就是如何为经济建设护航,为国家宏观管理服务,综合我国目前预算会计的现状,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其改革,完善相关会计体系。 1、修订现行预算会计制度 (1)拓宽核算范围,全面反映、监督的资金运动; (2)将基本建设拨款纳入到预算会计统一核算中去; (3)修正财政支出确认基础,重新确定部分业务的收支。 2、与国际会计接轨,谋求建立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 目前,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同国际会计接轨,我国正尝试构建政
4
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标准体系,建立起既符合中国国情,由于国际惯例协调的由会计、非营利组织和企业会计三大部分组成的会计标准体系。其中会计是以活动为核算范围,按照社会主义市场公共财政要求,借鉴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范围的一般规律,建立我国的会计体系。 3、逐步实行权责发生制 预算会计改革不仅仅是信息处理技术的改革,也是公共管理的根本改革。因此,在引入权责发生制时,要权衡会计基础转换的获益和代价。我国目前经济上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法律体系建设尚未完善,预算会计准则还未制订,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决定了我国在现阶段,只能是分阶段逐步推进。 4、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和审计制度 财务报告是一种全面、系统地反映与非营利组织财务状况的核算方式,也是披露其综合信息的一种规范化途径,为了适应财政和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建立更全面、完整和透明的并能与国际接轨的财务报告制度以及相应的审计监督体系,势在必行。 五、结论 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化、财政管理的改革、财政收支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经营性业务的增加,推动世界各国和公共部门的变革,我国预算会计的改革也将顺应这一发展潮流。立足于公共财政,预算会计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渐进式的系统工程,这还需要我们全体人民的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基于财政改革的预算会计研究.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 [2]李义贝,财政改革后预算会计改革思路探索.财会审计,2007(10) [3]简立君,论预算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基于财政改革的研究.湘潭大学,2006 [4]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计课题组.修改预算会计制度的建立[J].预算管理 与会计,2004(3) [5]刘光忠.改革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1) [6]赵建勇.关于中国预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2(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