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摘要】目的 浅析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与常见致病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因素指导临床科学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中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在同时时期临床检出致病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87.33%,合理使用者为82.06%,但是各个科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性况。结论 我院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存在滥用的情况,以及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及伴随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现状,所以临床医务工作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就根据明确的感染诊断和病原学诊断,根据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药物经济学,规范、有效、合理、经济的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细菌耐药性
20世纪以来,伴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新品种的不断出现,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性以及二重感染等问题日益突出[1],了解当前医院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致病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情况,对于科学指导临床规范化应用抗菌药物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笔者通过统计分析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具体使用情况以及同时期监测的细菌耐药性结果来规范临床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临床资料 系统性回顾随机抽取的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检测出致病菌的3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细菌耐药性。
1.2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疾病诊断、细菌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情况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最高使用剂量(DDD值)和用药系数(DUI值)对资料中使用频率前10位的抗菌药物进行分析。DDDs(用药频度)=总用药量/DDD DUI=DDDs/用药总天数
1.3判断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标准 (1)无临床适应证而应用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方法、疗程和剂量使用不合理。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在随机抽取的各科室临床资料中,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87.33%,合理使用者为82.06%,但是各个科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性况。本院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具体情况以及最常使用的抗菌药物如表1、表2。
表1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表
科室 病例数 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合理(%) 平均用药天数(d) 无临床指征用药(%)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内科 600 530(88.33%) 440(83.01%) 11.3 60(11.32%) 30(5.77%) 外科 600 540(90.00%) 420(77.78%) 17 80(14.81%) 40(7.41%) 妇产科 600 440(73.33%) 340(77.27%) 5.4 50(11.36%) 50(11.36%) 儿科 600 550(91.66%) 440(80.00%) 6.7 60(10.91%) 50(9.09%) 五官科 600 560(93.33%) 420(75.00%) 7.2 70(12.50%) 70(12.50%) 总计 3000 2620(87.33%) 2150(82.06%) 9.5 320(12.21%) 240(9.16%) 表2 本院较常用的的抗菌药物排名
抗菌药物 DDDs排序 DDDs DUI 出现频率 头孢曲松 1 17923.4 1.6 1 阿莫西林 2 16748 0.8 2 头孢噻肟 3 16717.6 1.5 3 头孢派酮 4 12922.5 1.3 4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5 9475.8 1.1 9 阿奇霉素 6 7377.8 1.5 5
头孢派酮/舒巴坦 7 9292.8 1.2 8 左氧氟沙星 8 4823.6 0.9 6 环丙沙星 9 4988.3 0.8 10 曱硝唑 10 4014.3 0.7 7
2.2细菌培养结果 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送检的2788份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的966株细菌并进行统计分析。送检的标本主要为血液、尿液、痰液、脓液、分泌物等,对标本同时进行细菌培养与常规药物敏感试验并采用统计列表法分析药物的耐药率。结果见表3。 表3 我院常见细菌培养结果
致病菌 株数 阳性株数 敏感菌株数 耐药率(%) 铜绿假单孢杆菌 93 22 71 23.66 肺炎克雷伯菌 118 56 62 47.46 金黄色葡萄球菌 35 14 21 40 大肠埃希菌 1 48 116 29.27 粪肠球菌 44 8 36 18.18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24 10 14 41.67 醋酸钙不动杆菌 19 9 10 47.37 鲍曼不动杆菌 54 23 31 42.59 变形杆菌 18 6 12 33.33 枸橼酸杆菌 9 2 7 22.22 阴沟杆菌 97 25 72 25.77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5 6 9 40 其它 276 132 144 47.83
2.3 细菌耐药性分析 通过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送检的2788份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的966株细菌并进行统计分析,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性分析
抗菌药物名称 例数 耐药性(例) 敏感性(例) 耐药率(%) 青霉素类 187 158 29 84.49 头孢类 295 169 126 57.29 氨基糖苷类 124 50 74 40.32 大环类酯类 94 48 46 51.06
β内酰胺酶抑制类 72 27 45 37.5 喹诺酮类 136 66 70 48.53 其他类 58 18 40 31.03 3 讨论
抗菌药物在治疗各种致病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品种最多的药物之一,其应用的规范性、科学性与临床治疗效果关系密切。如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概率大大增加,且增加用药的不良反应和院内感染发生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82.06%,远高于世纪卫生组织制定的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20.0%-26.8%)以及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使用要求 (<50%)[2]。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应用较多的抗菌类药物以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为主,且细菌耐药率较高。在对我院进行的细菌耐药性研究中发现,院内感染中较常见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这些细菌耐药谱广,较常用的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用药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例如在感染情况与病原学诊断不清楚时,凭借工作经验盲目使用较高级的抗菌药物,出现抗菌药物滥用情况。(2)由于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缺乏个体化方案,导致大量应用抗菌药物产生细菌耐药性而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3]。(3)临床医务工作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提高与感染相关标本的送检率,尽量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对致病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4]。
综上所述,我院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存在滥用的情况,以及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性产生增多,因而临床医务工作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需明确的感染诊断和病原学诊断,根据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以及参考药物经济学,规范、有效、合理、经济的使用抗菌药物。 参 考 文 献
[1] 张远超,喻莉,何贵元.ICU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与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56-157
[2] 杨晓军,吴万征,吴雪梅,等.2002—2004年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中国药房,2005,17(8):594-596.
[3] 李明祥.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50例调查.中国基层医药,2010,17(5):655-656.
[4] 张金秀.2007-2009年医院常见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5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