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6月 第19卷 第3期 文章编号:1003—2754(2002)03—0171—02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和血浆凝血纤溶 指标变化的研究 张贵斌 , 白丽君 , 赵文洲 , 文 芳 , 余绍祖 , 黄本友 摘 要: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 采集35例急 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其中31例同时采集脑脊液,测定脑脊液及血浆部分凝血纤溶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脑脊液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一1)含量、D一二聚体(DD)含量明显高于 对照组。结论 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异常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检测对血栓性疾病 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脑梗死;纤溶;D一二聚体;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识码:A The changes of coagulative and fibrinolytic parameters of cerebrospinal fluid(csf)and plasma in patients with a— cute cerebral infarct ZHANG Gui—bin,BAI Li—J“”,ZHAO P月一Z ̄Ol ̄,et a1.(Department of Neurolog3一,Affiliat— ed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ty,Wuhan 43006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coagulative and fibrinolytic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a— cute cerebral infarct to offer assistance to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Methods To measure the csf and plasma levels of some parameters in coagulative and fibrinolytic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 一35,the csf samples were acquired in 31 among 35 cases)and compare with controls.Results The levels of t—PA。PAI.and D—dimer(DD)of csf and plasm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 were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s.Conclusion Thrombosis and disfunc tion of fibrinolytic system play an impor— tant role during the onset of acute 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Measurement of the csf and plasma levels of some parameters is very valuable to offer assistance to clinical diagnosis of thrombotic diseases.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 Fibrinolysis;D—dimer;Plasminogen; t—PA;PAI 脑梗死存在着凝血和纤溶过程的异常。为了解 I 枸橼酸钠0.2ml+血液1.8m1)3000r/min离心 急性脑梗死后纤溶活性的变化,我们选择了脑脊液 和血液中的D一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物(t—PA)、1一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一1)的水 15min,取分离血浆放入一8OC超低温冰箱保存。脑 脊液标本以原液放人一80 C冰箱保存待检。 1.3 检测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 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DD水平及t—PA和 PAI一1的水平(试剂盒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 平作为检测指标进行检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急性脑梗死组(观察组):随机 选择2000年4月~2001年2月我院收治的发病时 间在72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采集血浆,男 供)。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 ±s记录。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7岁。其中31例同时 采集脑脊液,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6岁。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 观察组 与对照组脑脊液检测者及两组中血浆检测者之间的 全部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 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排除脑出血及 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规则睡眠者亦被排 除。1个月内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及影响纤 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糖 及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2.2 DD、t—PA和PAI一1检测结果 观察组脑 溶活性药物。正常对照组:选择同期到我院就诊的年 龄、性别与观察组相匹配的、排除心、肝、脑、肾及血 液系统疾病者35例采集血浆,男20例,女15例,平 均年龄61±7岁。其中25例采集脑脊液,男12例, 女8例,平均年龄60±7岁。 1.2 标本采集 所有研究对象血浆采集均在 早晨7:()(]~7:30,脑脊液采集均在早晨8:30~9: 30,空腹,平卧静息10min后采集,采血中尽量减少 静脉压迫时间。血液标本按1:9抗凝(即0.13mol/ 脊液和血浆D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 PA和PAI一1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 脊液中DD含量和t—PA、PAl一1含量均呈直线正相 关(,‘一0.432,P<0.05;r===0.412,P<0.01);血浆 中DD含量和t-PA、PAl一1含量均呈直线正相关(r 收稿日期:2O0l O9 3O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130060;2.襄 樊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襄樊44100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0.562,P<0.05;r一0.613,P<0.05);观察组脑 脊液中t-PA含量和PAI一1含量及血浆中t-PA含 量和PAI一1含量也呈直线正相关(r一0.252,P< 0.05;r一0.323,P<0.05);且观察组脑脊液中DD 含量和血浆中DD含量、脑脊液中t—PA含量和血浆 中t—PA、喃脊液中PAI一1含量和血 中PAT一1含量 均呈正直线相关(r一0.861,P<0.01;r一0.720,P <0.05 一0.661,P<0.05)(见表1)。 表1 急性脑梗死组及对照组脑脊液和血浆DD、t—PA 和PAl一1含量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讨 论 血栓性疾病存在着血液凝固和纤溶过程的异 常。一般来说,脑血栓形成时凝血功能处亢进状态, 伴继发性纤溶活性改变 j。 血浆中的t—PA和PAI一1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 合成,在血管损伤或阻塞时被释放。t-PA和PAI一1 是纤溶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比较准确 反映体内纤溶能力的检测指标。PAI一1是主要的t— PA抑制物[2],它可特异地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 纤溶酶原这一过程,从而在纤溶系统中起着重要的 调节作用。这种作用被限定于与血浆中游离的t—PA 作用,而对已与纤维蛋白结合了的t—PA则作用较低 或不起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急性脑血栓形成3d内血浆t— PA、PAI一1含量均较对照组增加。且以PAI一1更加 明显。因血浆中游离的t-PA被同时更加增高的其抑 制物PAI一1快速结合而失活,这时t—PA抗原水平实 际上主要代表与PAI一1结合了的t—PA(已失活)。所 以患者增高的t-PA抗原水平可能实际上反映了内 源性纤溶活性的降低而不是增加l3]。作为t—PA抑制 物的PAl一1.其增高的抗原水平除代表与t—PA结合 的PAI一1外.尚有未与t-PA结合的、有活性的PAI一 1,故PAI一1抗原水平的增高表示纤溶活性的降 低。 。因此血浆t-PA及PAI一1含量增高(后者为 主)表示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纤溶低下,呈高凝状 态。所以临床上应尽早行溶栓治疗。 DD作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 平的增高反映继发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 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j。 本实验显示,急性脑梗死3d内血浆D一二聚体 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既然DD是继发性纤溶 J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June 2002,Vol 19,No.3 亢进的一个特异性分子标志物,那么我们所观察的 患者在急性期体内是呈高凝状态的,有明显的纤维 蛋白形成和降解,同时表明体内存在明显血栓形成 或继发纤溶活性增高 j。也说明急性脑梗死患者DD 含量越高体内高凝状态的程度越重,纤溶活性也随 之增高。 我们对31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及25例对照 组的脑脊液中的t-PA、PAI一1及DD含量也进行了 检测,结果如下:(1)正常对照组及急性脑血栓形成 患者脑脊液中t—PA、PAI一1及DD含量均可检出; (2)观察组t—PA、PAI一1及DD含量都较对照组显著 增高。(3)脑脊液中DD含量和血浆中DD含量、脑 脊液中t-PA含量和血浆中t—PA含量、脑脊液中 PAI一1含量和血浆中PAI一1含量均呈正直线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大分子物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是 在正常脑组织内的第三脑室底和围绕第四脑室尾端 的一小块极区,缺乏血脑屏障,这些部位直接与血循 环相通,血浆和脑内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物质很可 能在此进行交换l6j。脑脊液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和血浆中是一致的,说明脑脊液中t—PA、PAI一1和 DD系由血浆中渗透所致。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三 者含量增高的原因除了上述血浆中t—PA、PAI一1和 DD含量增高的原因以外,尚因脑缺血、缺氧,血脑屏 障的功能遭到破坏,血浆中t—PA、PAI一1和DD透过 血脑屏障更加容易而导致脑脊液三者含量增加。 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t-PA、PAI一1含量越高, 体内纤溶活性越低,病情越重。提示临床上可用t— PA、PAI一1的含量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 有报道溶栓药物可干预DD持续增高这一病理过 程,缺血性卒中早期溶栓治疗时,如已达到疗效,则 DD水平迅速升高后很快下降,若DD水平升高后维 持在一定的水平,则提示药物用量不够。所以。t—PA、 PAI一1和DD含量的检测特别是动态测定已用于各 种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对溶栓的疗效判断有较 大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Feiberg WM,Bruck DC,Ring ME,et a1.Hemostatic markers in acute strokeEJ].Stroke,1989,20:592. [21Loscalzo J.Brawnwald E.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EJ .N Engl J Med,1988.319:925—931. E3]Margaline M.Dinno G.Abnormally high circulation level of plas— minogen activator an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 in pa—- 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ischemic stroke[J].Arterioscler Thromb,l994.14(11):l 74l—l 749. F4il indgren A,I,indoff C,Norrving B,et a1.Tissue plasminogen ac tivator an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一1 in stroke patients [J].Stroke,1996,27(6):1066—1071. [5]Aoki N.Morio M,Matsuda M.The behavior of a—plasmin in hibitor in fibrinolytic statesEJ].J Clin Invest,I977,60:361. [6]文 芳,f永华,余绍祖.不同部位脑梗死病人脑脊液含量的研 究 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9,4:2I1 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