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18-02
急诊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职能部门,是直接面对社会大众的窗口,具有就诊病患病情危、急、重以及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流动性大、疾病谱广、工作任务繁重和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属于高风险科室[1]。在医院工作中医疗护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发生的医疗纠纷多牵涉到护理问题[4]。 现将急诊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作如下分析:
(1)职业本身的原因:急诊就诊人数不断上升,而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导致急诊护士的劳动强度和精神压力增大;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入院,也相应增加了急诊护士的工作量,同时增高了急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1,2]。徐国英[2]的调查中85%的护士长认为不安全因素是由于“急诊工作紧张身心疲劳”所致。各种等物理因素,消炎药、消毒剂、抗癌药等化学因素及流感病毒、乙肝病毒、hiv病毒等生物因素都使急诊护理的风险大大增加[3]。 (2)护士、护理管理的原因:有些纠纷是因为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或业务知识缺乏,对病人病情观察缺乏预见性所造成的[4]。护理队伍年轻化、新护士服务意识差、缺乏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在急诊工作中易引起护患矛盾[4]。某些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徐国英[2]的调查中85%的护士长认为不安全因素是由“查对不严谨”所致。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也是护患纠纷的原因之一,例如
随便议论患者病情,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保密权等[5]。一些护士对书写抢救记录只停留在应付护理文书质量的检查上,思想上不够重视,存在做了不记、多做少记、滥用口头医嘱后漏补、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记录不一致、随意涂改等现象,导致文书书写不完善,在如今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纠纷给医院举证造成不利[6]。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意识教育不够系统等因素也大大增高了急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1]。
(3)病人及家属的原因:随着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增强,加上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务人员、故意制造纠纷[6,7]。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及家属的医疗知识逐渐增加、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医院期望值过高[6,7]。急诊病人因其病情危重,希望尽快得到医疗服务,而就诊人数过多、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易产生护患矛盾[6]。急诊病人病情危、急、重以及不可预见性,病人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急诊护士在病人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稍有不当,出现不良事件,极易引发各种护患冲突与护理纠纷[6,7]。急诊患者通常基础疾病较重、主要脏器功能减退、生理防御能力衰竭、免疫力低下,若同时乱用抗生素,容易发生院内感染[8]。
(4)药品、设备设施的原因:急诊观察室病种多,特殊药物种类相对也多,输注速度过快或过慢、药物中断、用药后不良反应,均为高风险因素[8]。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设备故障等都是护理差错、纠纷的导火线[7]。
抢救病人时抢救仪器故障,如人工球囊漏气、吸引器吸引压力不足、洗胃机进出水故障等, 均能耽误抢救时间造成纠纷[6,9]。 (5)环境因素:①物理环境:急诊护士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急诊医疗任务,还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出护理差错实属不易[2]。②社会环境:社会和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形象[6]。2002年4月1日始施行的《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势必引起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责任风险增加,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和难以举证证明所带来的赔偿等[10]。
针对以上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防范: (1)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加强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达到建议医护比,同时护理部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机动人员,保证护理安全[1]。通过风险管理的理念的引入,转变处理方法,对工作中有失误的护士,首先找自身管理中的缺陷[1]。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1,6],使其认识到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物理、化学、生物危害因素,并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加强个人防护,如戴手套、口罩等。如果自己在护理过程中不小心被危害因素污染,要及时上报。 (2)转变护士、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士技术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处处为病人着想[4]。急诊护理文书是护士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观察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也是司法鉴定的
依据,要求用法律思维书写护理记录,“写我所做,做我所写”,体现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及完整性,禁止漏写、错写、涂改现象,这样才能避免在处理医疗纠纷时护士处于被动的位置[1,4-8]。加强技能培训,规范护理行为,控制环节质量,持续质量改进,引入奖惩机制[6]。只有强化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重视举证责任倒置,强化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自身能力和责任心,并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理论学习,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了整体的技术水平,才能及时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1,4-9]。
(3)主动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并注意预防院内感染: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给病人讲清治疗的目的、药物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病人对自己疾病治疗、护理过程有明确的了解,从而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理解、配合,并使之产生安全与依赖感[1,2,4-9]。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及物品的消毒工作,减少侵入性操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重视监测工作,缩短留观时间[8]。
(4)合理用药、确保仪器设备时刻备用: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以达到安全用药的效果[1]。护士认真掌握重点药物的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严密控制滴速,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药物连贯性[1,8,9]。对急救仪器、器械、设备,定期维护、检测、校正、保养,使之处于完好应急备用状态,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
行[1,4]。
(5)克服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协同媒体管理,维护“恰当”形象[7]。增强护士的证据意识,必须使护士认清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势,同时必须提高护理管理者的证据意识[10]。统一规定护理记录的格式。认真学习医疗法规,熟悉法规对医疗文件书写的要求,将护理记录书写纳入护士培训、考核计划,确保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逐步提高[10]。
总之,急诊护理危机四伏。但是相信通过我们的观察找出问题并分析问题,并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很多风险是可以降低甚至避免的。 参考文献
[1]施华. 急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评估与防范进展[j]. 上海护理, 2011,11(2):59-63
[2]徐国英.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 2006,6(4):5-7
[3]郭晓茹,唐丽华. 护理风险及其防护措施[j]. 中国民康医学, 2011,23(8)
[4]席淑华, 周立, 严爱萍,等. 加强急诊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预防护理纠纷[j]. 中华护理杂志, 2001,36(11):846-848 [5]陆毅. 新时期护患纠纷的常见因素与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5,2(2):51-53
[6]杨会琴,吕明阳. 急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阿
南外科学杂志,2012,18(2):142-144
[7]周玉芳. 急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07(10):82-83
[8]曹雅平. 急诊观察室护理危机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 2011,32(2):391-392
[9]文凌威, 谢玉秋,策略[j]. 中国医学创新,[10]张优琴,章亚娟,钱萍萍,等意识状况调查及分析[j].
鲍泽,等. 急诊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应对 2009,6(14):104-105
. 举证责任倒置后护士证据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3):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