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美的教育,建设学校“和谐至美”文化

基于美的教育,建设学校“和谐至美”文化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校园文化l XIAO YUAN WEN HUA 基-7蒡的教育,建设学校“和谐垂莠 "支亿 ) .1 ■朱小砂杨 菲 我校从1995年开始,就围绕“美的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 了学校办学理念墙和学生发展目标墙,教学楼的楼梯以“三 索实践,并将之作为学校办学的主课题,逐步走出了“以人为 讲、四美加五心教育”和“自编的新三字经”为主题,成为我校 本、科研兴校,以美育人、发展内涵”的特色办学之路;近年来, 师生进行德育的主旋律,东围墙以“心怀祖国”为主题,布置了 学校更是以“美的教育”为基础引领学校的文化建设,在学校 “祖国山河美——百幅风景画廊”;西围墙以“美在身边,亮彩 文化建设中充分挖掘美的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取向,试图“用美 校园”为主题展示了学生的百幅优秀作品。 来发展人”“按美的规律来塑造人”,从而形成了学校独特的以 2.“室文化”重个性 “和谐至美”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我校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努力实现:让教室成为散发书 香的天地;让教室成为回归生活的家园;让教室成为挑战自我 一、以美悦情,营造“和谐至美”特色的环境文化 的擂台。同时每个中队都有个性化的名称与班级口号,增强了 凝聚力。 校园环境是办学的物质基础。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 3.“廊文化”重教育 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 连接教学楼的长廊,我校充分利用,设计成“我与文明同 情操,美化孩子的心灵,激活师生的灵感,启迪师生的智慧,一 行”双语长廊。教学楼、综合楼走廊的每面墙上都以“明德、砺 句话,就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 志”为主题,悬挂百幅中外名人像和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并开 方面人手,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收到润物无声的 展“看名人画像、读名人名言、讲名人故事、学名人品质”的“四 功效。 名”活动。 1.“墙文化”重引领 4.“园文化”重情趣 我校本着“大处大气,小处精致”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建 教学楼之间的空地,我校以“琴棋书画”为意象,配以“春 筑墙体,设计高雅活泼的文化墙。学校教学楼大厅醒目的布置 夏秋冬”的季节特征,精心设计了四个小园,以保证校园绿化 有的是来自个人成长的背景,或者是教师工作的职业特点等。 有关部门,尽可能根据教师个体的具体情况,设计出符合自身 其实,不论是什么原因,如果对未来的工作没有期待,没有目 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或成长方案,为不同层次教师的 标,教师都是感受不到职业的幸福。 稳步发展创造多种有利条件。教师对未来有了期待,有了追 我们认为,作为校长,首先要设计出学校整体发展的美好 求,有了目标,才会同快乐陪伴,成为幸福的教师。■ 愿景和发展规划,让教师感到在学校工作有奔头,有光明的前 景;其次要为不同群体的教师设计好发展轨迹,提出不同层次 (作者单位:河北承德市教育局 的目标和要求,并激发教师去努力实现;再次,要督促学校的 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教秀育 .校长参考201Sllo 5吕 XIAO YUAN WEN HUAl校园文化 与校舍在视觉上的和谐,使师生进入校园有一种心旷神怡、回 归自然的感觉。 这样的环境文化布置,真正做到了一草一木皆说话,一景 一动中,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我校“美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升我 校“艺术特色学校”之品位。 3.开展“和谐至美”的班级文化评比 物均传情,悄无声息地陶冶着学生美的情操,孕育着学生美 的心灵。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营造 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师生共 享的幸福校园,每学期学校德育处都会组织开展了以“和谐至 美”为主题的班级文化评比活动。活动中,各班师生的奇思妙 二、以美促智。构建“和谐至美”特色的课堂文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凡学校课程,都没有 与美育无关的”。实践中,我们重点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 如何才能真正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从单纯的 想,使教室变成了创意的工作坊:“图书角”“卫生角”“名人名 言”等,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特色版块,如“心 灵氧吧”“书法文化”“群艺苑”,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引 “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问者”“论者”,构 建和谐至美的课堂文化。我们力求使所有课堂都尽可能地呈 现从“美的刺激”到“美的感悟”到“美的创造”三段式格局。同 时不断研究探索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和谐至美”课堂的基 本风格,例如语文课的流程可设计为“品味佳句——揣摩语 言,诱导学生感受美;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引导学生体验 美;图文并茂——写写画画,启发学生表达美;文道结合—— 学习做人,带领学生领悟美;展开想象——引入意境,激发学 生创造美”。 此外,随着艺术课程内容越来越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教 学形式与教学策略也逐渐多样化,新的教学模式将更突出现 代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的整合:建构知识体系,创设视觉情 境,参与实践体验,体现人文精神,艺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 设计一种“开放互动”的模式,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活动 教学”为主线,以“情感”为纽带,以“美”为境界,在师生平等的 基础上,通过情智互动(情感交流和智力发展)、人际互动(师 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活动教学中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开 放、教学内容和媒体的开放、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开放;让 学生在动中学、玩中思、乐中画,在动态的、开放的活动和情境 中感受美、理解美、体验美、参与美、创造美和拓展美。 三、以美导行,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 学校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实践中,我们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校级艺术社团活动相结合,开展体 现和谐至美理念的学校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增强自信 心,以此塑造全体师生的人格美。 1.开设“七色光社团” 以“兴趣小组”课外活动为主阵地,组建开放、宽松的课 外文体活动组织。如设立“红黄蓝现代儿童美术实验活动区” “七色光艺术团”“邹小体育俱乐部”等,在活动中培养师生的 兴趣爱好,发展其个性特长,进一步让师生体验美、表现美、 创造美。 ‘ 2.举办校园“美之韵”文化节 通过一年一度的四大文化节——美文读书节、健美体育 节、尚美科技节、和美艺术节,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风采、创新 成果的舞台,不断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活 领作用;各种“评比栏”和“互动台”,给学生带来蓬勃向上、努 力奋发的朝气。 四、以美育人,开发实施“和谐至美”特色的校本课程 以校本课程的开发支撑学校的文化建设,使“和谐至美” 校园文化主题得到更强有力的拓展。我校是常州市首批艺术 特色学校,也是市首批书法特色学校,艺术氛围很好,因此,我 I"I'IN用我校的书画特色、音乐特色等,让学生在书画的学习中 感受中国艺术之美,并能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感 受和理解;并进一步完善我校《书墨童年》《涂抹童年》《诗文童 年》校本教材;学校还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艺术团体——尚 美小剧社、唯美画社、尽美舞蹈队、尚美合唱团,不断提高校本 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师生的艺术素养。 同时,我校整合全国赫赫有名的邹区灯具城这一资源,对 “灯具文化”校本课程进行了深度开发,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 感受灯具世界的自然美、艺术美和灯具发展的内涵美,培养学 生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此外,在专家的指导下,以及在全校骨干教师的带领下, 校本教材《经典诵读》也走进了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从低年级的《三字经》,到中年级 的名人名言、成语故事到高年级的唐诗、宋词,要求学生每天 利用早读、校本课时间,饱览古今经典,从“学而知”入手,逐步 达到“知而行”,进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途径,努力达到和谐 至美的境界。 总之,在文化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能够逐渐把学生的兴 趣、爱好引向高雅、文明、健康的轨道上来。通过各种课外活 动,学生的才能得到施展,能量得到释放,某些情感获得宣泄, 而且正是在这种释放中,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当然,基于美的教育建设“和谐至美”文化的研究还有很 多不完善的地方,正所谓“百舸争流千帆尽,乘风破浪正远 航”,这一项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今后,我们将同心协 力,精心培育“和谐至美”文化,用“美”的文化奏响“美”的乐 章,让和谐至美文化照亮孩子的智慧人生,让学校的每一项工 作都体现出对美的追求。圈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钟楼区邹区中心小学) 1012015教秀育人-校长参考■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